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同诈骗的认定:履行合同能力;履后合同行为;当事人的行为能力及其主观心理状态;实际履约行为及其心理状态;合同诈骗数额。合同诈骗的侦查取证重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舟  郭艳华  宁丽 《检察风云》2010,(23):38-40
一位法学家曾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犯罪的形式已由刑事案件转向经济案件,或者以经济为目的刑事案件。" 这是一起由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移交海南省公安厅侦查的海口市新创基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林川合同诈骗1.05亿元的案件。  相似文献   

3.
赵青云 《犯罪研究》2000,(1):30-32,4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内的犯罪活动也日趋严重,合同诈骗犯罪是其中一种。但合同诈骗犯罪常与合同纠纷有许多相似之处,致使在侦查中出现该立不立等现象。为此,笔者试着从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侦查中如何证明犯罪及侦查措施等几方面对此作一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林智远 《海峡法学》2011,13(4):104-113
先刑后民原则被奉为涉嫌合同诈骗案件的一般处理模式,对民事合同纠纷分别驳回起诉、移送侦查、中止诉讼。现行诉讼机制存在权利救济不充分、处理方式不统一、刑民程序不协调等困境,表现出公权力的过度扩张,有违刑法谦抑理念,程序上出现刑民冲突。涉嫌合同诈骗案件的诉讼机制应进行重构,以刑民并行为原则,例外情形下民事案件中止诉讼,从而实现刑民诉讼程序上的协调,维护权利保障与惩处犯罪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戴蓬 《犯罪研究》2003,(6):37-42,36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组织与指挥。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组织与指挥中,应注意把握以下环节:合理调配侦查力量,精心组建侦查专班;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提请有关部门配合;把握侦查工作进程,推动案件侦查的深入;运用侦查谋略,突破侦查僵局;妥善做好善后工作,提高侦查工作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6.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通常是指涉及不特定群体的经济犯罪案件,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合同诈骗、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等犯罪案件,呈现被害人数多、涉案金额大等特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滋生于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实体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7.
在线索核查、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的行为都是实践中比较典型的违法干预办案行为.这种行为不仅直接妨碍了具体案件的依法公正处理,也严重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是一种看得见的干预.另一种干预则是“非典型干预”.在河北邢台,一起涉嫌合同诈骗案的受害人张献彬就遇到了“非典型干预”司法的事情,即案件的侦破因有关部门的消极而阻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犯罪案件类型日益复杂化,传统侦查手段和技术在侦破一些特殊案件时遇到严峻考验。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被频繁适用于那些具有高度隐蔽性、组织性、智能化如贩毒、行受贿、网络犯罪等案件的侦查取证中,然而我国法律并没有对诱惑侦查做具体规定,由此引发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凸现,“诱惑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相关问题需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吴旭 《天津检察》2008,(4):41-42
由于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以及客观行为有一定的特殊性,造成司法实践中对该罪主观方面的证据不好认定,而使此类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难度非常之大。近年来,在我们办理一些合同诈骗案件的过程中就遇见了类似问题,例如:被告人岳某曾在本市某区承包了一块土地,隹备进行公司办公楼的修建工程,前期其进行了土地征用工作,并找有关设计部门进行了相关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分子自我保护意识和反侦查能力不断加强,犯罪形式日益翻新,犯罪手段更具智能化、科技化和隐蔽性,查办案件的难度加大。在侦查实践中,有些案件久侦不破,一旦用了谋略,即顷刻破案。由此可见,在反腐斗争中,侦查谋略决定着胜负成败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