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禅茶一味     
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禅与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茶禅文化兴起于唐代。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中,专门记载了饮茶一事: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文化在兴起之初便与禅文化紧密结合,原因大致有二。一是  相似文献   

2.
正菊花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是一味良药。我国历代本草专著都记载菊花有散热祛风、养肝明目之功效。《本草纲目》载菊颇全:"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茎可药,襄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菊花全身皆是宝,不仅能入药,而且能制做许多美味佳肴。早在战国时期,屈原在《离骚》中就写有"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借食  相似文献   

3.
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作为农产品的茶,具有汤饮、蔬食和药疗的重要作用。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茶"之载;《神农百草经·卷一·上经》有"苦菜"  相似文献   

4.
茶又名"茗",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主要饮料。我国古有饮茶之风,茶又有药用之效,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从发现利用到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饮料,历经漫长的岁月。   在秦朝前,茶并不是一种饮料,而是当做一种药材,被称为"苦茶",它对人的大脑和心脏能起兴奋作用,并可清热解渴。到西汉,茶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饮料。三国、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经形成。到唐朝,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在城镇已经出现有茶馆,茶和柴米油盐酱醋一样已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七件事"。此时陆羽所著的《茶经》,详细记载了茶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话说明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然而人们只知道饮茶很有乐趣,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却不知道饮茶还有学问,如不同季节饮什么茶就大有讲究。祖国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相似文献   

6.
里正 《福建乡土》2015,(2):61-63
"中国绿茶数天山",可见天山绿茶在中国茶界及蕉城人生活中的地位。吃茶有道在中国早期茶艺中,曾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但焦城人将茶叶叫做"茶米",将喝茶叫做"吃茶",含有以茶当饭当酒之意。蕉城自古城乡民众均有饮茶、品茶习惯,每当清晨、夜晚或工暇时间,人们多有冲茶品饮之习。农民、工人在田间或工场劳动、生产,均用陶瓷罐  相似文献   

7.
唐代饮茶风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或可追溯更远。“周礼”记周代祭祀用茶,“晏子春秋”记齐国晏婴“食茗菜”。《神农本草》称久服茶茗,“令人有力悦志”。人或以为神农时代就知道饮茶,恐未必如此。俗传神农氏尝百草,知药味。根据这传说推想神农氏已尝过茶,辨别了茶的性味,并不是毫无可能,只是这传说和记载,时代绵邈,难于考索,后人所述又不足深信。汉代以后,有关饮茶的记载量多而翔实,我们说饮茶历史悠久,可算“信而有徵”。魏晋南北朝时期,爱好饮茶的人已经不  相似文献   

8.
史源 《政策瞭望》2009,(5):56-56
据《晋书·吴隐之传》记载,广州北郊30里外的石门镇有一口井,传说人只要饮了这口井里的水,便会变得贪得无厌。西晋时,朝廷派往广州的几任官员,因误喝此水,差不多都以经济犯罪而被撤职查办。当地百姓为了提醒上任的新官,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书"贪泉"二字。从此,过往官员即使口干舌燥,也不敢妄自享用。然而,具有廉吏之称的吴隐之却不信这个邪。他升任东晋广州刺史时,上任路经此泉,挹泉而饮,还放歌言志:古人云此水,一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移心。  相似文献   

9.
商盾 《北京观察》2006,(9):62-64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茶是我国祖先在寻求各种可食之物、治病之药的采集过程中,被发现的,后来由药用或食用逐渐发展为饮用.但是,饮茶缘于何朝何代,学术界有不少说法,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产生于神农时期.其根据是茶圣陆羽<茶经>中的一句话:"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国公."由此看来,茶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从野生到半栽培、栽培经历了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正>茶境从唐的华丽奔放,到宋、元的沉静内敛,再到明代的精致隽永,掩映之间默默述说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茶古体字为荼。《尔雅·释木》:“槚,苦荼。”槚即楸树,茶树古名。荼系苦菜,味微苦。晋朝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西汉蜀人王褒《僮约》中有“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的句子,最早记载古人买茶、煮茶之事。  相似文献   

11.
树仁 《两岸关系》2002,(1):38-39
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秦汉,盛于唐代,遂成中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大约在两宋时代,随着福建先民移居台湾,饮茶习俗遂传入台湾。明末清初(17世纪上叶),福建、广东移民大量入台时,饮茶风俗已在台湾流传。到了20世纪70、80年代,饮茶风尚在台湾成为潮流,饮茶也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升华为富含文化气息的品饮艺术。  相似文献   

12.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秦汉,盛于唐代,遂成中国人普遍喜爱的饮料。大约在两宋时代,随着福建先民移居台湾,饮茶习俗遂传入台湾。明末清初(17世纪上叶),福建、广东移民大量入台时,饮茶风俗已在台湾流传。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饮茶尚在台湾成为潮流,饮茶也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升华为富含化气息的品饮艺术。而要享受这“人淡如菊”般的品饮意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茶艺馆。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21,(5)
正王绩,字无功,因隐居东皋,自号东皋子;又因嗜好饮酒,常一饮五斗而不醉,故又自号"五斗先生"。隋唐时期著名诗人。少有才华三仕三隐关于王绩生年,史籍没有记载。闻一多先生的《唐诗大系》定为隋开皇五年(585);著名的唐代文学专家傅璇琮先生在其《唐代诗人考略》中以为不确;王绩研究专家韩理洲先生在其《王绩生平求是》中考证,  相似文献   

14.
茶之源     
尚道 《台声》2008,(11)
中国是茶的故多。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 纪的神农时代,唐代茶人陆羽所著《茶经》中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所述的荼经考证即为今丑的茶。与祖国大陆的茶史相比,台湾茶史虽短,却也有200余年。台湾诗人吴德亮在《台湾找茶》一书中写遒,早在300多年前(1645年)台湾就有野生茶树的记载,不过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制造,则是近200年前由先民自大陆福建所引进,包括茶种及种植技术等。民间常言遒: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已深入民间的日常生活。小小的茶叶饱含着两岸中国人的文化与智慧,在品茶的过程中,茶人追求着一茶一人生的哲理境界,享受的是茶所带来的宁静与平和。  相似文献   

15.
白童 《台声》2004,(5):84-87
饮茶,雅称“品(?)”,是东方民族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之一。茶艺,则是千百年来我们聪明的祖先在饮茶实践中结合社会形态、社交礼仪以及时代背景等逐渐探索形成的一种文化瑰宝。早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对与茶有关的文化内涵和基本常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在古代文献上第一次出现“茶”与“茶  相似文献   

16.
茶德三说     
竺济法 《协商论坛》2009,(11):62-62
"茶德"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饮茶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笔者在撰写一篇有关茶道的论文时,比较茶道与茶德关系,梳理出"茶德"至少有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17.
茶者,雅称“茗”,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为饮,演绎出许多故事。有人说: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鼻饮”,是古代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习俗。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学士对此习俗多有曲解,致使以讹传讹,给后人造成一种神秘离奇之感。对此,本文欲以侗族人民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习俗为例加以辨析,以求解“鼻饮”之谜。 有关“鼻饮” 的记载,最早始见于东汉人班固所著的《汉书·贾捐之传》。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立儋耳、珠崖两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茶百戏,一个失传已久的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技艺,如今却在章志峰的努力下使之重现,中国的茶文化技艺又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仅用茶水显现的文字和图腾 茶炉、茶瓶、茶筅、茶罐(合)、茶盏、盏托、茶巾、茶杓、水盂……这些点茶、分茶的道具着实让初次接触茶百戏的笔者有些眼花缭乱。而这些道具都分别类、整齐地摆放在“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的家里。 “点茶是用沸水冲点抹茶,并打成泡沫饮用的饮茶方式。斗茶是评比茶叶品质和比试品饮技艺的一种活动。分茶是能使茶汤形成图案的一种特殊技艺。”说起茶百戏,章志峰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茶百戏兴于宋朝,而出现的时间则更靠前。它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特点就是仪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就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稀缺的茶文化资源。但是元代以后分茶逐渐衰落,自清代至今未见详细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20.
茶有很多的保健功能,但是在延长寿命方面,还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事实上大多数长寿老人或长寿家族、长寿地区几乎均没有长期饮茶的习惯(更没有饮咖啡的习惯)。如调查的广西巴马县50例九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中,有饮茶习惯的人仅4例,大大低于长期饮酒者的人数(25例)。长春调查的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