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尹宏 《先锋》2022,(12):62-6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当前,成都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世界文创名城,必须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趋势,以建圈强链增强文创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先锋》2023,(5):33-36
<正>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成都牢记使命,服务服从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坚持以“三个做优做强”的城市功能为导向,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成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成都应以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为牵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一流企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层面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成都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培育壮大了一批链主型一流企业,对推进产业发展方式变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重要支撑。但对标构建更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比全国先发城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强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先锋》2023,(3):59-60
<正>龙泉驿区坚定落实市委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探索“驿企建圈·强链共兴”党建模式,以实施“红色领航”“先锋攻坚”“党建赋能”三大行动为抓手,不断释放党建引领“红色动能”,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整合供应链、激活创新链,聚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红色领航”行动,织密组织体系,点燃产业“建圈强链”新引擎。一是优化调整产业链综合党委。以链主企业为主体,统筹行业主管部门、属地街镇、配套企业,  相似文献   

5.
何兴轩 《先锋》2023,(3):43-45
<正>2023年全国两会是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共创未来的一次盛会。成都市投资促进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担当实干、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高水平招商引智新成效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建圈强链招商引智工程”  相似文献   

6.
廖红君  王胡林 《先锋》2023,(4):65-66
<正>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近年来,成都一直在积极探索人才助力产业升级转型的协同机制,形成“以人才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服务产业链、以产业链集聚人才链”的闭环生态圈。建圈强链是勇担国家使命的责任所在,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吸引高端人才的有力抓手,是稳定扩大就业的重要依托。本文围绕建圈强链背景下成都产业人才发展进行思考,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辉 《先锋》2023,(3):24-25
<正>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阔步进发。成都,毫不动摇坚定落实,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凝心聚力,奔赴新征程。以大视野凸显迈步新征程的信心。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经济总量跨越两万亿的成都,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把谋实谋准的工作落下去,把认定看准的事情干起来:推动经济回升、产业建圈强链、“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智慧蓉城建设……种种举措,汇聚着新时代的力量和高质量的精粹,完成了城市转身的历史一瞬。  相似文献   

8.
承接产业转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成都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加强载体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完善配套政策,深化区域合作,优化服务环境,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2017年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规划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三年来,成都着力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建设,让规划引领更加科学、功能配套更加完善、要素集聚更加有力、体制机制更加优化。围绕2020年"创新提能年"主题,聚焦"5+5+1"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欧昭 《先锋》2023,(5):17-19
<正>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委提出推进“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突出建圈强链、数实融合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系列部署要求。围绕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双流区结合空港发展实际,在机场二跑道西侧规划建设4.98平方公里的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片区)重点片区,推动航空经济由航空运营服务为主向“航空先进制造业、航空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转型。本文,在分析航空经济发展现状和先发城市重点片区建设经验基础上,就推动国际空港经济区建设走深走实提出对策措施,更好服务成都打造国际门户枢纽。  相似文献   

11.
李好  杨舒媚  解静 《先锋》2022,(12):65-6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从全国主要城市的发展轨迹看,镇域经济蕴藏着“镇域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市域强”的经济逻辑。从疫情冲击下各市经济的基本表现看,镇域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成为加速城市分化的关键变量。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叠加的新机遇看,镇域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粘合剂”。新征程上,成都必须在落实“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产业建圈强链及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中实现镇域经济的新跃升。  相似文献   

12.
《先锋》2023,(1):34-35
<正>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建圈强链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王凯介绍,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突出发展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陈婷婷  耿昕 《先锋》2022,(8):36-38
8月1日,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强调要持之以恒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区(市)县如何聚焦优势产业,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位势能级提升?作为传统工业强区新都区、以产业建圈强链为主线的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和突出“数字赋能新制造”的新津区,在“制造强市”目标下,怎么“拼”,让我们来看。  相似文献   

14.
建设具有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推进江西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江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工业强省战略,要实施“抢位发展、错位发展”的策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发展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江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5.
尹宏 《先锋》2023,(2):65-66
<正>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指出,要深入推进智造引领建设制造强市。标准化服务业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的技术支撑,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链升级、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全力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迫切需要扩大标准化服务供给,筑牢制造业建圈强链的质量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先锋》2022,(3):67-68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是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向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是实现工业企业数据流通、信息交互的关键枢纽,对于破除“信息孤岛”、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智能制造建圈强链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圈一体是成都在新的历史阶段取得城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文章认为城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是产业的竞争,产业竞争的优势地位取决于区域产业集群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成都已经迈入了构建区域产业价值链的发展阶段,为此针对成都区域产业价值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系列建议,以推进成都三圈一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卫星城是特大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必然选择,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必然需要现代化卫星城的建设以推动其建设西部核心增长极。而产业的发展则是现代化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本文从现代化卫星城建设所需的产业功能入手,分析了成都市现代化卫星城发展的基础,提出了成都市建设现代化卫星城强化产业支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先锋》2023,(1):31-33
<正>2023年1月3日,“解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市委财经办主任王喜梅,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王凯,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健,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推进办专职副主任李玉萍就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讨论了的《2023年全市经济工作要点》《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的若干支持政策措施》《成都市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等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正铜仁高新区紧扣全省"万次洽接、百链建强、千企落地"产业大招商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念好"建、补、强"三字经,打好"组合拳",走出一条以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新路子,为高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今年以来,铜仁高新区认真学习落实省委书记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关于抓好产业大招商和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围绕做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