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的商品市场,真叫消费者胆战心惊。早些年,还不过是往鸡肚子里注射水,用黄泥包了土豆当松花蛋卖之类。如今这些已成“小儿科”,没人干了,人们都干大的了。譬如旅游鞋,标着名牌商标,还有些人在那里贪婪地作挑选购买状,你花七、八十元买了,穿3天就掉底儿。你花几百元买件皮夹克,结果是纸做的赝品。你在并非豪华的饭店里喝一杯扎啤,他收你50元,味极不正,你又不好把啤酒吐  相似文献   

2.
刘健  郭立  陈敏 《瞭望》2004,(50)
"卖血村"是中西部地区增收缓慢、生活困难的极端体现,说明基层政权驾驭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十分欠缺。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沧州市小赵庄的苏玉 祥,当年是个远近闻名的乡 镇企业家,春风得意的那阵子,他拿出几十万元为村里建学校、修柏油马路、打机井,还花4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阳光儿童村,收养了17个父亲服刑、母亲出走没人管的孩子。但世事难料,苏玉祥的的企业遇到了困难,手头一下子紧起来了。他还能继续抚养这些孩子吗?人们不禁为这些孩子担心。但苏玉祥说──“无论背沙子还是卖血17个孩子咱不能亏负” 小赵庄的人都说:“当年用麻袋装钱的‘祥爷’是条汉子,如今背沙子的苏玉祥更是条硬汉子!” 我在小赵庄的村东下了车,向一年轻的村民打听…  相似文献   

4.
考取燕大哲学系 1938年,孙道临年仅17岁,他考入了燕京大学.他读了一年经济系,第二年转入了文学院哲学系.一天,孙道临正坐在柳荫下捧着<世界哲学史话>读得津津有味.一个人正从柳荫深处匆匆寻来.见到孙道临,按捺住兴奋,隐身在柳荫里,自言自语道:"演这个角色,他成吗?"说着,继续暗自打量.忽又自言自语:"一定要拉他上路!"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7,(4)
正2016年10月,农民画家熊庆华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个展"永生的乡村",作品被抢购一空,其中一幅卖了五六万元!而在此前的20多年里,他从未卖出过一件画作,从"不务正业"的农民到流水线工人,再到乡村送奶工,处处碰壁的熊庆华在家乡饱受蔑视。如今,他却以独特的画风走红网络,被百万粉丝奉为"中国梵高",中国青年出版社为其出书立传,这不禁令他妻子幸福落泪——一见钟情1999年9月的一天,江汉平原秋高气爽,满目丰收景象,家住湖北仙桃市通海口镇永长河村的熊庆华去河边画  相似文献   

6.
梁水源 《慈善》2021,(1):48-48
他放弃三甲医院院长职位,建起国内唯一的艾滋病患儿学校;他既是校长,也是家长,十几年如一日守护艾滋病患儿。他就是曾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郭小平。十几年前,作为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2003年,郭小平接触到了第一批艾滋病人,他们大多因卖血和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7.
梦碎德国     
胡喜盈 《侨园》2009,(2):78-80
卖了房子送女儿去德国留学,一年花了27万元,结果遇到的竟是野鸡大学,受骗梦醒后回国,再花几万元打官司,可官司还是败了.……  相似文献   

8.
对谁有利?     
桃源  于多 《瞭望》2006,(26)
南京今年为保障瓜农进城卖瓜花了不少心思:确定卖瓜地点、确定瓜车进城路线,这些举措受到了众多好评。但一位外地瓜农对城管要向定点卖瓜的瓜农一次性收取三个月的高达900元卫生费的情况反映,却几乎令所有的好评变成了恶评。  相似文献   

9.
今年盛夏,街头处处可见个体户推着带轱轳的冰柜售卖冰棍。初看看,觉得有些异样;细想想,原来这种异样的感觉是值小利微的冰棍生产与上千元投资的小冰柜之间形成的一种反差引起的。 一个个体户对我说:您甭看我买冰柜一下花了千把块钱,花得值得不值得,还要看能不能天天上街卖冰棍。只要一卖开,钱就来了。他还算了一笔帐给我听:“过  相似文献   

10.
王露 《慈善》2021,(1):47-47
上个世纪初的一天,在美国的一座小城,有一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儿手里捏着1元硬币,沿着街道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不说没有,要不理他都不理。天快黑时,第29家商店的店主接待了他。老板是个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老人。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  相似文献   

11.
沈农夫 《侨园》2011,(11):20
长久以来,每当威尔顿从厨房门前经过时,总觉得有一种东西在深深困扰着他。那是一个放在灶台上方的金属罐。如果不是索菲亚一再叮嘱他千万不要去碰它的话,他可能还不会像现在这么在意它。"为什么不让你去碰它呢?"她说,因为那里面放着一些"神秘的药草",是她母亲留给她的,而且,因为它用完了就没有了,没有办法再补充,所以,她担心如果威尔顿看那个金属罐会不小心把它打翻,而使里面珍贵的药草洒落到地上。说实话,这个金属罐其实很陈旧,有什么值得看的?  相似文献   

12.
辨析"伪者"     
《佛本生故事选·骗子本生》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一个小村附近,有一个束发苦行者。一位财主在自己的树林里盖了一间修行的树叶屋,让这位苦行者住下,并在自己的家中用美味佳肴供养他,财主把这个苦行者看作"有德之士"。由于惧怕强盗,他把一百金币带到树叶屋来,埋在地下,说道:"尊者啊!请你照看一下。"苦行  相似文献   

13.
石飞 《瞭望》2005,(15)
在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扎扎实实开展的时候,某地出了一桩所谓的"新鲜事":该地方的一个有限公司规定,单位党员只要月度工作考核合格,均可依据党龄长短享受不同标准的月度党员津贴,并随当月工资发放,党龄1年以内的10元,2至5年的20元,6至9年的40元,10年以上的60元。"党员津贴",可谓"独出心裁"、"标新立异",恐怕在全国都是开先河  相似文献   

14.
张青松 《理论探讨》2008,(3):164-166
人类的一切科学理论认识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实事求是活动.只不过不同学科的科学理论是在不同的"实事"对象领域"求"不同之"是"罢了.因此,实事求是可以在多个学科领域或视阙进行解读.为此从历史学视阈、党史学视阈、党建学视阙、科学视阈、哲学视闽、元科学视阈、"元学"(即"广义元理论")视阈等多个学科对实事求是进行解读.并作为"广义元理论"系列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何鸣 《各界》2008,(12):47-50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的一天,遭人污垢,囚居在北京监狱里的李贽让狱卒给他剃光头发,然后他用剃刀割破了自己的喉咙.气息奄奄中,狱卒问他"痛否",李贽用手指蘸着自己脖子上的血在地上写到:"不痛."狱卒又问:"为何自杀呢?"李贽又写到:"七十老翁何所求?"次日夜子时,李赞血尽气绝,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6.
原中石油化工总经理陈同海因收受钱款1.9亿元人民币而被判处死缓,可以说是近日最大的新闻了.仔细搜索相关资料,得知此人最大的爱好是讲"排场",每月挥霍公款120万元,日均4万元.据说中纪委曾警告他不要"挥霍太多",回答是"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7.
李国平  晓梅 《侨园》2008,(1):22-23
这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怪人".他是个平民百姓,却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有着不错的交情.他应邀访问过美、日、韩、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电视台、《华盛顿邮报》、BBC等众多国际知名媒体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年纪轻轻,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就是被西方艺术界称为中国"内画毕加索"的高东开.  相似文献   

18.
<正>仅仅6年,阿里巴巴的"双十一"销售额便从5000万元增至571亿元,参与品牌从27个拓至4.2万个,消费者更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正在将"双十一"打造成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网购狂欢节。总结今年"双十一",两大看点值得关注:一是"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隶属于阿里的天猫国际,此次引入了20多个国家的优质品牌,旗下"速卖通"更为全球提供了上  相似文献   

19.
“咚咚咚呛,咚咚咚呛,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这首凤阳花鼓词,可以说家喻户晓,是当年凤阳人苦难辛酸生活的写照。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凤阳天灾人祸不断,每有灾百姓死者不计其数,幸存者灾后也只好抛家舍业、身背花鼓、拖儿带女外出逃荒,男女老少唱着花鼓词沿街乞讨,真是歌从口中出,泪往肚里流。 今年6月以来,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把凤阳这块饱经风雨的土地又淹没在一片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6,(5)
正非洲东南部的马拉维,是一个人均工资不到400元人民币的"世界最穷之国"。在马拉维湖边的沙滩上,扎着一个个简陋的茅草屋,渔民就睡在沙子上。虽家徒四壁,他们却乐意花数月工资买一部"扮酷神器"——中国智能手机。退伍老兵刘文偶然发现这块掘金处女地后,当即成了"跨国手机搬运工"。从为非洲人量身定制智能机,到创造马拉维第一手机品牌,在当地堪称"中国乔布斯"的他,用两年多时间赚了千万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