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易扉 《思想战线》2015,41(3):29-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人类学发生艺术研究转向,艺术人类学理论形态呈现一种交织纷繁的状态。当代人类学艺术研究已不存在一种统一叙事话语,而呈现出一种敞开柔性取向。因此,为了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学艺术研究理论,我们可以将之链接为人类学界经典关键论争:艺术与能动性|遣返原居地|文化所有权|价值的流变|非-艺术与非-文化|后部落艺术|原住民艺术原真性|作为武器的艺术|文化解释力|遗产空间与博物馆。通过于此,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文原著文本为基础,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理论前沿轨迹。在回顾艺术人类学理论的众声汇集的景观的同时,在繁茂的纷杂表象中找寻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陈浩 《创造》2010,(2):104-105
把绘画创作称为写,是中国文人画的独特语汇。顾虎头云“传神写影,都在阿堵中”,说的还是描绘的意思;倪痴自谓“聊写胸中逸气可”,讲的便有抒发情感的意味了。个中变化,正是古人对绘画认知的进步。人之为画,最早是见景生情,描摹传形,以物传物,必为物役,画多了,总觉得没有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画出来,于是乎认识到绘画的真正目的,是表达人的认知、思想和感情等等。  相似文献   

3.
李淑敏 《求索》2013,(2):124-126
中国哲学观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西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均有一定程度发展。在中国哲学发展与重构的过程中.三大思潮均有各自较为明确的中国哲学观,它们彼此斗争、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因此.单一去评判某一思潮的中国哲学观是片面的。本文以20世纪20—30年代为背景,将三大思潮的中国哲学观进行比较综合.阐明其中国哲学观的特质及其历史价值,以期对当今文化多元时代背景下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源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士林.1966年出生.河北曲阳人.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自20世纪90年代始.主要从事美学、中国诗学、当代文化研究.代表性成果有“非主流美学”、“中国诗性文化”、“新道德主义”;  相似文献   

5.
媒体     
20世纪9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都记得,当时,在中国版图的下方,标着“香港(英占)”和“澳门(葡占)”的两处地方,是中国人民心中长期的隐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种种挑战,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香港、澳门回归,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陈成志  焦春红 《传承》2009,(24):26-27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种种挑战,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香港、澳门回归,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家劳申柏格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一次展览,点燃了中国艺术家对装置艺术形态的兴趣火种,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发展,装置艺术在中国有了众多的艺术家和受众。  相似文献   

9.
何谓治理     
<正>治理一词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起来的,和全球化一样宽泛而富有弹性,可以被不同立场、不同语境接受。如今,治理已经成为主要政治领导人非常重视的参考依据,也是经济、社会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王维卿出生在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由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他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考美院前,他曾向在天津人美社工作的画家杜滋龄先生请教,学习如何画素描、配色彩。在美院这座培养高级人才的艺术殿堂里,他亲耳聆听著名花鸟画家孙其峰、溥佐等老9币的教诲,扎扎实实苦练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在天津美院的学习生活,是他最勤奋最快乐的时光,从那时起他就对花鸟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确立将来要以写意花鸟作为自己国画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初,年仅21岁的周鹏飞在中国书画研究院举办首次“毛体”书法展,得到了毛岸青、邵华夫妇的高度赞赏。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则题词日:“摹毛体易形似,而近乎神者,我所见仅鹏飞同志一人。”“毛体”一词由此诞生,并得到了书法界的广泛响应。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传到我国,迅速在建筑、文学、艺术、美学、广告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尔后涉足哲学、史学、伦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学等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一种较有影响的文化思潮和社会思潮。经过30余年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成为当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有较大冲击和影响的思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思想工作》2006,(3):40-41
自20世纪90年代起.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广播电视产业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内容、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经济交往的急剧扩大    1979年以前,在台北和北京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政治敌对气氛,双方几乎没有什么经济联系。1979年,北京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的转变,从准备解放台湾转向寻求和平统一。1987年10月台北开放居民回中国大陆探亲,之后两岸的经济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1993年4月,中国大陆的海协会代表团和台湾的海基会代表团在新加坡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尽管这次会议被标明是“非官方的”,但是双方代表团的团长都是由与双方最高领导层有着密切关系的前高级官员担任的。促使台湾对…  相似文献   

15.
俞吾金 《传承》2011,(6):61-63
在当代中国社会,"人文精神"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术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偶然的。20世纪80年代,作为对"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理论界掀起了"人道主义"讨论;90年代再度兴起了探寻人文精神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辛业芸 《时事报告》2012,(11):73-76
超级稻,这样一个超级吸引人的名称,承载着全世界水稻育种专家们的光荣与梦想。在超级稻诞生前,我国水稻发展史上,单产曾经出现过两次重大突破。第一次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矮化育种,主要通过降低株高,使品种的耐肥抗倒性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第二次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杂种优势利用,使我国水稻平均亩产提高到400公斤以上,高产地区突破500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水稻单产的这两次重大突破,均给我国水稻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深刻改变了我国水稻生产的育种方式、种植结构、栽培技术以及管理模式。1981年,日本最早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继日本之后,中国、韩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开展超高产育种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确定的目标是比现有高产品种增产20%,或者绝对生产潜力达到13~15吨/公顷。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水稻所提出了新株型育种理论,并利用包括我国沈农366在内的粳稻种质资源作为骨干亲本,选育出新品系。1994年,通过小面积试种,该品种获得了超高产。这一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媒体称“可以解决国际粮食安全”,并将这一神奇的品种称为“超级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以保护自由通航为由逐步介入南海的争端,并将此作为实现其亚太战略的一种手段。美国的介入对中国南海主权权益的维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危及中国战略安全利益,增加中国收回南海主权的难度,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政府坚定地表达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并采取了切实措施维护中国的领海主权;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加强与东盟的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有针对性地应对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非  赖文凤 《两岸关系》2006,(11):18-20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与特点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不断发展,至21世纪初期形成相当规模。(一)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第一阶段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起步,到第二阶段台商赴大陆投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再到第三阶段政策开放与互动,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7):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尚处恢复过程,两岸农业交流基本上以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为主。初期,台商为规避台湾方面的政策管制,在大陆投资农业多以迂回的方式进行“投石问路”,或化明为暗,或化整为零,表现出隐蔽、零星、…  相似文献   

19.
张莹 《青年论坛》2008,(5):119-121
深厚的文化蕴涵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散文最本质的特征。作为有着深厚古典文化根底、警醒的现代文化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冲击源远流长的古老的中华文明,民族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滋生的时候,转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根,探究中国悠远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十几年,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最根本的、最重要的特征,并已成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主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文化学以及多学科差异领域全方位展开了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就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方位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