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辉 《台声》2011,(7):42-43
1945年至1949年,一群台湾青年被国民党政府征募到大陆打内战。有人命丧沙场,有的此后参加了人民解放车,他们远离故土、隐姓埋名,被埋没在历史洪流中,他们叫做“台籍老兵”。80岁的徐兆麟,就是其中一员,当年离家时,他还不满十五岁。如今徐老讲起话来,依旧有着浓浓的客家腔,和记者笑谈往事,他的笑中,藏着泪水。  相似文献   

2.
“普京”给我们开车我们此次欧洲之行,乘坐的是一辆德国产的NEOPLAN大巴,全程使用。给我们开车的是一位出生在意大利的比利时人,名字叫伯纳德,年龄40出头。我们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就给他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叫“普京”,因为无论是相貌还是体形,都酷似俄罗斯总统普京。当我们用简练的英语告知这一重大发现时,他爽朗地笑了,摸了摸脸颊说:“我比他稍瘦点儿,可他的头发比我多。”同“普京”混熟了,我们略微知晓了他的身世:在他六岁时,举家从意大利迁居比利时,加入比利时籍;精通法语和英语,在法国巴黎读完大学后在布鲁塞尔一所…  相似文献   

3.
秉持良知     
大林 《文明大观》2001,(6):41-41
近日,媒体的聚光灯又照向史玉柱:1997年,他领导的巨人集团因经营不善,债台高筑,陷入绝境,名存实亡。此后,他隐姓埋名,从零起步,开辟新业,开发了脑白金,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之巨。  相似文献   

4.
咖啡飘香     
邬特来到普洱之前并不喝茶,他跟当地农民学会了喝这种中国传统饮料,并经常说“普洱茶和咖啡是好兄弟”。知道他的故事后,就不会奇怪连习近平主席都会谈到他。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晚报》(Le Soir)发表文章《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提到一位“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的比利时年轻人”,他就是邬特·德斯麦特(Wouter De Smet)。  相似文献   

5.
过去,有一位22岁的年青人自从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所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却四处碰壁。  相似文献   

6.
人物     
《小康》2019,(4)
正逝者于敏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于敏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1961年,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并取得了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在接受采访时,他称,"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就是自己完全遵守科学的规则。科学的这  相似文献   

7.
比利时是一个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高居世界第18位。尽管如此,官方数据显示,仍有15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12万人属于特困人群。为保障特困人群的基本生活,比利时建立了“食品银行”,较为有效地动员了全社会的慈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个由15万美元发展到16亿美元的投资大师、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罗伊·纽伯格,提出成功投资的十大原则。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他说:“我的成功来自于对生活的好奇心。” 一、了解自己 在开始作公司分析之前,先研究一下你自己。对一个投资者来说,你自身的力量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 我认为我本身的素质适合在华尔街工作。当我还是B·奥特曼的买家时,我把所有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又把现金转换成股票。对我来讲,交易更多出于本能、天分和当机立断。它不像长期投资需要耐心。在分析过各种纷乱交织的因素后,如果你能作出有利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1999年,19岁的宋扬高中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在到达伦敦的第三天,不熟悉路的他坐错了地铁,茫然地坐在长椅上,望着眼前人来人往,一个老人走了过来,坐在他身旁,微笑着与他攀谈。聊了一阵,老人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这位老人名叫汉斯,独身一人居住在一个4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房子位于伦敦西区,泰晤士河畔,风景优美。老人疏于打理生活,总靠超市的冷食凑合着吃饭。经过交谈宋扬得知,汉斯1933年生于瑞士,40年前离开家乡,去过很多国家,做过汽车销售和电器修理工,后来定居英国,终身未婚。如今早已退休的他,一只耳朵失聪,腿脚也不是很灵便。但老人喜欢自由的生活,执意不去政府安排的养老机构,自己艰难而孤独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10.
初次见到白云华,是在昆明连云宾馆的小花园里,时逢云南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他中等身材、身着一套整洁的西服,让人感到潇洒和蔼。今年刚满39岁的白云华,从一个打工仔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企业家,回顾创业的历程,他是一个敢于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强者。1963年,白云华出生在禄劝县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少年时由于家庭成分高,饱受了歧视和冷眼。贫困的生活,磨练成了他坚强的意志。走出大山闯世界成为他的梦想。1978年,只有16岁的他,在推荐上中学的机会被别人顶替之后,父亲咬咬牙把身体还十分单薄的他送到了富民县者北乡,…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的盛夏,气候格外炎热。而在北京市朝阳区看守所里,面对预审员程默夺人的目光,犯罪嫌疑人骆鹏的心却凉得似冰,痛悔的泪水在他抽搐变形的脸上滚淌着。两个多月的监所生活,已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是一次次对金钱的贪婪,毁了自己,害了他人。为了钱,七年中,他失去了美丽温柔的女友,丢弃了来之不易的学业,也使自己变成了一个谎话连篇、不可救药的人。求学时的初恋1996年9月,年仅20岁、身高1.70米的骆鹏,怀揣着北京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遥远的甘肃金昌来到北京,步入了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一个月后的一次偶然相遇,英俊潇洒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48岁的端木庆锁是南乐县政协委员、县工商联副会长、南关村党支部书记、县吉乐双氧水厂厂长。作为南关村的带头人,他带领全村人奋发图强,使全村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作为一厂之长,他带领全体员工,努力拼搏,使吉乐双氧水厂一年一个新变化,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端木庆锁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17岁那年,一家5口人还挤在两间漏雨的草棚里。乡邻为他提亲,女方都嫌他家穷,不愿嫁给他。 端木庆锁天生就有一股犟脾气,他坚信,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改变家里的贫穷面貌。中学毕业后,端木庆锁倒运过木材,弹…  相似文献   

13.
刘嘉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1949年,他率700多名国民党警察起义,1952年.享受正团职待遇的他谢绝了组织上为他安排的工作,回到河南省平顶山农村老家务农。1988年,他做出惊人之举,把自己企业的150多万元资产无偿捐给村里,1990年,78岁的他加入其产党。1995年,83岁高龄的他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劳模。现在,这位昔日的百万富翁和全国劳模,仍住在破旧的茅屋里,过着清贫的生活.1998年,杭州的一位律师知道了他的经历后深受感动,连续11年为素不相识的他汇款。 一位住茅屋的百万富翁、一位83岁时当选的全国劳模,一位96岁的老人,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姜兴隆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曾经独自俘敌130人,荣立战功7次。1955年,他因伤残退伍回村当了一名农民,隐姓埋名达44载之久!最近,因生活贫困,身患重病,他不得已含泪卖了7枚视若生命的军功章。这7枚军功章引出了一连串令人意想不到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5.
草原上的彩石──记蒙古族新闻工作者布和朝鲁刘军凤他的名字叫布和朝鲁,汉语即结实的石头。从巴林草原一个普通的牧民之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自治区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布和朝鲁真象一块彩石,在塞北草原上放出了奇光异彩。一1974年,19岁的布和朝...  相似文献   

16.
他的名字叫布和朝鲁,汉语即结实的石头。从巴林草原一个普通的牧民之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自治区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布和朝鲁真象石头一般坚贞、坚韧,在塞北草原上放出了绚丽的青春光彩。一1974年,19岁的布和朝鲁被选调到赤峰人民广播电台蒙编部,开始了新闻工作生涯。初出茅庐,阅历浅,业务生,工作中一个个难题困扰着他。草原风雨不仅赋予了这位蒙古族青年健壮的体魄,也培育了他顽强执着的性格。布和朝鲁胸怀报效祖国的意志,遵循勤能补拙的信条,认真学习理论政策和业务知识,虚心向老同志求教,并以优异的成绩从昭…  相似文献   

17.
游戏人生的悲剧阿铭(一)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994年。39岁的祁华是某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自妻子王月去澳大利亚定居后便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在国内生活。两年来紧张的教学工作加上繁重的家务劳动,使他感到极度疲惫和压抑,他渴望寻找一个静谧、温馨的港湾来慰藉自己...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08,(10):35-35
2008年10月20日,河北沧县,农民王林清在自家小院向邻居展示他32年以来记录的农村日记。今年42岁的王林清是河北省沧县达子店村农民,他从1976年开始记生活日记,至今已有32年历史了,共写下了50多本日记,伴随他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王林清在每本日记扉页上写有不同时期对生活的感悟,这些日记也从一个侧面细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为新闻工作,他一次次放弃了私利,十多年,当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转了岗位换了新工作时,他依然坚守着;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交给了新闻工作,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叫农曾伟,生前是大新县新闻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有一个传统:对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作出了贡献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党的忠诚朋友,商界传奇人物陈芸田就是值得我们怀念的人。(一)1908年,陈芸田出生在湖南省今双峰县走马街镇大码村一个佃农家里。艰难的生活环境,使他从小萌发了刻苦读书、自强自立的志向,但命运又使他经受了种种磨难。他5岁时,母亲病故。8岁人私塾。15岁时丧父,因家境贫困辍学,带着两个幼小的妹妹,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1927年,陈荟田考人了县立湘乡中学,其间,他接触了不少进步学生,其中有的后来成为共产党员和农民运动的骨干。童年和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