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艺术具有现实美所无法替代的特殊审美价值.艺术美能怡情养心,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欲,使人受到感化和教育.现实生活中对青少年的艺术美教育容易被忽略,应积极培养青少年对艺术美的审美兴趣、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唤起和发展青少年潜在的审美需求,树立青少年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从而促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类型电影由于其模式化与定型化的叙事而受到人们的批评,但在电影百年的历史中却长盛不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类型电影对观众审美心理的体察与契合,具体体现在对观众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对观众接受心理的研究、对观众视觉欲望的满足三方面.这些足以使类型电影成为工业机制中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3.
论审美体验     
对审美体验的研究要从审美感兴和审美意象两个层面及其关系进行。审美感兴是对审美活动心理学特点的概括,对审美意象的考察会进一步揭示审美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交融,是客体形式引导审美主体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4.
凄凉·悲凉·苍凉——张爱玲小说审美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爱玲作为没落贵族后裔的身世体验 ,使她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直觉和审美表述 ,直接取向于凄凉的故事背景、氛围的营造 ,悲凉的人情关系的揭示和苍凉的人生感悟的描摹 ,从而形成其独具一格的审美世界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拓展了美学研究的空间.文章从三个方面对视觉文化的审美特征加以剖析和探讨视觉文化的审美客体呈现出视觉化、复制性、驳杂性和大众化的特点;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能力受到弱化和钝化;视觉化时代的审美关系突出的表现在主体对视觉形象的消费和审美判断与审美趣味趋同上,成为社会后现代性的某种表征.  相似文献   

6.
感官刺激、意象建构、具身带入是美国好莱坞电影“视觉殖民”意识形态的三种典型运作逻辑。在电影“视觉框架”下,文化的商品属性掩盖了美国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为对观众心理与精神的控制,呈现出眼见为实的“视觉殖民”现象。在意识形态与电影剧情叙述的张力之间,美国意识形态得到了好莱坞电影技术的辩证维护,并借由好莱坞成熟的技术和推销模式,实现了潜移默化地向观众推销的目的。因此,深刻揭露和批判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的运作逻辑,有助于认清美国文化霸权的本质,切实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介教育背景下,媒介素养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理念.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影在今天承担着重要的电影媒介教育的作用.因为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少年儿童的电影媒介教育成为了少年儿童媒介素养养成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观影对象年龄细分、观影内容选择甄别、观影场所联动配合等手段的综合实施,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让少年儿童具备正确的电影媒介价值观、基本的电影媒介知识、批判的电影媒介理解和分析能力,并进而促进其媒介素养养成.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和韩国青少年开发院联合举办的“中韩青年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0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召开。与会的中韩两国学者围绕“中韩青年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价值评估”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探讨:韩流的文化特性、韩流在中国的传播路径、韩剧的收视特征及文化动因、在韩的中国青年体验到的韩国文化、韩国世界杯足球赛中青年群体行为的文化特征、中国大学生对韩国的看法、都市青年电影中的爱情、青年偶像崇拜等问题。与会学者还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提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教师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截止2011年底,乐山市数字公益电影放映基本实现了两个转变,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乡镇固定放映厅,让农村群众告别“坝坝电影”;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中小学校电影放映,数字化、特色化开展城市广场电影放映,满足特殊人群的观影需求。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青少年审美教育第一课堂,也是终生的学校;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审美教育对一个人审美观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的促进作用是无可替代。家庭审美教育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愉悦性原则和多样性、融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