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燕祥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真挚的情愫,显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邵燕祥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当代诗坛的意义,不仅是为老诗人的创作从学理层面上做一总结,寻求一个文学史上的定位,同时也是通过阐发诗人的创作成就与创作精神,对中国当代诗坛现状的一种表态。本期编发的三篇文章,第一篇认为邵燕祥是中国当代真正继承了鲁迅风骨的少数作家之一,对他的诗歌创作进行充分研究,可以推动和繁荣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建设。第二、三篇文章则涉及邵燕祥具体的诗歌创作,从作品探索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
章节根 《外交评论》2008,10(2):98-104
本文运用战略文化这一视角来分析印度核战略的国内根源.印度的战略文化以新德里为中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安全观及世界观为主导的尼赫鲁主义,此后随着尼赫鲁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印度的战略文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印度的核战略与印度战略文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尼赫鲁主义的强大影响,印度在发展核武器的问题上表现克制,其通向核武器化的道路因此特别漫长;尼赫鲁主义主导地位的动摇是印度走上核武器化道路的前提;以印度人民党战略精英为代表的新的战略观是印度走向核威慑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3.
邵燕祥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真挚的情愫,显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邵燕祥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当代诗坛的意义,不仅是为老诗人的创作从学理层面上做一总结,寻求一个文学史上的定位,同时也是通过阐发诗人的创作成就与创作精神,对中国当代诗坛现状的一种表态。本期编发的三篇文章,第一篇认为邵燕祥是中国当代真正继承了鲁迅风骨的少数作家之一,对他的诗歌创作进行充分研究,可以推动和繁荣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建设。第二、三篇文章则涉及邵燕祥具体的诗歌创作,从作品探索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立法、司法实践的变化,我国刑法受贿罪概念的内涵及处延一直处在变动的过程当中,1997年刑法典明示了受贿罪的罪名及其内涵、外延,但由此带来受贿罪概念当中的诸多矛盾.从比较法的角度.更能看出我国受贿罪立法的不足.基于这些历史的、形式逻辑的、比较的考量,可以进一步勾勒出我国刑法受贿罪概念规范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社会的精通科学技术的人才所掌握的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不符合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标准,只能算是旧式专家.这些旧式专家地位较为卑贱.与显赫的人文知识分子无法相比.伴随着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掌握近代科技的新型专家应运而生,他们先后经历了明末清初的转型失败、洋务运动的小试牛刀,一直到民初才正式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许多学者认为,监视居住制度存在适用空间狭窄和执行效果差等难以解决的的情形,主张将这一制度加以废除.而客观地分析,监视居住的制度本身具有其他强制措施不可替代性,因而,有必要在缩短监视居住的适用期限,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期间的通信权利,确立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监视居住的执行权,建立监视居住折抵刑罚和监视居住决定机关做出错误决定的赔偿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考察20世纪20年代中中国共青团初创时期的传播政策与传播活动可以发现:共青团的早期传播活动与少年共产国际的传播活动有密切关联;共青团在传播中有统筹的安排与明确的策略;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出现了两个成熟的杂志--<中国青年>和<中国学生>.共青团传播史是20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现代性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无疑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对它的恰当解决,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和时代维度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后果保持足够的反省能力。有鉴于此,本刊特发表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学界就此问题展开更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其实,每一列火车都在开往春天的旅途中。开往春天的火车,从冰雪深处驶来。那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就像肥硕的北极熊。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人们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没有丢掉对春天的向往。就在鞭炮炸响的除夕,就在春联映红的新年,人们带着笑容,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登上了开往春天的火车。这是一列勇敢的火车,在寒风呼啸中唱响战歌,一路上碾破坚冰厚雪,勇往直前地驶往春天。也许你就是车上一名普通乘客,和周围旅客一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段话不仅揭示了选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先导性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而且表明了创新是选题的内在要求。爱因斯坦的观点是针对自然科学研究而言的,但同样适用于社会研究领域。人类的研究活动是从已知出发探求未知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产和创造知识的创新过程。社会研究选题就是确定把社会实践中什么样的“未知”作为研究对象,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探求“未知”。根据人类对“未知”的了解程度,“未知”可以分为已认识到的未知和未认识到的未知。如果能在人类“未认识到的未知”领域提出问题,往往能取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出的问题本身就具有原创性的科学价值。但是,由于这样的选题要求有“天才”般的创造性思维,是一般的研究者难以企及的,因而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选题都来自人类“已认识到的未知”领域。如果从问题和方法两个维度同时进行考量,来自“已认识到的未知”领域的选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和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