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秀颖  张喆 《探索》2011,(4):116-120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塑造越来越引起重视。重大航天实践活动作为我国近年来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社会活动,为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利契机和现实平台。在其新闻传播中,通过传播策略的巧妙运用,提高对外传播水平,充分发挥重大航天实践活动新闻传播所具有的政治功能,非常有助于塑造我国正面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于运全  袁林 《红旗文稿》2012,(24):20-2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全球传播时代的来临,世界主要国家国际形象的全球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良好的全球性形象对大国软实力的提升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一些部门合作,对非洲、北美、欧洲、亚洲等主要国家民众心中的中国形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调研发现,全球性国家形象深刻影响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构建良好的全球性国家形象仍需要我们进行不懈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提出了打造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新要求。从内涵上来讲,从事国家形象传播的机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国家形象传播的根本目的是要传播党的主张,提升党的形象,加强党的领导。既往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活动面临西方自由民主优势话语的挤压,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将重新塑造现代国家间话语争夺的空间格局,因此这一道路影响力的显现过程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过程是同构的。此外,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在国际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因此,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需要正确把握以下三对关系:一是要正确把握国家形象传播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二是要正确把握国家形象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国家形象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从而引导中国国家形象向国际社会广泛、正确、积极传播,不断赋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王生才 《唯实》2007,(3):78-81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反过来影响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形象不是自然生成,而是被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和重塑大国文明形象的重要指标。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国家意识形态、中华文化传播、全球国际文化秩序建设三个层面来选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辉 《学习月刊》2013,(2):34-36
影视媒介中的国家形象研究是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也是当下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时下学术界盛行的“影视国家形象”的文化现象解读之外.进行基于媒介影像、国家影像与观者——受众之间相关性分析的国家形象的形塑机制研究.对于影视媒介的国家形象构建的探索.以及对于影视媒介传播机制自身研究空间的拓展都无疑具有相应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伟 《党史文苑》2008,(10):59-61
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和重塑大国文明形象的重要指标.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国家意识形态、中华文化传播、全球国际文化秩序建设三个层面来选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这些高规格、宽领域的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更使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全面展开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内涵及重要价值,准确把握主场外交中党的成功实践和形象定位,塑造具有时代担当、人类胸怀和国际影响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对塑造好党的形象、传播好党的声音,增强中国国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鲍世修 《红旗文稿》2012,(15):8-10,1
国际友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人类良知追求进步和公正的一种国际社会现象。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鲍世修以《国际友人笔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一文,缅怀了国际友人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付出的辛劳和所做的贡献,考察了他们所做传播在国际舆论、时事、外交界以及广大读者中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可阻挡的崛起势头,引起了诸多国家的猜疑和防范。探索适合中国崛起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成为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中国面临的其他严峻挑战。中国要在兼顾国家利益和主权、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的基础上,谋求对国际体系的改造,对国际规则施加影响,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国际社会,国际话语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国家软实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体现,是维护国家形象、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国际话语权还须进一步提升,且与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得益彰。中国国际话语权还存在不同领域差异明显,不同媒介平台国际传播力不够,不同国家认知各异的现状。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传播矩阵,不断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形象学意义。作为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升级版,五大发展理念形塑了一个"创新、和谐、美丽、开放、幸福"的中国形象,日益成为中国向世人呈现良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现时期,我们要在保持五大发展理念整体性、系统性的基础上,从升华国家形象的视角出发,崇尚创新发展,重塑创新中国形象;注重协调发展,建构和谐中国形象;倡导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形象;厚植开放发展,提升开放中国形象;推进共享发展,展现幸福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新时代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共中央统筹推动对外文化传播、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加快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和走出去的历史进程。中国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等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华文化影响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形象。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需要在传播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展现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核心实力上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近年来,中国重视开展文化传播,注重发展模式的国际交流,积极开展负责任的大国外交.软实力资源的成功运用极大改善了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威望.但总体而言,中国软实力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软实力建设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需要建立综合、连贯的外交哲学和大战略,高度重视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国际公共关系的广泛深入开展。政府国际公共关系是一个国家的政府系统运用传播手段协调其与特定国际公众关系的活动。政府国际公共关系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对于正在融入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的中国来说,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当前中国的主流文化,通过影视剧进行红色文化域外传播有构建大国形象、输出价值、塑造中国文化魅力的意义。红色影视剧域外传播现状是视野狭窄、质量难以保证,缺乏国际竞争力;产业化不足,难以持续化输出。对策:保持红色文化核心价值的独立性,同时寻求与其他文化价值观的契合点;构建红色影视剧文化产业化发展传播模式;强化红色影视剧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符号系统,同时巧妙糅合多重时尚元素,扩大受众群;通过国际合作带动域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张国祚 《前线》2014,(2):58-59,62
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12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系统全面、要言不烦而深刻的阐述。他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他在论及如何“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时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这就揭示了问题的根本。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所指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思路: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形成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塑造我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等等,无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内在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有理由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层含义拆开解读,就会看得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8.
国家形象塑造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国家形象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具体而言,国家形象塑造主体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功能,国家形象认知偏差的根源是意识形态差异。当前,国家形象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弱化的趋势,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在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9.
工业景观是新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业景观的解读,离不开视觉的框定,而对视觉的切入,莫过于观光旅游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下,工厂作为"工业生产空间"景观,生产的不再是工业品,而是对新中国的形象认同。借助于南京华侨旅行服务社档案资料,通过对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汽车制造厂、化学纤维厂三个工业景观在华侨及港澳同胞视觉呈现中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认知到新中国初期工业景观是如何借助观光旅游进行知识生产,进而实现形塑与传播新中国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国学  冀培 《世纪桥》2014,(11):11-13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既可以从定量方面去描述,也可以从定性方面来分析。从定性角度说,国家的政治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其主要内容。近现代中国由衰落到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这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为新中国确立了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核大国地位和塑造"不称霸"国家形象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