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职位纳新应秉承公平的竞争机制向所有社会适格人员开放,这是社会阶层之间正常流动、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但是,目前存在的上代"公共职位"占据者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实现的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的行为和现象,却实实在在的埋下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凝固和"社会阶层分裂"的隐患。分析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实现路径,探索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当下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发展到今天,排斥制度创新的理论观念与在改革过程中仰仗公共权力或资源而获得既得利益的部门和群体,业已结成互为奥援的"利益共同体"公权力递延是当前中国社会中广泛存在、危害极大的新的权力异化形式,公共权力的家族化、裙带化、集团化,从根本上偏离了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由人民授权的法则,加剧了民众对公共权力的不信任,破坏或边缘化了正当制度和正义程序形形色色的公权力异化现象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公共权力异化表现出数量急剧增多、形式更加多样和社会危害更大的特点,公权力"不公"主要有三类表现。  相似文献   

3.
安志放 《前沿》2011,(6):111-113
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公共危机呈现出高发态势,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迫切需要找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应对方法,来提高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效能。需从"以预防为主"和"常态化管理"的公共危机管理思想基础出发,分析我国城市公共危机预防与常态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基于预防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城市抗击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邓寒梅 《求索》2011,(4):209-210,254
"非典"小说揭示了2003年"非典"蔓延前后我国存在的公共健康危机,如某些部门和地方的不当"维稳"延滞了大众知情权,某些医疗部门和团体的经济利益观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健康道德观念的侵扰。公共健康伦理可以从政府和社会的伦理责任、公共健康专业人士的职业伦理和公众的公共健康伦理意识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反思。正因为有了疾病,人类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有可能团结一致、共同探讨和战胜疾病,从而突显出公共健康伦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部门是指负责提供公共产品或进行公共管理,致力于增进公共利益的各种组织和机构。现代公共部门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6.
代君 《理论月刊》2010,(9):45-47
价值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价值主体(人)是价值的核心和归宿,价值的生成过程是价值主体、价值客体、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公共价值一方面意指"公共性",即公有性、共创性、共享性、共同性等属性,指向公共事物、公共行为、公共生活领域;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公共价值的"公共性"是基于主体内在尺度的共同性,指向公正与公平。正义是公共价值的实质和核心,人本身是其终极归旨,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在公共价值的生成和实现中追求正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社会治理活动的伦理审视中,我们发现,如果在人类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治理者的仁爱道德品性缺乏客观保障的话,那么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则要求治理者必须把仁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来加以承当。公共管理者的仁爱是博爱与自爱的统一,他能够承当这一道德责任和义务是他成为合格的公共管理者所应具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王学斌  闫弘宇 《前沿》2011,(10):152-154
"怨天尤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尤其在农村,"怨天尤人"思想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反映在农民身上,也在农村事务的管理者身上有突出的表现。"怨天尤人"是当代中国农民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妨碍着农村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法治环境的建立,努力克服农民这一心理。  相似文献   

9.
周宏兵 《前沿》2005,(11):25-28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社会多元化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政府必须转变政绩观和行为方式,强化社会公共职能,让渡事实上存在的因权力而派生的既得利益,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国企和民企需要努力克服现行体制和政策等所造成的困难和矛盾,实现改组、改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社会利益结构需要根本变革,市民需要降低利益期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实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0.
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打破“既得利益”的阻碍。凡是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项目,都应该纳入政府采购法规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11.
"命案必破"目标从提出伊始就备受争议,但如果从我国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社会转型期来考察,这一提法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极易出现社会失序,主要是严峻的犯罪形势和公共权威的弱化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存在着严重威胁。科学地实践"命案必破",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而且有利于强化警察执法权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在文献研究基础之上,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把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为"资本累积效应"和"效率效应",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并由此对1999年~2012年中国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累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值,而效率效应则与经济增长负相关。目前公共物质资本投资虽然不存在"高投资"的问题但是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建议优化公共物质资本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和提高投资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进入转型期之后,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率大幅提高,这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威胁,为此我国需要构建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其中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危机应对中有着政府及市场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应对还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探索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社会正义是当代中国诸领域之最高的德性价值新话语。当代中国社会正义观的建构,必须先行明确使"正义"作为一个问题——非正义性现实的症结、难点、实质所在。从根本上讲,中国社会的正义难题,在于没有形成一种有完善而有力的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以此来应对、规约日益膨胀的私欲对于社会公共财富的侵占和不断的"合法化"要求。在现代政治哲学视域内,我们需要探寻一种由准"富裕社会"到"美好社会"的价值通道,以此化解"财富"与"正义信仰"之间的严重的冲突,从而切实回归公共价值实现的真实目标——中国民众之普遍而真实的福祉。从制度安排上讲,则要立足现代政府之实施正义能力形成的角度,从"权力政治"形态走向"权利政治",体现现代人本政治的公共性旨趣;从社会治理理念上讲,是遵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共同富裕"、"改革成果人民共享"等理念,紧紧抓住当代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根本性症结——财富分配问题,做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智识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廖业扬 《前沿》2010,(17):159-163
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对治理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的条件下,构建"政府主导的公共危机复合共治"模式,以应对全球风险社会和社会大转型所带来的日益复杂多样的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公共机构节能在四大节能领域占有很大比重,各级公共机构是本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自身行为具有积极  相似文献   

17.
自从绩效管理传入中国后,本土管理者就开始头疼起来。以前的酒文化、茶文化在与世界接轨的大前提下统统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且不论平衡计分卡、关键业绩指标等工具的操作,单就管理理念上的转变就够管理者们"喝上一壶"的。特别是在绩效评价后,如何主动地和员工面对面地讨论绩效中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改进,就成为很多管理者们望而生畏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邓然  尹启华 《求索》2011,(1):88-89,217
执行力是决定组织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经济人"视角看,一个组织的高层和中层管理者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的效用目标,导致中层管理者的两面性问题:中层管理者往往既是组织工作的执行者,又是组织利益的背叛者。本文构建了基于中层管理者两面性的非合作博弈模型,提出了降低中层管理者努力工作成本、提高中层管理者不努力工作成本、完善约束与控制机制、强化组织文化建设、允许越级申诉等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4,(7):74-75
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社会治理尤其在社区层面,逐步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过渡,这种过渡,意味着公共管理社会化背景下,居民应有更多的参与、合作与互动。社区自治的突破口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付启敏  崔京哲 《前沿》2012,(13):115-117,149
促进"三农三牧"协调发展,是保障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我区)"十二五"计划顺利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在广泛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围绕推进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从完善农村牧区发展体制、创新农村牧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