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葆先 《河北法学》2001,19(2):149-150
我国现行有关夫妻财产制的法律规定 ,不仅数量上极少 ,而且质量上欠佳 ,表现为 :规定过于原则 ,缺乏操作性 ,表述模糊不清 ,而且还存在“以司法解释代法律”的现象。因此 ,必须增加法条数量 ,提高立法质量 ,贯穿科学的立法精神 ,以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  相似文献   

2.
金楠 《法制与社会》2013,(20):34-35
约定财产制是相对于法定财产制而言的一种赋予婚姻当事人可以以约定的形式确定其夫妻财产关系的一种制度。该制度经过新《婚姻法》的修改之后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疏漏,因此,本文通过对《婚姻法》中关于财产约定的成立、效力、方式以及其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了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法学领域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是婚姻中夫妻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2001年《婚姻法》的规定和当前的实际,对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约定财产制以及个人特有财产制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存在的缺陷及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4.
约定财产制相对于法定财产制而言,允许婚姻当事人以约定的方式选择决定夫妻财产关系。我国的约定财产制度经新《婚姻法》修改后有了很大进步和完善,但仍存有诸多疏漏。本文拟对我国《婚姻法》财产约定的成立、效力、方式及种类等立法规定及问题展开论述,并试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5.
谢丽 《法制与社会》2011,(35):58-58
婚姻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和谐与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随着《婚姻法解释三》的公布,对夫妻财产的范围有了更明确的界定,我国即将制定《民法典》,婚姻法在亲属编中得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夫妻财产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极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对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双方来说很难把财产分得明确,所以一旦发生纠纷便很难解决,这就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麻烦,离婚率的增高使得离婚纠纷案件增多,夫妻财产的归属就成为了解决案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是由2001年新婚姻法确立的,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这种立法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有相当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缺憾。本文对现行夫妻财产制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常的夫妻财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晋玲 《现代法学》2004,26(5):147-153
非常的夫妻财产制是相对于普通的夫妻财产制而言的一种在特殊的情况下适用的财产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婚姻家庭法中都有规定。我国由于有关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的不完善性,因此,在婚姻法中没有这项制度的规定。鉴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财产关系与社会交易安全的密切联系,本文在借鉴世界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设立非常的夫妻财产制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就此提出了有关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征求全民意见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草案凸现我国夫妻财产制立法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现行法定夫妻财产制是婚后所得共同制。对法定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界定应遵循婚后所得推定共有的准则,其法理依据是夫妻之间存在的协力关系。夫妻财产制契约是夫妻之间就采用何种类型的夫妻财产制所订立的协议。夫妻财产制契约与一般财产契约不同,其直接产生夫妻财产法上的效力,即以双方当事人选定的财产制度替代法定财产制的适用。无论法定共同财产制还是约定共同财产制都存有一定缺陷。在我国夫妻财产制结构中增设非常财产制可以弥补共同财产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个人的家庭财产日益增多,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也相应变得复杂, 单纯依靠法定财产制度已经不足以调整夫妻之间财产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而导致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出现。本文就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作出阐释并对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李静芹  王艳玲 《河北法学》2005,23(12):148-151
作为经常发生的现象,转继承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继承法》并未对转继承问题做出规定,因此,转继承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引起了争议。明确遗产的法律地位,分析转继承的适用范围,并结合我国的夫妻财产制的规定,才能正确的处理转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12.
《婚姻法(修正案)》关于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体现出力求平衡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价值取向,但《婚姻法解释(三)》的某些规定过于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直接适用《物权法》《合同法》规则处理夫妻财产纠纷案件,造成婚姻当事人利益失衡。基于社会调查和现今人们婚姻家庭价值观念的考察结果,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应确立平衡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构建独立的夫妻财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14.
王舸 《中国司法》2009,(8):34-36
鉴于“任何司法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及体制设计都应有其明确的价值取向”,故研究司法行政价值,就是探讨司法行政工作的意义及有用性,并揭示其发展完善的方向。作为司法行政基础理论系统乃至整个司法行政实务工作的灵魂,司法行政价值是司法行政性质的应有之意,是司法行政目的的满足,是司法行政构造优越性的实现,也是司法行政功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薛正俭 《政法学刊》2010,27(5):66-72
撤回公诉事关国家刑罚权的放弃或调整,事关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的职权配置与相互关系,影响到被告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与实现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益紧密关联。但是目前撤回公诉制度在立法和实践层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应在总结我国撤诉经验和目前司法解释及司法实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法上重构撤回公诉制度,完善撤诉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judicial independenceon equity markets. North and Weingast (1989) argue that judicialindependence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augurated bythe Glorious Revolution of 1688–89 improved public andprivate finance in England by putting restraints on the government.We calculate abnormal equity returns at critical points in thepassage of statutes giving judges greater security of tenureand higher salaries. Early-eighteenth-century legislation grantingtenure during good behavior is associated with large and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positive abnormal returns. Other statutes had positivebut generally insignificant effects.  相似文献   

17.
崔永东 《法学杂志》2012,33(9):36-42
本文从司法价值论和司法平衡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司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人道、正义、自由和效益,其中人道价值带有根本性,它可以统领各种司法价值;司法的平衡既包括利益的平衡,也包括审判依据之间的平衡,司法平衡是通向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The competence of attorneys, and more particularly the competence of trial lawyers, is currently an issue of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both within the judiciary and within the legal profession itself.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ssue of attorneys' courtroom performance as observed by judges. Drawing on data from a survey administered to state and federal judges sitting in trial courts of general jurisdic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of demographic and judicial characteristics to various judicial evaluations of advocacy competence. While it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present state of trial advocacy competence, it also constitutes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the judiciary's perceptions of the trial bar.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