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围绕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怎样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中共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立足国际国内大局,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谋篇布局,以全面把握国家形象塑造之"势"为基础,以始终遵循国家形象塑造之"道"为根本,以综合驾驭国家形象塑造之"术"为支撑,积累了丰富的基本经验,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特质。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发掘总结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国家形象战略谋划及实施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民的道德素质展现着一个国家的基本素质,公民形象影响国家形象。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塑造美丽中国国家形象的迫切需要。公民的道德素质,对文化强国形象的树立、国家形象的自我完善与修正、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定位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宣传道德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营造一个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塑造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国形象,增强中国魅力,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成就举世瞩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但是,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目前仍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种种挑战.所以,实施国家形象战略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理性对待中国国家形象的错位;二是把提高民族凝聚力作为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重要基础,中国国家形象应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价值理念;三是实施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应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忠智 《理论导刊》2006,2(10):58-60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邓小平为当代中国设计并塑造了改革开放、和平力量、安定团结和独立自主的国家形象,确立了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前进方向。江泽民、胡锦涛在此基础上,为当代中国设计并塑造了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胡锦涛提出的“和平发展”国际战略新理念标志着中国国家形象的设计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基本框架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中心目标,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文明繁荣、追求和平、合作共赢、诚信负责是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四个基本维度。中国国家形象的战略取向应当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意义凸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环境大国,环境问题也上升为我国对外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是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当前,环境问题即是影响同时也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领域。因此,制定正确的环境战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成为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4)
公共外交是为了提高本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主要在政府引领下对本国和另一国的群众起引导作用,使得他们对本国的国家看法发生改变。国家形象包括一个国家在自己国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相互交往过程中给其他国家及其公众留下的综合印象。公共外交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主要途径,它塑造高效的中国政府形象,中国国民的智慧、勇敢、坚韧、拼搏的形象,中国在经济上的迅速和平发展的大国的国家形象,以及充满活力的中国文化形象等。我国要同时面对机遇与挑战,为了塑造出正确的国家形象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正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损失。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中国抗疫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书写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也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是新时代国家形象集中表达和生  相似文献   

9.
万其刚 《民主》2009,(10):15-17
立法是国家管理的最高形式之一,加强立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前提。立法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直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作为重要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这条伟大的道路因为其典型的后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和后现代化特征将对其他正在摸索中前进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指明着方向。  相似文献   

11.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想,它是国家前进的崇高追求和不懈动力。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中国梦"的提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象概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角色追求。  相似文献   

12.
政策议程设置是政治过程和公共政策研究的经典议题,政策议程设置最集中体现了国家治理中权力的真实运作,从政策议程设置视角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新的和有待拓展的研究领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逐步构建了与国家政体相适应的议程设置架构和机制,中国政策议程设置在合法性上回应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原则,并在国家治理能力实践中探索和完善了政策议程设置的有效性。理解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策议程设置的政治逻辑,探索和构建中国治理话语体系,是我国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尚待推进的知识议题。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探索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定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等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延伸。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无疑深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但不是对苏联制度的照抄照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中国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与创新,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俊  张英 《理论视野》2020,(8):14-19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人民政协的成立及运行实践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与制度保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人民政协独特的政治制度特性,有力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它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凝心聚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为政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为党和国家民主科学化决策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6.
赵中源  黄罡 《政治学研究》2023,(4):3-12+14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成分和基础性工程。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其理论建构以探析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转向的动力及内在机理为指向,以诠释“国家”与“治理”的兼容与耦合为发端,以推动构建“善治”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为目标,在理论议题上回应“中国关切”,在逻辑演绎上创造“中国话语”,在形态建构上呈现“中国范式”,在价值指向上追求“中国之治”,并在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层面上形成了新突破,历史性地回应了“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7.
张国文 《学理论》2014,(7):161-162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作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与"坏"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并直接关系到国际舆论的导向和世界范围内的人心向背。路透社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路透社2013APEC峰会英文报道中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希望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认识"世界眼中的自己",为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实现"向世界更好地说明中国"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这些硬实力的竞争,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软权力对一个国家战略地位所起的作用逐渐提升。国家形象是国家软权力的重要部分,一个正面的、健康的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国应该如何改善国家形象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顺利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在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党领导一切"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的根本原则,也是当代中国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党领导一切"一再被提及,并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正式写进党章。文章认为,历史地看,"党领导一切"历经新中国的确立与探索、新时期的改革与巩固、新时代的强化与规范等阶段,确保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在  相似文献   

20.
秦宣  林啸 《行政论坛》2022,(6):12-21
国家角色自我定位是一国对外政策的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国家角色主要是一个国家自我选择的结果,应依据党的文献并结合外交实践来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角色自我定位的变迁。在革命年代,中国实现了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到“第三世界的一员”的转变;在改革开放年代,中国实现了从国际体系的“革命者、解放者”向“参与者、改革者”的转变;新时代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从“反帝”到“反霸”、从“革命”到“改革”,中国国家角色自我定位与时俱进,但改变的只是手段,不变的是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