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娜 《世纪桥》2009,(18):36-37
在《天赋》这部作品中,从时代的气息到主人公的心理,侨民作家纳博科夫无处不在揭示着流亡者异邦现实生活中的幻想愿望,揭示着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永恒愿望,而这一家园又是同每个人的故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故乡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在故乡有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曾经的家园。然而,对于纳博科夫来说,对于所有无法实现回归故土夙愿的全体俄罗斯侨民作家来说,现实与回忆,祖国与他乡,笼罩在无法化解的乡愁中。它们互相纠缠,令人愁肠百结。  相似文献   

2.
郎晓玲 《理论学刊》2004,(6):115-117
反讽态度是纳博科夫小说最主要的特点。笔者以为 ,”黑暗中的笑声”是把握纳博科夫小说创作的一把钥匙 :第一 ,笑的对象 ,反讽型主人公。第二 ,反讽成为小说的深层主题。戏仿的运用扩大了小说反讽的范围 ,不仅解构了小说的传统形式 ,而且使反讽本身上升为主题 ,其小说已成为一种笑谑的狂欢。第三 ,读者与”黑暗中的笑声”。只有领会了作者的反讽技巧 ,读者才会同作者一起心照不宣地发出笑声。纳氏小说要求读者用自己的”能力模力”来参与创作 ,填补文本的空缺。  相似文献   

3.
绵绵乡情──杨得志和他的家乡人张童保故乡,这个熟悉而亲切的字眼,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归故乡,是多少身处异乡的人一生的夙愿。对于出生入死、转战南北、过着戎马倥偬军旅生活的军人来说,返乡则更有一番别样的意义。1925年早春二月,14岁的杨得志和他的哥哥杨...  相似文献   

4.
伴随近代沙皇俄国对东北的渗透,大批俄国侨民来哈尔滨定居,促进了哈尔滨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在哈俄侨群体本身也经历了从发展到消亡的历史进程。以对哈尔滨近代化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俄国侨民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史的研究方法考察这一群体的在哈生活状况,对揭示哈尔滨近代历史的一个侧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已经收获了最初的创作果实的作家来说,读者对陈祖芬的报告文学新作的关切,首先是着限于:这些新作中存在着哪些预示着作家更大发展的潜力和限制着作家进一步前进的弱点?研究这些问题是很有意思的。在八一、八二两年间,陈祖芬以高昂的创作热情,勤奋写作,又发表了二十几篇报告文学。读着这些充满激情的文字,一种时代的强  相似文献   

6.
逢年过节,回故乡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对于一个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人来说,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对于郑传楼来说,还肩负有一项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利用宝贵的假期,回到离贵阳几百里的故乡——正安县志强村,和父老乡亲一起研究村的发展规划,一起劳动……从1988年到现在,数不清有多  相似文献   

7.
5月,樱桃红了,杜鹃正艳。地震灾区的人们正忙着收获喜悦和希望。 对于曾经饱受灾难的人们来说,3年太长,逝去的人与物依然存留在内心深处;3年又太短,来不及沉溺于悲伤,太多的任务需要完成、太多的愿望等待实现。  相似文献   

8.
耿海林 《当代贵州》2013,(24):58-58
爱读书的我,从小有一个愿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房,珍藏自己心爱的书籍,但对于一个80年代初出生的农村娃儿来说,这也只能是埋藏在心底的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9.
崔京涛 《山西青年》2023,(20):19-21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当前在高校教育系统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之间无法融合的问题,使得产教融合在教育系统的资源投入未能在高质量人才输送与行业发展支持方面得到相应的产出。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来说,以现代化教育理念寻求产教融合的创新机制,解决供需环节中的矛盾问题,是改革创新工作重心。在众多教育模式当中,工作室制凭借其所具有的行业前端、应用实践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对于产教融合的全面升级来说,工作室制的实用、优化与创新,将成为产教融合质量提升的核心助力。  相似文献   

10.
墨墨 《党课》2010,(6):93-94
美国的科罗拉多,落基山脉风景秀美。萨里达小镇的居民热爱徒步旅行、滑雪,喜欢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但是这一切,对于3岁的墨·西格尔来说,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由于要和哮喘病抗争,年幼的他不得不在家里度过大部分时光,这让墨从小就对健康和营养倍加关注,他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像同龄的孩子一样,走出去,在户外尽情地欢笑游戏。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以其创作的资本家形象系列独异于同时代作家。对于笔下的资本家,茅盾表现出了理性与感性上的复杂情感特征:从理性上说,茅盾作为一位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左翼作家,理智上认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无法领导中国走向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从感性上说,他又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情感上对于这一阶级身上体现出来的振兴民族工业的雄才胆略表示欣赏,对其必然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命运感到惋惜。本文意在通过文本分析对此作一定程度上的揭示并对其意义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的籍贯是江苏扬州,但是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井儿沟。一晃50多年过去了,她的模样早已没有记忆,却总是像故乡一样召唤着我,使我回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年味     
刘静 《新湘评论》2015,(1):30-30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台湾作家绮君回忆故乡《春酒》中的第一句话,总牵扯出我有关家乡绵长而温情的记忆。 小时候一进腊月,年味便从每个角落里散发出来,浓浓地弥漫在空气里,诱惑着人们的嗅觉、味觉,也刺激着人们的感观神经,使人激动地感受到“年”的脚步正在一天天临近。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正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河南作家协会主席李佩甫在他的"平原三部曲"(《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中,对豫北平原这块古老的土地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挖掘,通过半个多世纪作家对社会、人生、时代生活的参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眷顾着故土变化着的人性,特别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故乡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精神风貌。被誉为中原人的精神史诗。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4月23日。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读书日。是一个作为世界文学象征的日子。其主要原因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以及秘鲁文学家加尔西拉索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同时,这一天也是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的生辰或忌日,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莫里斯·德·昂,以及小说《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等等。节日的命名。旨在向伟大著作和它们的作者致敬:鼓励大家尤其是青年人去发现读书的乐趣:唤起大家对这些为人类的社会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伟人的再次敬仰。  相似文献   

16.
我的悲喜2010     
2010年,对于我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我的人生覆历中,也是无法抹灾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行走韶山     
韶山以毛泽东的故乡而闻名于世,行走韶山一直是我多年的愿望。这次因参加全省党史联络工作会议,我终于有机会行走韶山,了却我这个党史工作者多年的夙愿。  相似文献   

18.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是团聚、是陪伴,当你和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满载团圆幸福的年夜饭时,有一群人,为了"大家"的团圆,舍弃"小家",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90后列车长邢凌熙,2017年毕业后到铁路工作,入职三年以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过年",但却从未实现过。2021年虽然春运客流骤减,但邢凌熙和往年一样依然需要在列车上过年,不过对他来说今年也是最特殊的一个春节。  相似文献   

19.
说“梦”     
管淑珍 《党课》2014,(6):98-100
曾有学者指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等书中提出的“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个观点并没有科学根据,对于我们这样的外行来说,研究这个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医学的学术问题,简直是雾里看花、莫名其妙,因此,对此我们姑且不论,只拿这个话题做个引子,对“梦”的引申义“梦想”进行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涌动的春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已在东胜市各个乡村展开,使人们在料峭在寒中感受到阵阵暖意。文明和进步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在广大农村,缺文化、缺科技、缺医少药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拿东胜市的农村现状来说,群众性文化设施短缺,医疗卫生条件差,一些高新科技无法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农民一年到头看不上几场电影、几回戏,有的乡连一年一一则久的物多文化交流大会都下能持续搞F去,团支部、党支部的活动几乎没有;农民患了病又能捱着一乡卫生院的设备老化,好多病都看不了;稍上档次的生产生活资料只能进城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