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九日)周恩来我对自然科学是外行。这次来到上海,碰到各位正在讨论制定十年科学规划,借这个机会我谈谈下面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我国过去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前进,相互促进,迎头赶上。前两点是指要有科学的态度。毛主席在一九四二年整风时就提出了实事求是,这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我国是一个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仅要实事求是,循序前进,还要有雄心壮志,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的四个现代化,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现代化建设重要性的科学定位,是我们继续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4.
不断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元 《唯实》2005,(10):16-18
不断加强和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要从增强现代化意识、实现党建方式和执政方式转型、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装备党等方面,多维构建党的现代化。党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在正确处理现代化与先进性、现代化与传统、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中辩证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当然包括科学在内”,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988年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要实现我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靠科学技术。我  相似文献   

6.
资料显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这个角度上讲,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因为新农村建设要靠"三个"引领:一是受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引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二是要  相似文献   

7.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共产党人面临的紧要课题。从逻辑理路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历史的接续探索,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目标指向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更高的社会发展形态。从内容思路来看,要着力实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现代化体系。从未来进路来看,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坚实的政治保障、务实的行动纲领和崇高的精神指引,共同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四化,科学技术是关键”等重要观点,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层次,把科学技术提高到了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这是对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进行深刻反思的科学结论,是新世纪科技发展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作用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又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然而,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前提条件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和发展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列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构想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其物质基础、加强党的建设是其政治保障、推进“文化革命”是其必要条件、建设生态文明是其重要内容、发展科学技术是其有效手段等方面。列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对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它启示我们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发展和生态发展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四化,科学技术是关键"等重要观点,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层次,把科学技术提高到了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这是对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进行深刻反思的科学结论,是新世纪科技发展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决定作用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科学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对现代化进行了全局性的战略谋划,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为中国式现代化赋形,在此过程中不但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而且有中国特色,走上了一条不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实现了对传统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超越。我们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领航,使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科学发展观,要全面领会和掌握它,笔者以为必须理解其内涵中八个理论观点。一、继承发展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共产党的领导系列理论,全面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现代化的指路明灯。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程虹 《理论研究》2014,(3):63-69
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此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力图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直至今天,我们仍然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因此,现代化是历史和人民共同选择的事业。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却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所以,要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反对形形色色的现代化怀疑论思潮,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喻剑庚 《党史文苑》2006,2(9):39-40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共产党的领导系列理论,全面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现代化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走出了一条体制内开启现代化和创建新制度重启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建立新中国,为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民众要求,在现代化目标诉求中从以解决民众温饱为主题的经济指标向以小康为主题的综合指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重新厘定了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和推进路径,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根据历史经验,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然要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19.
张云 《党史博采》2006,2(10):4-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我们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点是要实现社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硬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