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泽东同志写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赞扬过浙江籍的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是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一样,“他们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一个死在美国却葬在中国的美国人。"初夏杭城,此时凉爽如春;细雨蒙蒙,仿佛润物无声。在西湖南边长桥侧畔的唐云艺术馆,有一个高品质的展览《一位"特殊"的杭州名人:司徒雷登在1946》,于2017年6月19日在这里开展。展出第一天下午我就骑车前往参观,逗留了一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3.
"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这是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时对《南史.韦睿传》中的南朝著名将领韦睿的一句评语。《南史.韦睿传》中有"睿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矛盾论》与《实践论》不仅即时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但是"两论"的独创性与理论创新在国内外有不同的说法,或质疑其是否为毛泽东所作,或从内容上辨析"两论"在何程度上有创新。但不可否认,"两论"是从革命实践到理论总结的一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明  韩山 《乡音》2013,(11):26-27
[人物名片]郝崇书,女,1956年生,河北平山人,农民作家,为平山县政协委员,出版有纪实文学《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日子里》《七月流火》《共产党之歌》《新中国水电之源》和电视剧本《西柏坡》等。2010年10月,在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联合举办的"双百"评选活动中,《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日子里》入选中国"百部农民作品",她本人入选中国"百位农民作家",并成为河北省唯一当选者。  相似文献   

6.
以贿选上位的曹锟,试图以颁布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而"法统重光"。然而,多年之后,毛泽东反问:"宪法,中国已经有过了,曹锟不是颁布过宪法吗?但是民主自由在何处呢?"一位出身寒门做事憨厚的布贩终于在半生戎马之后逼近了权力的顶峰,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一,功成身退安享晚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说过,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涌现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鲁迅先生认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伟  相似文献   

8.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到底采用什么国名,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讨论最为热烈、商榷最为充分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提出,源自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此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新中国名称曾经有过表述,但未形成统一固定的用法。1948年,党内文件中几次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也是如此。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毛泽东讲话和会议通过的筹备会组织条例,都使用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名。  相似文献   

9.
阅读北京     
70年代出生的人是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的,在歌声中.这一代人和他们的或许亲眼目睹过毛泽东风采的长辈们一样.心中有着无限的向往.到北京去,到北京去……  相似文献   

10.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们党已经有了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毛泽东思想及其代表作《毛泽东选集》,已经有了指引开创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及其代表作《邓小平文选》,现在又有了指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江  相似文献   

11.
由毛泽东为徐向前代笔说起张东黎去年的《杂文界》第六期,选载了毛泽东同志的28篇书信体杂文。这些信件,过去在报刊上未曾见到过,《毛泽东书信选集》和《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中也只收录过一小部分。因此,捧读之后,耳目一新,眼界大开。尤其是读了那篇一九三六年十月...  相似文献   

12.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本文拟就《矛盾论》中所包含的“系统论”思想作初步的探讨。首先,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提出了“矛盾多方”的概念。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毛泽东同志还说:“研究事物发展过  相似文献   

13.
正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不能忽略毛泽东诗词学习。学习毛泽东诗词对加深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有重要作用。《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两首词中,通过描绘长沙的秋景和陕北的雪景,回答了中国革命由谁来领导、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沁园春·长沙》创作于党在大革命时期的1925年"寒秋",这是中国革命斗争处于异常激烈的年代。代表中国工人阶级革命行动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势如暴风骤雨,猛烈地冲击着旧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中共党史极重要的"剧作者""剧中人",一代伟人毛泽东最早力倡和最先"深耕"党史研究。他日昃忘食,亲自编纂了三大"党书"(《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和《毛泽东选集》等重要文献,奠定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坚实之基。他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实践论》(1937年7月)、《矛盾论》(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就对道教经典文献《老子》非常熟悉,也非常喜爱。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经常引用、借鉴乃至运用《老子》及其思想。在某种程度或某些方面可以说,《老子》及其思想对毛泽东产生了实在影响,成为其革命生涯的智慧源泉之一。学习借鉴毛泽东对《老子》思想的传承运用,对当今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自1925年12月1日在《革命》半月刊上首次发表后,毛泽东曾三易其稿并将修改过的稿子公开发表。第一次修改稿发表在1926年2月1日的《中国农民》第二期上。第二次修改稿为《中国青年》在1926年3月的第116、117期上连载,第三次修改稿则被收入1951年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相似文献   

17.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十年土地革命时期。期间党与红军内部出现了"右"倾悲观思潮,并几度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对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给予了科学回答,形成了毛泽东信念观:坚定信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坚信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与发展既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坚信星火必燎原,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到来。毛泽东信念观的形成是大革命失败后时局变化的产物,是实行正确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上个月,北京举办了一个“国家珍贵古籍特展”。首都就是首都,能拿出一点与众不同的宝物来。譬如,就在240余件展品实物中,还可以看到毛泽东在北京图书馆办理的一号借书证的登记卡、毛泽东曾批注过的善本书等。毛泽东的这张图书卡可不是摆摆样子的。网上拍卖中,有一本毛泽东在1956年借阅过的《马克思画传》,其问就有毛泽东的借书卡。  相似文献   

19.
赵惠方 《前进》2014,(10):48-48
<正>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再次研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行了思考,再次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伟大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大家都知道,毛泽东诞生的时代,中华民族正处于历史上的最低点,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众所周知,当时的世界上没有谁瞧得起中国人,"东亚病夫"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成为中国人深切的耻辱和隐痛。"中国正是由于有了毛泽东,中国才仍然是中国。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军事才能有过很高的评价,如指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但他惟独对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一事大不以为然。在读《新唐书·李恪传》时,毛泽东批道:"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我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