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聚焦     
杨玉凤:中国式民主是破解中国模式的重要密码全世界都承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绩,并把这种成就归咎于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搞了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甚至移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可是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成功,甚至陷入了发展的陷阱。所以,破解中国模式的密码不能仅在经济领域中寻找,也应到政  相似文献   

2.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模式问题,我认为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不在经济领域。有人说正因为中国搞了市场经济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样看问题只是看到了中国奇迹的表象和起因,没有深入到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从比较的视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搞了市场和开放型经济,为什么没有取得中国这样的奇迹?所以,  相似文献   

3.
史娜 《前沿》2010,(3):61-6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商品交易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我国社会的经济价值观领域也开始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全面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内在的诚信观、契约观和竞争意识等价值观的觉醒和发扬,使我国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价值观的外在影响。本文根据"中国公民价值观蓝皮书"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公民的市场经济价值观转变基本成功,但是这跟未来的现代经济价值观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表明了邓小平、胡锦涛发展理论的一脉相承。深刻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对于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表明了邓小平、胡锦涛发展理论的一脉相承。深刻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对于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07,23(5):28-31
"智德"是福泽谕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先"智"后"德"的程式.智德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没有智慧的道德就是"无德",智慧是道德的导标和保证.社会的发展,光有道德绝对免除不了罪恶,只有追求"智德兼备",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社会才能趋向真正的文明;应用开发智慧的方法来发展道德,营建"人心风俗".  相似文献   

7.
胡瀚 《前沿》2010,(22):44-46
韦伯"中国法"问题是他在建构宏大的社会理论过程中对中国与西方加以比较而形成的.韦伯认为中国法是家产制法律结构,其司法审判是家父长制的,并在私法、自然法观念、法学教育、法律家阶层等方面存在缺陷.后世学者关于韦伯"中国法"理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对中国传统法律和司法的态度问题和中国法律变革的方向和路径选择的问题.而韦伯"中国法"理论的意义就在于为中国突破当下社会转型和法律变革的瓶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条可行路径提供了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农超对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增 《前沿》2010,(22):73-7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当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中,我国农户小市场和消费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已从农产品的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而如今农民、商家、消费者"三得利"的"农超对接"模式的出现,不仅发展了农产品现代物流业,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也为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新动力,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覃志清 《传承》2011,(2):81-82
"十二五"时期,国家和自治区都将加快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贵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目标.这为地处西江流域重要区位的平南县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主题、主线、基本要求和重大举措,更好地促进发展指明了方向.平南面临诸多良好机遇,抓住和用好机遇,发展就能加快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相似文献   

10.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的途径余忠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如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加速发展"三高"农业,达到粮丰钱富的目的,这关系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我区建设成"农业强省"的大问题。本文就总结广西十强县之一的荔浦县农业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1.
武树臣 《传承》2011,(2):80-80
进行法制建设、司法改革和法学教育都必须明白国情和尊重国情,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说,只有既克服了僵化性,同时也克服了过于灵活性的法,才是伟大的法.日本法学家穗积陈重说,只有那种能够把人的作用和法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法,才可以称为永恒的法.但是他们都认为,这种伟大的法、永恒的法都没有出现.在笔者看来,这种伟大而永恒的法在中国的汉代就已经初见端倪.这就是中国的"混合法".中国的"混合法"的理论奠基人是荀子.  相似文献   

12.
肖枫 《前进论坛》2011,(8):31-33
日前,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会上宣布"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这不能被简单地解读为"中国不搞多党制"。事实上中国不是一党制,也不搞西方的多党制,而是实行一种独具特色的多党制。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这种政党体制是很有特色和优势的,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4,(6):68-68
韦鸿、马敬桂在《政治经济学研究》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以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为主导的收入增长,在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过渡阶段非常有效,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容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增长与收入的终极意义偏离,出现"中等收入陷阱"。规避的方法是确立以消费内需为主导的收入增长方式,变投资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修改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完成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枫桥经验"是上世纪60年代初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的经验,能够跨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非常难能可贵.50年来,"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不断坚持发展,关键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始终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枫桥经验"走出浙江,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二是始终体现了时代精神.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适应时代的不同要求,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全省上下始终坚持"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不动摇,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枫桥经验",不仅在理论上有创新,更是在实践上有新发展,使之与时俱进,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THEY used to call me Private Enterprise Li (Li Minying), but I would rather be known as "Three F Li" (Li Sannong). It was by accident that I became an economist.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I presented the concept of transforming China's economy through shareholding, and suggested that the private sector and the state-owned sector enjoy equal status in the economy. As a participant in economic policymaking in China I have witnessed a lot of changes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相似文献   

16.
郭卫华 《前沿》2010,(13):87-90
经济正义在当今时代的凸现,体现了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认真反思基础上提出的重要价值目标。它既肯定了经济发展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效益原则",又彰显了伦理"价值原则"规约和范导"效益原则"的能动性,在以人为本、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协调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效益原则与价值原则之间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构建了伦理—经济的有机互动模式。以经济正义作为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伦理—经济的人文整合,而且其更重要的价值深刻蕴涵在人类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价值追求中。  相似文献   

17.
段栋峡 《前沿》2010,(19):51-55
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其科学的哲学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两个必然"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入市场经济范式,使得"现代形态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甚至"经典社会主义"有着异质性差别。然而我们在"现代形态的社会主义"中教条地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具体结论和传统方法,由此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错位,引发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的现实困惑。超越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变迁的路径依赖,建构理论现实化的桥梁,是走出当前困惑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命题要求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回答:公有制经济怎样搞市场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怎样成为市场主体?要搞市场经济,又怎样才能巩固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壮大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拨改贷、承包租赁、股份化、兼并破产、拍卖、债转股、减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国有企业管理也先后实行了计件工资制、划小核算单位、倒推成本等管理方法。国有企业的发展相应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少国有企业陷入困境,效益下滑,  相似文献   

19.
宋凡金 《前沿》2010,(22):138-140
国内学者在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覆盖了多个视角,政治、经济、传统文化,既有直接原因探究又有历史合力论,但文化大革命到底"革除"了什么,可以从大众形态、政治人物和中产阶层的层面给予回答;但它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命题"则需要回答,本文重点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为解构文化大革命的手段,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变迁为轴线探究文化大革命的两难困境即"革除"与"命题"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说,中国改革要考虑中国的现实,抛开实际搞改革,改革就会变形,或者很难进行下去。我们的改革取向不是向私有制方向发展,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是公有制为主体。但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公平竞争,这一点是共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以公有制为主体,那么谁代表公有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