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2016,(1)
正为贯彻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档案体系资源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开展对台档案文化交流工作,近日,由省档案局和烟台、淄博、泰安等市档案局组成的代表团赴台湾征集在台山东"流亡学生"档案史料,并与台湾同行开展业务工作交流。在台期间,代表团先后考察访问了台北市文化交流教育发展协会、国民党党史馆、台湾文献馆、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与10多位台湾学者进行交流座谈,征集到一批有关山东的珍贵档案资料。其中电子档案(光盘)13张,淄博有关档案资料137件,泰安有关档案资料39件,烟台流亡学生有关档案资料11件,  相似文献   

2.
耿嘉陵 《黄埔》2012,(3):44-45
父亲耿荫龙1916年生于汀苏省金坛县一户农家,先后在省立苏州中学、杭州省立高中读书。“八·一三”淞沪抗战失利后,沪、杭、宁相继沦陷,学校外迁停课,父亲沦为流亡学生。  相似文献   

3.
何军 《协商论坛》2017,(5):51-54
1935年夏,豫南避暑地鸡公山上迁来了一所流亡学校——东北中学.通过百度搜索,出现的却是另一所中学——东北中山中学.同属东北流亡中学,1996年,东北中山中学在沈阳复校了,而东北中学却留在了历史尘烟里,仅供所属子弟们年复一年地怀想.1935年至1938年,东北中学在鸡公山办学整整三年时间,许多东北中学的学生从鸡公山走上革命的道路,奔赴抗日战场,后来又投身解放全中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2015年,沈阳日报成功推出了大型策划系列报道——东北中山1934 ~ 1946从一所中学的流亡抗战看民族崛起,今年又迎来“七七”全面抗战爆发八十周年,这更加促使我对两所东北抗战流亡中学进行比较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韩福东 《黄埔》2006,(6):21-24
在纪念抗战60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黄埔同学苗青圃,他讲述了抗战中那没齿难忘的峥嵘岁月。向张学良递请愿书参军“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得了个不抵抗将军的称号,他老认为对不起我们,我们有什么要求他都答应。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苗青圃开始体味到失家、失学的滋味。他16岁那年,流亡到北平,就读于张学良创办的东北中学。东北中学设在北平西单皮库胡同,苗青圃和其他400多名流亡学生一样,穿军装戴军帽,享受免费的住宿和衣物。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还配有七九式步枪、重机枪、轻机枪和手枪,供学生军训操练时使用。在苗青圃快高中毕业的时…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一声炮响,我成了流亡学生,流落北平,入张学良将军为收容东北流亡学生办的东北中学就读。我们既学文化又学军事,穿军装过着军人的生活。大家正在卧薪尝胆苦练杀敌本领准备打回老家去时,1935年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人签订了《何梅协定》,把华北五省变成所谓自治,实质上在日本人操纵下实行汉奸统治。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日寇居然要求解散东北中学,说东北中学是培养抗日分子的。张学良校长把我们迁至河南信阳鸡公山。大家被逼上山后,义愤填膺,纷纷投笔从戎。我于1935年7月中旬和十余个同学,拿着张学良校长的推荐信,到北平报考中央军…  相似文献   

6.
元非 《台声》2009,(3):41-41
1939年2月22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协助下,台湾著名爱国人士,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李友邦,以流亡闽北一带的台湾同胞为基础,在浙江金华组建一支由台胞组成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  相似文献   

7.
勇素华 《台声》2002,(8):11-13
自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后,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台湾不断掀起“大陆热”,从到大陆投资、经商、打工到买房,可谓热浪滚滚来。与此同时,台湾学生也赶潮似的逐渐形成了一股到大陆求学的热潮。虽然台湾当局企图以不承认大陆学历来拖住台湾学子前进大陆的步伐,但是仍然阻挡不住其一浪高过一浪之势。欧美国家不再是台湾学生出岛求学的最佳选择台湾学生求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掀起了高潮,最初主要流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所有美国外来学生中台湾学生人数排名都是第一。从9…  相似文献   

8.
吴亚明 《黄埔》2006,(5):49-51
台湾学生怎么考大学?7月1日到7月3日,一连三天,台湾举行了大学指定科目统一考试,有近11万名考生参加这次考试,可以说这是台湾的高考,但是又不完全,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21495名学生被大学录取。那么,台湾的孩子如今是怎么考大学的?从1954年到2001年,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一直实行所谓的“联考”制度,其形式与大陆高考差不多,即由台湾“教育部”下属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统一负责各大学的招生,在考前临时召集部分大学教授统一出题,然后在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统一考试;接着就是统一阅卷、分发成绩,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填报志愿,各个大学则根…  相似文献   

9.
蒋氏家族及其子女的现状文吉曾经在中国大陆辉煌一时的蒋氏家族,在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一个个携妻带于,举家逃往海外,或孤守台湾,或流亡美国……,一个时代结束了。蒋家在老头了蒋介石和大公于蒋经国死后,实际上已经结束了蒋家一统台湾天下的局面。如今,98岁高龄...  相似文献   

10.
8月19日,台湾立法机构临时会完成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专科学校法”(简称陆生三法)修正案的三读程序,这标志着台湾将正式承认祖国大陆学历,并开放祖国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学。“陆生三法”顺利过关是岛内主流民意支持及蓝绿政争相互妥协的结果,这将为台湾高等教育注入活力,对马英九执政具有加分作用,为两岸青年交流及互信建立提供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1.
八十高龄的赵明老人,看上去懦雅、淡定。他是公安部离休干部,一生创作了《寂静的山林》、《南海的早晨》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电影剧本,是一位知名的公安文学作家。赵老是五四的同龄人,他的中学老师吴仲涵曾经亲历五四运动,对他的影响很大。忆起少年时流亡的求学时光和敬爱的师长,赵老心潮难抑,语多感奋。“九·一八”事变后,家乡沈阳沦入日寇之手,我随家人流亡北平。1934年我进入北平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时任数学教员的吴仲涵先生,极力主张教学改革,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然而他对学生…  相似文献   

12.
蓝博洲 《台声》2023,(2):88-95
<正>1990年春天,为了采集“二·二八”民众史,我首次前往北京,采访那些在事件后被迫流亡大陆的台湾省籍志士们的历史证言。因为这样,有机会认识了久闻其名,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台湾少数民发言,1954年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连任多届的田富达先生。我感到好奇的是:究竟田富达是怎样一个台湾少数民族?他为什么会到大陆?并且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的“台湾高山族代表”?于是就持续几年与他作了几次正式与非正式的访问。  相似文献   

13.
张良通 《两岸关系》2006,(10):28-29
7月下旬,“齐鲁风·两岸情”济南台湾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在泉城济南拉开了帷幕。台北成功中学、新竹忠信中学、高雄三民家商等台湾十余所学校的121名师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水与诸子百家从夏令营的台湾学生那里听说,读了《老残游记》来游大明湖,同学们还能背上几段书中描写济  相似文献   

14.
杨国光 《台声》2001,(6):39-41
谢溪秋先生( 1892—- 1959)是旅日著名爱国人士、华侨诗人,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尤溪。 1915年赴日求学, 1925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他对中国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喜爱传统的诗、书、画;同时他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长期在东京悬壶济世。 一   谢溪秋先生一向忧国忧民,是有良知的一代台湾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沦为殖民地台湾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18年,他与流亡在日本的国民党革命派何香凝、马君武来往甚密,并深受其影响; 20年代初,在日本留学时,他率先投入林献堂、蔡培火、蔡惠如等发起的台湾…  相似文献   

15.
李艳 《台声》2006,(12):39-40
年少志向高祖籍福建的王正南,现用名林云。湖南省台联名誉会长。出生于台南,今年81岁高龄。1939年初黄埔二期学生、台湾著名革命志士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少年团(简称台湾少年团)时,他积极响应,报名参加,是台湾义勇队的元老成员。“第一批队员仅有24人,连我在内一共6个小孩,都是李友邦将军从福建崇安带过来的。”王正南回忆说,当年自己只有12岁,崇安是台胞流亡回内地后受迫害而被集中的地方,也是李友邦将军组建抗日的台湾义勇队发源地。王正南的父亲是抗日积极分子,因在台湾遭日本殖民者通缉,才举家迁居福建。李友邦将军发…  相似文献   

16.
卢彦 《台声》2001,(5):41-42
本想了解一位学者离休后的普通生活,聊起来,我们的话题竟在海峡两岸之间畅快地游弋。   陈弘先生是台湾省人,年轻时就读于台湾北部的一所中学,那段经历和感受,让他足足铭记了几十年。   学校里,日本学生占了大半。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台湾学生受尽日本人的压迫和欺凌,陈弘与同学们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1946年,陈弘考取了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招考升学内地大学公费生,到上海复旦大学读经济系。 1948年暑假他回过台北,以后便是漫长的别离。别离自然是苦涩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楚,伴随他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对家乡…  相似文献   

17.
周文辉 《台声》2001,(6):44-45
“亲不亲,故乡人。我几十年在台湾,做梦都是故乡的一树一木、一丘一壑的熟悉环境。我到美国看望女儿,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4月 19日,回故乡莆田省亲的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吴东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教授老家在莆田县西天尾镇东星村, 1946年在家乡项青中学初中毕业,即随表兄到台湾谋生。当记者问他初中文化怎么当上教授的?吴教授感叹地说:“离开父母,才知父母的恩情。我 17岁到台湾,假如自己稍不努力,就一事无成。我先在财政部门当雇员,抄抄写写,什么都干,看到别人文化比我高,我就发奋…  相似文献   

18.
罗素玲 《当代广西》2008,(16):26-27
7月23日,四川省绵竹市古家庄中学终于完成灾后修缮,重新开学了。从广西青年志愿者帐篷学校转入的陈秋等12名学生,坐进了经过安检的临时教室,开始了新学年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张怀三 《黄埔》2009,(3):34-35
1937年7月,卢沟桥畔的炮火把我逼出了学校大门,使我成了一个失学学生;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一声爆破,我的家乡迅即沦为泽国,迫使我不得不离乡背井,成为一个四处讨生的流亡青年。从此,对日寇的国仇家恨便根植于我的心灵深处。1939年2月当我流亡到洛阳之际,适逢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生,经报考被录取,于3月4日在洛阳西工集中,我遂被编入第十六期第六总队第二大队第四中队。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趁暑假之便,台湾台北县立秀峰国中女子垒球队一行,来北京、东北等地比赛、观光,圆满完成了造访祖国大陆的全部活动安排。 棒垒球运动深为台湾青少年乃至成年人喜爱,群众基础极为深厚,因而该项运动长期以来风行全岛。台湾秀峰女垒在岛内中学垒球比赛中一向战绩彪炳,并曾荣获第一名,是一支学生女垒劲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