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湘西州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提质,努力把凤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2.
尹辉 《当代贵州》2011,(30):35-35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我省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及文化活动成果,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站在旅游角度,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角度,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如何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的“硬实力”,我们要全力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一要强化旅游文化高度融合发展引导。编制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加大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王利文 《奋斗》2013,(10):27-28
大兴安岭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作为华北、东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和国家重要生态安全保障区.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围绕“神奇天象、本态自然、神秘民族、迤逦界江、浩瀚林海、高寒冰雪”等国内外垄断性旅游资源,把森林、北极、民俗、冰雪、历史“五大文化品牌”融合到旅游业发展当中,极大地助推了文化与旅游大融合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娴  蒋兴勇 《当代贵州》2012,(28):32-3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内涵,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市场活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务院文件第一次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来定位一个省的文化与旅游发展,这既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平台,也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造独特市场品牌,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要求。贵州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已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5.
赵雅萍  唐鑫 《前线》2022,(3):77-79
市郊铁路是未来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重点,发挥市郊铁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作用,对于形成首都“大交通”“大旅游”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构建由文化、铁路、旅游组成的廊道,形成复合型产业链,全面综合施策,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可以通过挖掘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来为旅游业服务,而文化产业又对旅游产业链起到了推动延伸作用。本文以太原市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优势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提出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太原“华夏文明看山西旅游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致力把桂林市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为此,各县区纷纷将"旅游兴县"战略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工作报告,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然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将文化融合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桂林市委党校第十二期中青班第八调研小组通过对阳朔县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情况进行调研,对如何深度融合文化要素,有效推动县域旅游发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中国人寿财险唐山市中心支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理论学习,强化组织建设,强化融合发展,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强化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南安市石井镇是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国内外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把民族文化旅游培育成为龙胜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把龙胜建设成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必须着力在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寻找突破口、寻求新对策,进一步探索两者互动发展、互融共赢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文章从理 论和实际结合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述,并对地方人大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阐发。  相似文献   

12.
刘军 《共产党人》2020,(2):23-2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提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扶持发展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旅游已成为人们进行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休闲方式。乌鲁木齐县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是绿色低碳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针对乌鲁木齐县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建设“旅游+民族文化”的特色文旅小镇;打造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平台,实现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利用“互联网+”的智能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销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把山东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山东旅游经济总量、旅游接待规模、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发展环境进入全国前列,把山东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中国重点旅游区、国际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山东国民经济重要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门头沟区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了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战略目标,坚持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把门头沟区打造成极具特色、高端多元的文化旅游休闲胜地。在理念思路上融合,为文化与旅游发展奠定基础门头沟区地处京西,山地面积占全域的  相似文献   

16.
黄伦 《理论与当代》2016,(12):30-31
晴隆县按照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晴隆县调研时提出“以大景区、国际化的理念加快二十四道拐建设,将晴隆县打造成贵州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指示和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到晴隆调研时提出“要将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打造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无烟工厂’”的要求,晴隆县实施大山地旅游战略行动,坚持“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的原则,围绕“车子一二十四道拐体育赛事”“羊子一晴隆模式”“茶籽一世界茶籽化石”三子把草做特、把路做长、把水做响,做到农业与旅游、旅游与产业互动融合、共生发展,通过以路为核、以特促旅、以旅脱贫,着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旅游高端品牌。  相似文献   

17.
文叶飞  罗翔  蒲智 《当代贵州》2010,(18):I0006-I0006
加快把贵州建设成为旅游大省9月15日上午,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被誉为“武陵正源、名山之宗”的铜仁地区江口县梵净山麓隆重召开。会议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主题,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战略重组 走向辉煌——记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山水甲天下”。 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一座“金矿”,桂林在选择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最具“富民”色彩的现代产业——旅游业。 1997年底,桂林对旅游产业实施战略重组迈开了坚实的一步,时至今日已结出了第一颗硕果——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 旅游发展总公司的组建,是对桂林旅游业多年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后作出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多年来桂林旅游业始终没有脱离“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的话,那么,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就是为了把分散的经营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走大生产、大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马芳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10,(18):69-69
荔波县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主题,着力开发特色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努力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把荔波建设成为旅游大县。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大峨眉国际旅游区,国家发改委也把大峨眉国际旅游区纳入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乐山市委、市政府倡议共同组建“大峨眉文化旅游联盟”,是充分顺应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将真正把大峨眉国际旅游区构建成为成渝经济区的旅游重要支撑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