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冲冲地回到家中.满以为能得到儿子甜蜜蜜脆生生的“盛大”迎接.进屋却看到他已经甜甜地睡在妻的怀中。放下行李想亲一亲儿子娇嫩的小脸,却被妻小声地制止了:“刚睡着,弄醒了你给哄啊!”  相似文献   

2.
父债子还、夫债妻还是我国封建社会留下来的俗语。父债子还,指的是父亲生前欠的债.父亲去世后要由儿子来偿还。夫债妻还,指的是丈夫生前欠的债,丈夫去世后要由妻子来偿还。这两句话.折射了我国封建社会债权、债务的转移及继承权的不同形态,至今在我国还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大论坛》2006,(7):27-27
1、“父债子还.夫债妻还”的古训不合法。如果负债人的债务超过他的遗产数额.超过的部分可以不还;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15日,"同妻"四川大学女教师罗洪玲跳楼自杀。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同妻群体生存状况的讨论与关注。同妻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而我国司法环境中处理同妻问题存在法律盲点。同妻群体权益保护须从法律和社会两个方面寻求切实可行的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5.
据《新京报》报道.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一位姓吕的警察.妻子患了重病无钱医治.他想卖肾为妻筹钱治病。谈起自己为何出此下策时.他说因为警察的身份不敢向社会求助。对这位深爱自己妻子的年轻警察来说.身份竟然成了他一个沉重的包袱。  相似文献   

6.
唐律中的"七出"并非忽视妇女利益的维护。相对于男子的自由休妻,"七出"可以为男子休妻划定界限,矫正任意弃妻之风,客观上保护了妇女的婚姻。唐律"七出"适用的前提条件是禁止男子无故出妻,维护了婚姻中无过错的妇女。即便"七出"允许男子休妻,但同时又受"三不去"的限制,从而尊重婚姻生活中有功的妇女,并为弱势的、无助的妇女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章立明 《思想战线》2004,30(5):21-26
傣泐是实行从妻居的民族,傣泐男子婚后暂时或永久地从妻方居住的模式,至今仍然盛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泐村寨中。从傣泐历史上的封建负担、习惯法、姓氏制度等文化适应方面能够阐释从妻居形成及延续的原因,批驳了古典进化论关于从妻居是母权制遗孓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8.
敲诈,起于婚男贪色话说豫西小市济源某建筑工地,有一外来打工仔陈某,此君年已二十又九,家中有妻有子。陈某在济源厮混日久,也认识了几个当地人。忽一日.当地居民高某问此君是否婚配,可愿在济源找一个?陈某听罢,邪念顿生,暗付:虽说家中有妻,但远在豫东,自己孤...  相似文献   

9.
在我家的书柜中,1995年至今的《公安月刊》一本不少地珍藏着。在报刊林立的今天,我和妻对她情有独钟。忘不了在我们最苦恼的时候,她循循善诱,为我们指点迷津,使我们最终战胜自我,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在我和妻的心目中,《公安月刊》是我们的恩人!那是5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和妻已相恋4年有余,每当我提出结婚的要求,妻总说等一等,却又不说为什么。一天黄昏,我和妻漫步在校园外的林阴小道上,微风轻拂她的秀发。望着妻巧目盈盈,阵阵暖流飘荡在我的心田。突然,妻沉默起来,继而挣脱我的手,低声说:“天泉,曾经拥有的日子,…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民政》2010,(9):61-63
与两“妻”同住涉嫌重婚 老板与两“妻”同住一房 8月10日《广州日报》记者何道岚报道一则新闻,一个体商人欲享齐人之福,与两“妻”三人同床共枕,不料正牌妻子向公安局举报,由此,涉嫌重婚一案公诸于众。  相似文献   

11.
《时事资料手册》2009,(3):109-109
徐国元.内蒙古赤峰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新华社4月24日报道,徐国元及其妻李敏杰受贿案已正式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徐国元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在土地开发、项目审批、职务安排等方面谋取利益.单独或与其妻先后受贿钱物折合人民币1048万余元。另外,徐国元违规接受礼金和贵重物品折合人民币361万余元。  相似文献   

12.
著名文作家陈学昭的一部题目为《工作着,是美丽的》长篇小说,感动过万千读者,小说的题目成了深深印记在广大读者心中的名言。今年来,我更是时常体味着这句话,我从今年下岗在家的妻的心绪中更深切地体味着这句话的含意。妻在一家企业从事财会工作。随着微观经济环境的趋紧,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的这家企业,终于支撑不住了。今年初,妻和全厂几百名职工一样,下岗回家。妻下岗后,只拿80元一个月的生活费,本来家里就并不宽裕的日子更是捉襟见肘。妻被失落感和内疚的心理笼罩着,好象丢了什么似的,笑靥再难写到脸上。妻有时木木地坐在…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傻瓜     
李宏 《人民公安》2009,(7):58-58
刚结婚那会儿,妻经常问一些怪问题。有一次她拿那个老掉牙的题目考我,"假如我和你妈一同掉进河里,你先救谁?"看到妻渴望的、茫然的眼神,我说:"我先救我的妈妈,然后跳下河和你共赴黄泉!"妻说:"我很感动,  相似文献   

14.
宋朝李禺写了一首丈夫寻妻的诗。这首诗妙就妙在正读是夫忆妻,而倒读,就成了妻忆夫。 正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曹见几心知? 倒读: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1.贾谊《过秦论》;2.司马迁《报任安书》;3.诸葛亮《出师表》;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范仲淹《岳阳楼记》;6.文天祥《正气歌并序》;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8.林觉民《与妻书》;9.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6.
刚结婚那会儿,妻瘦得像个猴儿,一米六几的个儿,体重还不足一百斤.也许是日子过得舒心,这几年妻的体重像气儿吹的气球,呼呼猛涨,最猛时突破一百六十斤大关,浑身上下哪儿都是肉乎乎的.妻为了减肥,节食、吃药、喝茶、跑步……能试的都试了,钱没少花,罪没少受,可还是该胖不耽误.妻很苦恼.后来听说跳舞能减肥,妻柔柔的怯怯的跟我商量要去跳舞减肥.我很大度地同意了.  相似文献   

17.
覆水     
离婚,在男性中心的封建旧时代,叫做“出妻”。我们不必多费唇舌,去遣责诅咒这个词语。它的不合理.是尽人皆知的。也许,人类社会往历经动数以后、会进化到女性中心的理想新世界,到时“离婚”这个不尽不实的词语说不定会正名为“出夫”。不过,这是后话。本文谈谈几个古代的离婚故事。据说至圣先师的家族盛行离婚。叔梁纥、伯鱼、子思,都有出妻的记录。所以说,“孔氏三世上妻”。孔子的行意弟子曾参受其影响,也视出妻为闲事。话说曾参的后母待继子毫无恩情,而愚孝的他却仍然先意承志。一次,妻子蒸藜不熟,后母给磕痛了牙,曾参立刻…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我问妻:如若时空能倒流,你能忍受后台三楼的生活吗?妻回忆着说:什么叫能忍受吗?其实那时候的生活,还真挺好的。大家住在一起,挺有意思。  相似文献   

19.
一路上有你     
妻要出差,很远很远的,一去几个月。出差是她自愿的,平时没有机会,这次难得.去就去吧!可自从决定去外地,她像着了魔.每天不停地收拾.冬天的被褥、衣服,一件件洗过、放好,屋子收拾一遍又一遍.地刷了又刷.玻璃擦了又擦,把家里每一个角角落落都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把她走后几个月的事都做了安排。  相似文献   

20.
贾府的孙儿辈、重孙辈媳妇,无论是贾珠遗孀李纨,贾琏之妻王熙凤,还是贾珍之媳、贾蓉之妻秦可卿,都是红颜薄命的女子;凤姐的女儿巧姐,则是一朵枯萎凋零的小蓓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