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期导读     
《春秋》2016,(4)
正孙中山为民主革命而奋斗的思想和实践影响全国。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无论是传统儒家文化对孙中山的濡染,还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对山东的影响,二者互为作用,共同推动着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辛亥革命后,山东历次革命都曾得到孙中山直接的战略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指导与扶持;工商业的发展也得益于孙中山视察山东期间振兴实业的呼吁;而由山东问题引发的五四运动对孙中山晚年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  相似文献   

2.
《黄埔》2016,(6)
正北伐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武装斗争统一中国的重大举措,是他晚年军事思想的"高峰"和宏伟治国方略。孙中山赴韶关设立北伐大本营并主持北伐督师事宜,按史载有1922年4月和1924年9至10月两次。1924年9月,第二次赴韶关主持北伐誓师前后活动,是由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全程负责警卫守护,从现存史料与回忆文章中,可窥视当年孙中山先生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借鉴山东潍坊、烟台等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进经验,加快武汉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2001年5月武汉市委副书记韩忠学率团赴山东进行了学习考察。《山东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全面介绍了潍坊、烟台等地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并以此为借鉴提出了武汉市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国新 《春秋》2011,(5):50-54
青州魏嵋家族史记载,1901年春夏之交,孙中山由广州秘密来青州,与魏嵋会晤,了解山东情况,由魏嵋率人保护。赴日本时,资助现洋30000余,以备活动经费。由复庄(又名子庄,魏嵋四子)在青岛预定船只,送其赴日本。族史所记孙中山来山东时间,其仍被清政府通缉。这是一次冒险之旅。  相似文献   

5.
孙继业 《春秋》2016,(1):4-8
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实业建设,先后到全国各地考察,其中到过山东的烟台、济南、青岛等地,在齐鲁大地上留下过光辉足迹。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春秋》2016,(5)
正今年11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本刊特推出纪念专栏。《孙中山的山东革命军事战略》叙述了孙中山在20世纪初的历次革命斗争阶段,对山东这一重要战略地区的军事谋划。《孙中山与青岛的民主革命斗争》叙述了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青岛激起的思想波澜和斗争风  相似文献   

7.
<正>据史料记载,孙中山先生一生有4次在台湾革命活动的经历,首次赴台时前往台北的天后宫朝拜妈祖。查阅《孙中山先生四赴台湾的故事》《台湾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中的台湾与大陆》等书,详细记载了孙中山先生与台湾的深厚渊源。孙中山首次赴台是1900年9月至11月。孙中山化名吴仲,在台湾停留了44天。他在台北新起町设立了指挥所,策划了惠州起义,并从日本运送军械、武装人员和经费到祖国大陆,于10月8日在台北指挥郑士良在惠州起义。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4,(11):59-61
前不久,我们组织部分市、州农办的同志赴山东潍坊、青岛、烟台等地就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情况表明,山东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他们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春秋》2016,(4)
正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率先建立民主革命团体,宣传组织革命活动,直到去世都在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而奋斗,留给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作为孔孟桑梓的山东,既是中国北方战略要地,又罹遭日本制造的"山东问题"之困,在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中,自然备受关注。纵观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历程,他不但非常重  相似文献   

10.
陈立波  李海峰 《春秋》2011,(3):23-23
蒋衍升(1882-1915),字锡蕃,又字洗凡,1882年4月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报恩寺,早年与孙中山、丁惟汾等在日本创立同盟会,并主办《晨钟》周刊,宣传三民主义等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起义后,他积极策动山东独立,先后担任过山东都督府秘书长、国民党理事、国民党山东支部支部长、山东稽勋局局长等重要职务,是民国初期著名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映了他的全部经济思想。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主观上是反对资本家,反对走资本主义老路,是要实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孙中山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马克思学说以及列宁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烈的赞扬。在他的民生主义经济思想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其主观社会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严以森 《理论月刊》2004,(2):132-133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严以森$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山东烟台264001~~~~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民族的富强和国家的统一而不懈奋斗,祖国的宝岛台湾也一直萦系在他的心中,在其一生的著作和言论中,直接涉及台湾和台湾光复问题的有35处之多,而且他还四次到过台湾。第一次为谋划惠州起义而赴台中山先生在檀香山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他一生丰富的革命活动中,用过的名号、笔名和化名不下数十。他所以要用那么多的化名别号,是由险恶的斗争环境决定的。当时革命者随时都有被捕的可能,即使孙中山东渡日本,往赴欧美,清王朝还会派出打手,跟踪追击,加以迫害。孙中山寻求救中国的道路,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就须隐姓埋名,在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化名,以瞒过敌人。因此我们通过对孙中山名号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他历尽艰难险阻、传奇曲折的革命经历,可以证明孙中山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全力奋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许多台湾人都误认为孙中山是国民党带到台湾的,其实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就同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只身三次到台湾,在那里留下了革命的踪影,现在的“逸仙公园”即“孙中山台湾史迹纪念馆”,就是由孙中山先生第二次赴台时居住过的“梅屋敷”旅馆改建而成的。孙中山先生对台湾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16.
<正>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并在政治思想和革命精神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孙中山的一生是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者的一生,孙中山的爱国斗争,具有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他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7.
王晓天 《求索》2007,(12):207-211
文章认为,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考察可知,孙中山的监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辛亥革命为界标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随着其革命恩想的形成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形成,而发展,而完善。孙中山还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他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这是孙中山认真考察和研究外国的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利弊之后总结出来的。孙中山还对监察机关的设置及职权等作过多次阐述,在监察机关及其职权的设计方面可谓匠心独具。总之,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相似文献   

18.
朱联平 《传承》2013,(5):102-104
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活动始终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孙中山政治生涯的早期是革命型政党政治活动,接着是欧美议会式政党政治活动,最后才走上了列宁主义政党的道路上来。孙中山的政党观实际上就是三个不同时期政党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折射出了孙中山对中国民主化道路和建构民族国家思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祖国统一想思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辛亥革命85周年王永远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的先行者,他的祖国统一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纪念辛亥革命85周年之际,学习孙中山先生的祖国统一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孙中山先生指出:...  相似文献   

20.
朱联平 《传承》2013,(7):102-104
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活动始终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孙中山政治生涯的早期是革命型政党政治活动,接着是欧美议会式政党政治活动,最后才走上了列宁主义政党的道路上来。孙中山的政党观实际上就是三个不同时期政党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折射出了孙中山对中国民主化道路和建构民族国家思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