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凌源市采取"党建统领、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以"党支部+合作社"为主要路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年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13个,10万元以上的村有86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194个。坚持党建统领,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2014年以前,全市有157个村属于无资源、无产业、无收入的"空壳村",有230个负债村。针对这一现状,凌源市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龙头任务,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2.
赵波 《先锋》2022,(12):51-5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邑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凝聚基层党心民心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多村联合党委”,创新探索“共建共富”模式,助力做大做强做优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实现农民富裕、农村富足,为奋力开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成立“多村联合党委”,建强筑牢集体经济基层堡垒。  相似文献   

3.
宋兆璐 《共产党人》2005,(10):17-17,16
2005年西吉县在总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把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潜力较大的50个村(包括原30个试点村),确定为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的示范村。到2005年底,要求2003年开展试点活动的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04年开展试点活动的24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2005年新确定的20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兴城市积极探索抓基层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日趋壮大。自2017年以来,转化"空壳村"99个,全市237个村中有215个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总数的90.7%。突出党建引领,凝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兴城市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动,下好"一盘棋"、打好"组合拳":一是靠实责任。建立市委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海晏县把增加村集体收入作为巩固党在农牧区执政的“根”和牵动农牧区基层党建的“纲”来抓,构建以党建为统领的组织带动、多元发展、保障跟进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力促全县村集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行稳致远。2022年海晏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84万元,村均收益44.28万元。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以来,县委坚持抓全局突出党建、抓党建瞄准农村、抓农村聚焦集体经济工作思路,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同心谋划、同步推进,全县138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73%,比2012年增加了30%。县委统筹谋划,牢牢扭住党建引领经济强村"牛鼻子"。一是领导带头,沉到一线指挥。2013年,县委提出要用5年时间,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消除"空壳村",并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基层党建头牌项目,由县委书记直接抓;县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乡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8,(3)
正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建设食品工业强县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摆上日程、因村施策、精准帮扶、市场带动,全力打造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全县共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7个,消灭"空壳村"22个,全县79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经济收入村总数达到74个,收入总额2708.8万元,其中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13个、10—50万元村38个。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以来,商河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坚持党建引领,从要素、资源、机制入手,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清零晋档"工程,为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2018年全县新增5万元以上收入村104个,全面清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  相似文献   

9.
<正>受机动地严重不足、村集体资源匮乏等因素制约,葫芦岛市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比例在全省居高位。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葫芦岛市抓培训、抓项目、抓保障,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热情,一年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6个,“空壳村”数量比2016年年初下降20%。抓“双带”培训提素质。市委书记孙轶先后17次深入建昌县等贫困地区,实地进行抓党建促脱贫专题调研。市委组织部、市农委利用冬闲时间分两期举办了全  相似文献   

10.
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多措并举激活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质增效。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着力打造4个村书记工作室,扎实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定期举办村“两委”成员培训班,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同时,大力抓好选派干部队伍,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的单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谋划村级产业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08,(11):35-35
三角城村辖6个村民小组,275户1109人,耕地面积5736亩。多年来,村党支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抓党建,求发展,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村上人均纯收入达536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20,(6):46-46
2020年,固原市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盘谋划、分类推进、整体提升,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完善深化农村党建“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探.索跨村建立联合党支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建立致富带头人“三向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启动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绩效奖励制度,增强“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饶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饶阳县"互联网+党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农村集体经济有了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县村集体增收实现全覆盖,彻底消灭了集体经济空白村,全县19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积累总额达8000余万元,年均收入3800余万元,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98个村,占比49%。  相似文献   

14.
正石阡县积极探索实施"100%的村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贫困户链接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100%的贫困户有稳定的脱贫致富门路"机制,逐步实现村强民富。石阡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集众智众策众谋,以民心党建为依托,积极探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个100%"机制,即100%的村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00%的贫困户链接集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浙江省开化县围绕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通过党建赋能优化抓人促事方式、拓宽联盟发展模式、健全成果校验形式,全面激活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内生动能。目前,全县119个经济薄弱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已突破15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12225元,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东营市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巩固党的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来抓,启动内力,倾注外力,凝聚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市1781个村中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达到78%,其中10万元以上的占18%。2012年底,全市村集体资产总额56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07亿元,村集体积累3.13亿元,当年实现收益2.04亿元。  相似文献   

17.
正铁岭,地处辽北。作为传统农业地区,农村党建始终是铁岭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头戏。曾经,"手中无米,叫鸡不理"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铁岭市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与实践,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实现了强村富民的发展目标,农村基层建设、服务与管理的支出需求得以满足,党的执政基础也逐步得到了夯实。目前,全市1175个村,村集体有收入的548个,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180个;村集体有存款的442个,其中,存款在10万元以上的63个。高度重视,倾力扶持树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风向标"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聊城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化基层组织运转保障、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政策驱动、资金撬动、人才带动、组织推动,着力增强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2015年以来,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增幅比例连续保持在20%以上。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铁岭,地处辽北。作为传统农业地区,农村党建始终是铁岭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头戏。曾经,"手中无米,叫鸡不理"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铁岭市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与实践,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逐步壮大,实现了强村富民的发展目标,农村基层建设、服务与管理的支出需求得以满足,党的执政基础也逐步得到了夯实。目前,全市1175个村,村集体有收入的548个,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180个;村集体有存款的442个,其中,存款在10万元以上的63个。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大力推行“党建+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开辟了一条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增收的新路径,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两个联结”一起抓、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两个效益”一起要的互利共赢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了强大力量。组织“融合”聚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