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党1945年与国民党重庆谈判的成功,与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周恩来高超的谈判艺术、特别是谈判中让步策略的巧妙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重庆谈判中,周恩来坚持有条件的让步必须以不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稳妥地把握让步的分寸和限度;利用多种策略和方式遏制对才的攻势,逼迫对方让步。周恩来灵活运用让步策略的斗争艺术对促成《双十协定》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1945年年初,周恩来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成为1945年8月蒋、毛重庆谈判的先声。谈判中,蒋介石和周恩来发生直接冲突。蒋严厉批周,周强硬反驳,愤而离开重庆,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三人对1946年谈判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周恩来说:谈判虽然破裂了,但另一面则收获甚大,使党的和平民主方针与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方针被群众所认识。刘少奇说:谈判整个来说是很成功的,成绩就是证明了妥协的不可能。毛泽东说:南京谈判有成绩,达到了教育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卓越贡献孙丽华,姚承芳西安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派出周恩来等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自1937年2月到9月,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等地同国民党代表进行了多次谈判。在这场谈判中,周恩来充分展现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  相似文献   

5.
通向全民族的抗战之路(五)──西安事变杨惠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首先在西安举行一一一f谈判。本来,在解决西安事变过程中,蒋介石已当面向周恩来表示: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但是,在张学良送蒋被扣后,周恩来再去南京,蒋介石是否遵守信义,已...  相似文献   

6.
通向全民族的抗战之路(七)──合作告成杨慧清1937年7月、9月,国共又在庐山、南京举行谈判。6月26日,南京方面电邀周恩来再上庐山,继续谈判。7月4日,周恩来带着他代表中央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草案,偕同秦邦宪、林伯渠,经西安、上海,...  相似文献   

7.
通向全民族抗战之路(六)──周蒋会谈杨慧清1937年3月下旬,周恩来在西安谈判结束时提出与蒋介石会谈的要求得到回应,于是周蒋先后在杭州、庐山举行谈判。3月下旬,杭州谈判开始前一天,周恩来在上海通过宋美龄向蒋介石提出11项书面要求。这11项要求,包括中...  相似文献   

8.
《春秋》2016,(2)
正70年前。1946年3月1日,"花园口堵口工程开工典礼"的举办,使决口8年之后的花园口突然之间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一个事关共产党、国民党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多方的重大历史事件——"黄河归故",由此拉开了帷幕。事态的发展,将周恩来推向了风云际会的巅峰。如何以和平建国大局为重,在黄河归故问题上既能实现与国民党政府合作,又避免在冀鲁豫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制造第二个黄泛区?周恩来公正、沉着地指引着黄河归故的发展方向,以  相似文献   

9.
领导艺术有时也是谈判艺术,这影响到谈判者能否为己方谋得最大的谈判利益。谈判犹如购物中的讨价还价,有“最后价”谈判法和“一口价”谈判法之分。前者旨在“要价”逐步后退.却每次力图给对方以再无可退的“最后价”之假象。以求获取最大谈判利益;后者则旨在“要价”一次到位,并反复说服对方接受己方“一口价”的合理性。就这两种谈判手法.基辛格和周恩来都各为高手,巧的是两人曾有过一次精彩的交锋,并以基辛格甘拜下风收场。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Z1)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最后。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图为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毛泽东在赴重庆谈判的43天里,大小的宴会达到了十多场,谈判开始时,喝酒也开始了。每次宴会,人们都拥上来,争着向毛泽东敬酒。那段时间,周恩来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毛泽东,宴会上也不例外,总是紧贴毛泽东而坐,谈话时退后半个身子让毛泽东为先,敬酒时又抢前半个身子挡在先,毛主席酒量有限,我代了,我来代劳……”。由于周恩来挡在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一迪 《今日浙江》2011,(11):31-31
在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蒋介石曾当面向周恩来表示,在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以直接去就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进行谈判。这样,从1937年2月开始,至七七事变爆发,便有了国共两党一系列的谈判。  相似文献   

12.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左二)、周恩来(左四)、王若飞(左五)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图为离开延安时,与前来迎接的美国大使赫尔利(左三)、张治中(左一)在延安机场合影1945年8月28日,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偕同周恩来、...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6,(5)
谈判的历史背景1938年6月,当日寇进逼中原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掩护其军队撤退,在郑州北部花园口扒开了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入淮,豫、皖、苏三省受灾地区达44个县、市,1200万人口,淹死89万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浩劫。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又积极筹堵花园口,阴谋使黄河归故,充当40万大军,妄图达到“以水代兵”,分割和水淹解放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统战史上的4月国共两党进行“北平和谈”1949年4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当时称北平)进行和平谈判,以实现国内的和平与统一。这次谈判是在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灭亡,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已成定局的形势下进...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乘坐美军飞机从延安赴重庆谈判,随身携带了一批刚闭幕的中共七大文献;张澜先生从南充赴重庆迎接前来谈判的中共代表团,向周恩来要了一本《七大文献》,并委托人带回了家乡。之后,这本七大文献"走"了"曲折坎坷"的路……  相似文献   

16.
1946年春,刘伯承司令员在指挥上党、平汉战役取得胜利之后,带着谈判小组风尘仆仆来到河南安阳,准备前往新乡参加军调处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三  相似文献   

17.
22日,宋子文、宋美龄等从南京飞到西安。23日,双方在张公馆西楼二层开始正式谈判。蒋方由宋子文,西安方面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三人出席。综合各方意见,周恩来在谈判中提出六项主张:1、停战,撤兵至潼关外;2、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3、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4、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5、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6、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宋子文  相似文献   

1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恩来为了和平统一台湾作出了不懈努力.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他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国、力争用和平手段完成统一大业、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台湾实行高度自治等和平统一的思想.周恩来对台湾问题近三十年的思考与实践,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作出了巨大贞献.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妙语惊四座于长治1954年4月下旬,中美英法苏等二十几个国家,派出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主要讨论朝鲜半岛问题及印度支那问题。会议的宗旨是想通过谈判协商,达成某些和平协议.以促进朝鲜半岛和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众多的代表团中,以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20.
李涛  郑林 《传承》2011,(27):4-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在处理台湾问题过程中美国因素的问题上始终坚定一个中国立场,抵制美国分裂台湾言行,推动中美外交谈判,寻求两岸和平统一,以一己之力加速了从中美对抗到建交过程中台湾问题解决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