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经济法论坛》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点为了推动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强经济法学界的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的连续性论文集刊,已被CNKI数据库全文收录。本《论坛》设置的栏目有:基本理论、制度研究、农村法治、法学教育等,自2013年起每年推出2卷,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自第1卷于2003年出版以来,至今已出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论坛》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点为了推动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强经济法学界的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的连续性论文集刊,已经被CNKI数据库全文收录。设置的栏目有:基本理论、制度研究、农村法制、国际视窗、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学》2012,(1):193
<正>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依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通过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而组建的专门致力于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研究的机构。中心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法基本理论、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WTO农业规则与农产品贸易制度、城乡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法律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2003年,中心被确定  相似文献   

4.
赵学刚 《现代法学》2005,27(5):188-192
2005年5月20日至21日,由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重庆大学法学院和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6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收到论文78篇,参会代表约50人。本次会议以“‘三农’问题的经济法对策”为主题,与会代表从经济法视角出  相似文献   

5.
李昌麒     
正男,1936年生,重庆潼南人。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团队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课程带头人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法学)成员、国家级重点学科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带头人、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论坛》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点为了推动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强经济法学界的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的连续性论文集刊,已经被CNKI数据库全文收录。设置的栏目有:基本理论、制度研究、农村法制、国际视窗、人才培养等。该《论坛》每年推出1卷,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自第1卷于2003年出版以来,至今已经出版8卷,引起了经济法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就《论坛》第9卷的组稿事宜提出如下稿约,欢迎国内外专家不吝赐稿投稿!一、向《论坛》所投稿件,应属于经济法领域或与经济法相关的作品,且未曾公开发表或主体部分未曾公开发表。论文体裁不限,论文、译文、调研报告、学术随笔等均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法论坛》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点为了推动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强经济法学界的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的连续性论文集刊,已被CNKI数据库全文收录。本《论坛》设置的栏目有:基本理论、制度研究、农村法制、国际视窗、人才培养等,每年推出1卷,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自第1卷于2003年出版以来,至今已出版12卷,引起了经济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于2012年入选CSSCI来源集刊(2012~2013)。  相似文献   

8.
赵学清 ,男 ,1 94 5年 1 0月 2 6日生 ,重庆市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二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 96 8年 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 ;1 979年 9月至 1 982年 1 0月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 ;1 982年 1 1月至 1 984年 1 2月留学克罗地亚共和国萨格勒布大学法律系进修国际经济法、经济法 ;1 985年 1月至今在西南政法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曾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主任、经济法系副主任、主任 ,曾任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重庆市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现兼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经济贸…  相似文献   

9.
学科史研究的价值在于更好地规划未来。在"两条线索、三个参数"这一新的学科史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进行分析后发现,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为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一个缩影。1953年,西南政法大学首开行政法课程,行政法学科萌芽。1982年,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中国行政法学的探索。此后,该学科不断涌现出出色的学术成果。学科成员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着行政法治的实践。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开设行政法课程,同时也是最早探索中国行政法学的学科建设的院校之一。建设者在进行行政法教学与科研的同时,也积极践行着行政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10.
焦海涛 《法商研究》2012,(3):153-160
2012年4月5-6日,由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主题为"民生.发展.经济法"。现综述如下。一、经济法保障民生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一)经济法保障的必要性张守文认为,我国目前存在来自国计和民生两个方面的"双重压力",两类压力的缓解,离不开法制框  相似文献   

11.
一、学术研究概况 2004年,经济法学研究和探讨的气氛活跃,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年度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主要有:4月1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高校财税法教学改革研讨会";5月11日至12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北京联合召开的"中德反垄断法研讨会";5月15日至16日湖南大学法学院举办的"中国青年经济法博士论坛--‘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联动中的经济法'";6月19日,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会召开的"市场主体法制论坛研讨会";8月15日至17日,辽宁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在沈阳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3日至5日,第三届中国青年经济法博士论坛在华东政法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经济法主体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来自全国各地的36名学者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和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不仅提出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同时也对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本次会议共有九位学者作了专题报告,主要包括:南京大学李友根教授所作题为“论经济法主体的制度预设”的报告,中国政法大学时建中副教授所作题为“电信竞争性规制的模式选择”的报告,西南政法大学岳彩申教授所作题为“经济法律关系原理之批判”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而组建的专门致力于农村经济法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法基本理论、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WTO农业规则与农产品贸易制度、城乡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领域。2003年,中心以其良好的研究基础、雄厚的研究力量和规范的运作,被确定为首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3月28日至29日,中国法治论坛(2016)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广东省法学会联合主办,主题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法治保障"。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法学法律界要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发展的法治环境,大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努力做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定推动者和正确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学》2019,(4):3-17
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界,可将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和集中统一经济管理体制的推行,以及"经济宪法"对计划经济的强调,经济法制度日渐衰微、沉降,几近于无。在后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度分权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经济宪法"对"计划与市场"等重要关系的重新定位,经济法制度日益强盛、浮升。经济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宪法"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直接影响,它们是导致经济法制度变迁的三大因素。经济法制度的兴衰与沉浮、荣枯与有无、多少与强弱,与上述三大影响因素的变动具有内在一致性。历史、系统地分析经济法的制度变迁,尤其有助于经济法的理论深化和制度完善,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律师》2012,(5):43-43
2012年3月17日,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非诉讼法律实务论坛"暨北京万商天勤(重庆)律师事务所开业仪式、万商天勤奖学金设立仪式在重庆市举行,重庆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南岸区司法局、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西南政法大学的领导分别到会致辞。  相似文献   

17.
回到中国——转轨经济法的存在及其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法抛弃了早期的计划经济法范式,转向西方寻求资源,形成了市场经济法范式,认为经济法是弥补市场缺陷之法,而当下中国还处在计划权力经济向市场法治社会转轨过程中,中国的问题不是市场高度发达到出现了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而是市场发育不全,经济发展处处受到权力因素的掣肘。市场经济法范式与转轨现实脱节,存在严重的正当性危机。如果要问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经济法学的回答是:回到中国,回到转轨现实。中国经济法学需要也正在进行第二次范式转换,转换到转轨经济法范式,推动权力经济向法治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18.
常健 《现代法学》2005,27(6):18-24
现代性代表着一种时代意识、理性、进步观念和反思精神,现代性运动的历史变革引起了经济法及其理念的勃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引起市场经济现代性的进一步嬗变,促使了经济法理念的张扬。在市场经济现代性追求和变革的背景下推进中国经济法治进程,就要以现代经济法理念为指导,培育民众,尤其是政府的经济法治信仰,奠定经济法治形成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提高经济法律的运用水平,促进良好的经济法治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张守文 《现代法学》2024,(1):121-133
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具有不同于政府等主体的特殊性。基于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国家主体在经济法中具有独立地位,其经济职能的履行和经济职权的行使,应受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约束,以体现国家理性的要求。此外,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在总体上是“现代国家”“经济国家”,并在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中具体体现为预算国家、税收国家、债务国家、规制国家等多种国家形态。研究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应结合国家目的或国家目标、国家任务、国家职能、国家理性或国家理由等影响因素,分析具体的国家形态,由此有助于审视法律规定背后的法治原理和法治问题,揭示经济法制度中国家主体存续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法治框架下解决国家调制行为的合宪性、合法性问题,切实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循上述研究路径,有助于提炼经济法中的国家理论或国家主体理论,深化经济法学主体理论乃至整体总论的研究,推动经济法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4日,由中国法学会主办、《法制日报》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承办的“改革开放与中国法制建设30年论坛”暨西南政法大学恢复招生30周年纪念大会在重庆市西南政法大学新校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