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_2010年4月5日采访地点_山南泽当镇在藏职务:日喀则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原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委组织部衔命入藏上高原,弹指三年已云烟。冷静地回顾援藏走过的路,客观地审视经历过的人和事,我心里自然有一杆秤,别人的心里也有一杆秤,这两杆秤一称,谁半斤谁八两,明眼人自然明了。  相似文献   

2.
杨荣春 《求索》2014,(9):143-148
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时期,高昌郡的度量衡单位见有:尺、寸、斛、斗、升、斤、两.西凉、北凉的度量衡进制为:15.213两≈1斤、10升=1斗、10斗=1斛.西凉、北凉时期的高昌郡人日食标准在5~8升之间,量制从汉代的“大石”标准.高昌郡时期的度量衡制度从中原汉制.  相似文献   

3.
那时候农业生产放卫星。宣称一亩田可产13万斤水稻,一亩地可产113万斤红薯。记者在基层采访知道实情,但是不敢说真话1958年“大跃讲“时的新闻满篇昏话,对那时的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农村干部和农民这些在第一线实践的人头脑也都发热了吗?他们不知道一亩地在没有什么化肥的条件下,小麦突然从过去亩产三四百斤升到亩产五千斤是假的吗?不知道一亩田打13万斤水稻、一亩地产113万斤红薯是假的吗?他们当然知道那都是假得没边的事,113万斤红薯在一亩平地上堆起来要有一米厚!在全民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工程师和工人的头脑也会发热到相信没有一点冶炼常识的农民会一夜之间  相似文献   

4.
永康五金培育区域品牌和提升整体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加斌 《今日浙江》2006,(12):62-63
“永康五金”区域成因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历史上因人多地少,永康人出门走街穿巷打铜修锁钉秤磨剪刀,常常是父子、兄弟、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农闲时外出,农忙时回家务农,形成了传统永康五金歌谣:五金工匠走四方,县县府府不离康。改革开放以后,方岩山脚下墁塘村“出门人”回村家家户户打秤纽、秤铊,钉木杆秤,并且迅速带动方岩一带20多个村搞家庭手加工业,很快在金江龙村自发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木杆秤交易市场。中国“衡器之乡”的美称从此结缘永康。1976年,在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的直接支持下,当时二轻系统的一个五金厂生产出了永康第一台角向磨…  相似文献   

5.
群众心中有杆秤,光说不做的领导背后要被戳脊梁骨。而做事的领导,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老百姓也不认可。解决群众的困难,系统考虑、长远规划、完善制度固然重要,但救急如救火,一件一件地把老百姓眼前最迫切的困难解决好,显得更紧迫、更重要,也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相似文献   

6.
杨涛 《就业与保障》2014,(11):53-53
正从浦市古老的青石板板路走过,我们突然发现一家破旧的民居里,一个中年男子坐在堂屋的左侧,正在制作杆秤。随着电子秤的普及,杆秤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少,上街去买菜或水果,已少有卖家用杆秤给我们称东西,替而代之的几乎都是电子秤了,在浦市居然还有人在做杆秤,这不得不令人称奇。强烈的好奇心使得我停了下来,拿着相机东拍西拍,做杆秤的师傅也并不恼火,甚至习以为常,看也不看我一眼,依然做他的杆秤。我不好意思地说:"师傅,拍个照没意见吧。"他才轻轻笑了笑说:"你拍吧"。我不知道这个做杆秤的师傅还能坚持多久,很多人现在连杆秤都不会认,做生意的人图方便  相似文献   

7.
雅兰 《今日民族》2014,(9):61-61
<正>我承认,在此之前,我不知道石林有个蓑衣村,蓑衣村之所以吸引我,首先是"蓑衣"二字,说到这蓑衣,不得不承认是受了那个独钓寒江雪的老头的影响。所以,老友才提议说到蓑衣村来时,我就打好主意,怎么都得弄件蓑衣回来。出门的时候,晴空万里,才吃个午饭,老天爷就玩变脸,瞬间下起了大雨。在去往蓑衣村的路上,我一点都不担心,想着老天爷真是天遂人愿啊,下雨么,到了蓑衣村,村长怎么也得给件蓑衣啊。我正偷着乐,旁边一小帅哥一记猛锤,砸晕了我:你别做梦了,这蓑衣现在全是手工制  相似文献   

8.
万永良 《群众》2014,(1):60-60
<正>刚来到九龙这个工业重镇时,我们还真是有点"怯场":群众信任不信任?解决问题能不能有效?会不会给基层忙中添乱?这些疑问萦绕在我们心头。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跑村、跑企业、跑单位,到处发印着手机号码和QQ号码的联系卡。这样一天天跑下来,大事小事一件件办下来,效果也自然就来了:镇里有任务也主动交给我们了,村里和企业有事就打我们电话,也有不少群众上门求助。由此,我们认识到:要赢得基层和群众的信任,关  相似文献   

9.
    
春耕时节,连续下了几天雨。我遇到了一位老农,便对他说,有这样充足的雨水,庄稼一定能长好。他却说:“不,现在看起来是风调雨顺,但只会使庄稼的根长在表面一层土上,不愿往深  相似文献   

10.
正去峨眉山是我多年的夙愿,2018年国庆前夕我与小海四人终于登上了峨眉山。上峨眉山,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陡峭的石阶路让人望而生畏,上不见头,仿佛是自金顶上悬挂下来的天梯。摩肩接踵的人们稍不注意,走在后面的人就会撞上前面上石阶的人。在一处陡峭逼仄的石阶上,竟发现了一个背篓子的人。我喘出来的气和着山上的雾气冲向他后背的篓子,定睛一看,满篓的石子,足有一百五六十斤重。他佝偻着身子,稍稍往前倾,想让篓子的重心也跟着往前,屁股往后,向上撅起,一双手紧紧攥着一根丁字棍往前探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无商不奸,此话虽言过其实,但也确实有不少商贩打“鬼主意”,变着法儿从消费者的口袋中骗钱。譬如在叫卖声中设置语言陷阱骗取人们的钱财,就是一些不法分子常用的伎俩。方言玩鬼就是一些外地商贩在做生意时利用口音的不同,故意混淆一些词语的发音,坑骗顾客。例如有一位王姓市民在街上向一对推着三轮车卖水果的夫妇买香蕉,女的称后说:“3斤短4两。”男的随口应道:“噢,3斤多4两。”由于口音问题,王某也把“短”听成了“多”。付完钱后,王某回到家中用自己的秤一称,少了8两,王某急忙转回,在另一条路上追上了这对夫妇。不料男的死不认账,…  相似文献   

12.
钩曲绳直平秤杆星微砣重定金银。天地之间有杆秤,而在人的身上却有两杆秤:一杆握在手中,一杆藏在心里。高高、平平、低低,只有心中的秤正直无邪,手上的秤,才能公平、不差毫厘。在"5·20世界计量日"到来前夕,吉木萨尔县工商局执法人员把一台藏着"猫腻"的磅秤抬到巴扎上,以案说法教育群众,发生在半年前的"梁玖军、梁铁军、杨永华诈秤案"又在人们的视野里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3.
讨教幽默感     
讨教幽默感王小波我小的时候,有一段很特别的时期,有一天,我父亲对我姥姥说,1亩地里能打30万斤粮食,而我的外祖母,一位农村来的老实老太太,跳着小脚叫了起来:“杀了俺俺也不信”!她还算了一本细帐,说1亩地上堆30万斤粮,大概平地有两尺厚的一层。当时我们...  相似文献   

14.
曲靖县大坡公社德路管理区,是我县穷管理区中穷得出名的一个。过去,有些人一直认为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改变不了的穷地方”,可是,在党的领导下,当地群众经过1959年一年的奋战,迅速地改变了原来贫困的面貌,这真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德路管理区是个有三十五户人家的山区村,在1952年十改时,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五、六十斤,每人平均粮食一百七十斤。合作化后,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生产也获得发展,到1958年,粮食平均亩产增加到一百多斤,比解放初期增产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开展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收获:每个人都收获了三十几门亲戚。亲戚靠走动才更近,现在很多群众到医院看病,先打个电话给联系干部,问有没有熟悉的大夫给联系一下;群众子女考上学了,先联系干部,问能不能帮着找个老师给填志愿。群众打心底里把干部当亲戚,有时候哪件事需要办手续,就直接让联系干部帮着办一办。比如孩子改户口、改名字等一些小故事,都发生在干部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中,虽然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惊天动地,但很感人。  相似文献   

16.
在位于京津走廊中心地带的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有一位被乡亲们誉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心系父老乡亲的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人们说他当代表忠于职守,时刻把百姓冷暖挂心上;说他办事公道,在强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趟出了新路;说他对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理论学得好,用得活,使集体经济实力打着跟头往上翻。"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定盘星"们对他的评价出于真心,发自肺腑,没有半句虚言。他,就是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周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兼北史家务乡党委副书记、廊坊市富华实业总公司董事长陈希富同志。现年60多岁的陈希富,1985年出任周各庄村党支部书记,1987年在原四摊村办企业的基础上组建富华实业总公司,同年当选为县  相似文献   

17.
<正>走南闯北的火龙果"你们的产品都往哪里销啊?年产量和销售额有多少?"在隆安县丁当镇保湾村,记者看着种植基地3000多亩翠绿葱茏的火龙果,在阳光下泛着油油的绿意,便问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秀清。"我们的产品主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北京、上海以及香港等地,今年有1500亩产果,亩产3000斤,销售额有1000多万元。"苏秀清说,这火龙果算  相似文献   

18.
在组织工作中,常常存在一种惯性思维,工作重心只放在上级的各项工作要求上,而对基层重视不够、了解不够。组工干部不仅要"往上看",也要"往下看"。一是眼光视野要"往下看"。多用基层干部群众的眼光观察思  相似文献   

19.
滋味     
正奶奶总嫌我妈炒菜放油少、不入味,我妈却觉得"穷得丢块石头都打不到一个破瓦罐",叫人怎么做?那些粗陋的果腹之物常常要吃上个把星期,饭菜的味道中,总是夹杂着生活中的滋味。"有盐有酱,丫头会放。"记忆中,这是我妈对我奶奶回嘴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奶奶经常因为吃这件事情说我妈":小王,你炒这个菜时多放一颗油嘛,炒得干锅气臭的。你做的是哪样哦,盐不香屁不臭的!"  相似文献   

20.
百日情变     
2001年5月31日下午3时许,家住江西省玉山县林岗乡五里洋村的邱莲,背着喷雾器,来到责任田给早稻打农药。到小河里灌水兑药时,发现水泥台阶处有一摊血迹,于是她循着血迹往河岸边草丛走去,发现离水泥台阶10米处的草丛中有一件红色短袖血衣,接着又发现一个血淋淋的男性头颅,头部右侧被劈开了一条五寸来长的裂缝,露出雪白的头骨,面目狰狞,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