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母爱深深     
离开家乡,孤身一人来到经济发达的广东,初到异乡,人地生疏。到处都是冷漠的面孔和听不懂的白话。在孤独、寂寞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哼那曲伤感而凄婉的《流浪歌》。这时,便会想起母亲,想起皑皑白雪的严冬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棉鞋那种暖暖和和的感觉。天下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牵挂出门在外的游子。记得第一次离开家门时我21岁,那是一个寒风刺骨、雪花漫天飞舞的日子,我背起背包走出村子,走过村外的麦田,突然听到母亲哑着嗓子喊我的乳名,转身看到在冰天雪地里,母亲手里捧着一包热乎乎的鸡蛋磕磕绊绊地向我走来。她…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小故事说,在一座非常破旧的古庙里,住着一个贫病交加的乞丐。他每天都要风雨无阻地出外乞讨,还是常常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他于是便常常对着古庙里供奉的天神跪地祈祷:“天神呀,求求你发发慈悲,让我发财吧。如果你保佑我发了大财,我一定要为你重修庙宇,重塑金身……”有一天,天神奉命到人间巡查,恰好听到了乞丐这番祈祷的话,于是,天神便来到乞丐的身边,对他说:“可怜的人,就让我来满足你的这个愿望吧。”天神从身上掏出一个钱袋递给乞丐,并告诉他说:“我送给你一个拥有魔力的钱袋,钱袋里永远会有一枚金币…  相似文献   

3.
简朴的温暖     
孩童时代每逢春节,母亲都要动手给我做一身新衣服。先是纳鞋底,做一双暖脚的新鞋。那密密麻麻的走针,要耗费大部分做工,母亲常常在昏黄的灯光下,一直忙到深夜。  相似文献   

4.
布鞋·母亲     
我的童年是一段美丽的回忆,布鞋点辍其间;我的人生是一首充满母爱的歌谣,永远唱响心间……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童年看母亲做鞋,是我记忆里最鲜明的风景。夜深人静,一盏昏黄的油灯拉下母亲瘦长的身影。母亲坐一小方凳,弯腰弓背,左手紧握鞋身,右手不停顿地来回穿针引线。每当这时,我总是站在母亲身旁,问这问那。有时,母亲叫我去睡觉,我不愿意,母亲便会假装生气地说我是“小傻瓜”,又点点我的小鼻子。上了小学,母亲做的布鞋便伴我成长。母亲总是对我说:“咱不和人家比吃穿,咱只和人家比学习。”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我白天上学,放学了便一路…  相似文献   

5.
段玉梅 《中国保安》2012,(21):76-76
母亲家在南城,离我家有五六公里那么远,母亲在家里种了一棵葡萄树,每年夏季一到,满院子里都结满了葡萄,母亲知道我,特别喜欢吃葡萄,只要院子里的葡萄成熟了,就会步行走五六公里的路程,把满满的一篮子葡萄给我送过来,让我尝尝鲜。  相似文献   

6.
烤红薯(散文)□李智从小就喜欢吃烤红薯,其味甘、香、鲜,令我一想起便垂涎。来城里读书时,母亲特地为我准备了足够的烤红薯,走时,我顺手抓了两只,边吃边匆匆地去了村口的车站——等了许久,车没来,却见母亲风风火火地赶来,气喘着责备我,说我太粗心,连烤红薯都...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初中毕业后迷上了网络。为此,上网开销不断增加。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我便将手一次又一次地伸向了自己的母亲。在多次给钱之后,母亲便开始以各种借口拒绝我。为了能拿到钱,我开始经常虐待打骂母亲。当地的居委会、派出所、妇联等部门知道情况后,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就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也感到十分高兴,不但明确表示原谅了我曾经的不孝行为,还经常在邻居面前夸我孝顺  相似文献   

8.
忆母     
母亲匆匆地走过60多个春秋,她来不及交待我一句话;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声叹息,便永远从我眼前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我的床放在靠门边的那个窗下。我一伸头便能看见月夜中的田野。父亲的处机关在另一座山里,他一个星期回来跟我们团聚一次。母亲在护理部,她常常要上夜班。即使不上夜班,大人们好像每天晚上也要开各种各样的会。所以那间不大的房子里,经常剩下我和弟。房子是那种连排的简易工棚。四壁均是极薄的材料架构而成。邻家的所有声响都能听到,大人们倘要说极秘密的事体,须得度到外面,在通向水田的小土路上……那是一些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路边的马莲开着好看的紫色小花。马莲的四周丛生着黄色的野菊、蒲公英、车前子,还有各样的野草,它们幽深宁静地生…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我与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常常会拿出一个用塑料袋包着的书信和照片,拿出照片告诉我,哪一位是她的父亲,哪一位是她的母亲,哪一位是她的姐姐和妹妹,教我该如何称呼他们。稍微认字,外婆会从那一包塑料袋里拿出书信让我念给她听,我想,这也许是20几年后我到了台湾对繁体字没有障碍的基础吧。我常常在想,时空与缘分的奇妙之处,小时候外婆常常跟我提起的故乡竟是我如今生活的地方。1988年10月,外婆托人辗转从香港带了一封家书到了金门,联络到她的胞妹——七妹,并在1988年12  相似文献   

11.
朱凌 《中国减灾》2013,(8X):57-57
<正>后院里的那株向日葵,宛如一个害羞的少女高挑地站在那里。风一吹,微微地摆动着枝叶。黄色的花瓣,棕色的芯,绿色的根枝,怎样看都招人喜爱。恋上它,还是小的时候,那时,只是想吃瓜子,于是,母亲便在后院里种下了它。每天,我势必要去后院看它。起先很小,让人不敢相信它能在几个月内长那么高,仿佛要爬上云端。站在它的下面,我一点点地和它比着,母亲笑着说:"等你长到它那样高时,就算是长大了。"从那以后,总是喜欢站在它的下面,看着它,并且轻摇着它。有时,累了倦了,母亲便会搬来凉床,让我呆在它的下面。傍晚的风,非常的凉爽。北方的夏天,远不及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常常念叨:她这一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我。每当这时,我就感到歉疚和不安。在我3岁那年,一连发了几天高烧,后又在左下颌长出一个碗口大小的疙瘩。奶奶劝母亲去找神道婆来治。母亲没听,抱着我到医院打了几针青霉素和链霉素。之后,热是退了,疙瘩也消了,可我的双腿再也站不起来了。在我朦胧的记忆里,母亲常常背着我,风雪之中四处奔波求医,正当母亲为我熬肿了双眼一筹莫展之  相似文献   

13.
蟹缘     
我生在水乡,曾学习、工作在水乡,对那八只脚的螃蟹,实在熟悉不过了。 记得歪歪学步时,大人们给我的“玩具”之一,就常常是一只拴了线绳的螃蟹。见它张牙舞爪、横行霸道的样儿,开始真有点怕,以后慢慢地倒爱上它了。十几岁,会游泳了,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常到河岸边小洞里掏蟹,往往用不了多久,就能拎一大串回家。那时家乡螃蟹真多,父亲罱泥能罩到蟹,母亲拉犁能逮到蟹;尤其遇上汛期,大路边、锅台旁都能爬上蟹。我们玩蟹、吃蟹,蟹与我可算“青梅竹马”。  相似文献   

14.
我的童年是一段美丽的回忆,布鞋点辍其间;我的人生是一首充满母爱的歌谣,永远唱响心间……   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童年看母亲做鞋,是我记忆里最鲜明的风景.夜深人静,一盏昏黄的油灯拉下母亲瘦长的身影.母亲坐一小方凳,弯腰弓背,左手紧握鞋身,右手不停顿地来回穿针引线.每当这时,我总是站在母亲身旁,问这问那.有时,母亲叫我去睡觉,我不愿意,母亲便会假装生气地说我是“小傻瓜“,又点点我的小鼻子.……  相似文献   

15.
丝丝情     
<正>秋日,萝卜种子便会热情地拥抱沃土。这是母亲退休回到老家每年必行的头等农事。选购萝卜种子时,店商告知有成熟期40天、60天和120天的。母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说这活急不得,经过霜冻的萝卜才有"小人参"的真滋味。我想母亲所言极是,就像人经历世事多了自然成熟稳重些。当萝卜苗冒出了嫩绿的尖,母亲脸上便出现一丝浅浅的微笑,仿佛那是希望的萌发,母亲常说"这才叫有盼头",过日子也大抵如此。母亲从菜地里专门留出一片来种萝卜,缘于我的钟爱。干萝卜丝炖肉的味道  相似文献   

16.
平安是福     
老舍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讲过这样种感受:“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开,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曾经与我们吃穿住行息息相关的一些东西在不断消失,有的东西我们偶尔还能在一些特殊的地方看到,但多数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有时候突然想起,往事便在酸甜苦辣的回忆中摇晃,甚至有些隐隐生疼的幸福感觉也会在这种回忆中展现出来。我的老家在乡下,母亲和小兄弟一家至今住在农村,我常常回去看望母亲。这些年农村在不断变化,很多东西消亡了,但更  相似文献   

18.
我和祖国同年生。俗说“同庚易生情”,我最爱写“祖国万岁”。 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天,正逢家乡全境解放。两个月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母亲为此特高兴,逢人便说我命好,赶上了好时代,街坊邻里都称我是“建国号”。襁褓中,母亲就常在耳边念叨: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小宝长大了要好好读书报国家,并摇着我的小手说:学写字哦,就写“祖国万岁”。开始咿呀学语了,母亲就要大哥教我用笔写“祖国万岁”,每天手把手地教,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新春佳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且难忘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年,一位阔别近半个世纪海峡对岸的亲人,回到了大陆风光秀丽的皖南池州姐姐家过年。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但每年新春来临之时,我那年逾古稀的母亲都会不由自主地念叨着台湾的亲人,会情不自禁地述说起那年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生命里,生活着三个与我息息相关的女人———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温柔贤惠的妻子、聪明乖巧的女儿。作为家庭的一员,她们给予我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和爱情,而作为警察家庭的一员,她们又多了太多太多无私的奉献……环佩如乐———母亲篇记得在执行一次长期蹲点布控任务时,为了驱走那不约而至的倦意,我便和队友聊起了小时候。当队友讲到小时候的他有些顽皮,平均每学期都要被老师家访一两次时,我则不假思索、甚至得意洋洋地告诉他:“你那算啥呀?我小时候天天被家访,连上学放学都被班主任押着一道走!”队友瞪大了双眼,一下子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