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高度凝练,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源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寻求核心价值观与公民精神建构的最佳契合点,将其内化为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观,导引主体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奉献行为是重点,而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引公民精神动力的创新路径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率先”目标是为了实现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湖南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重大决定的战略性决策。“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共政策创新,“两个率先”目标为公共政策提供创新动力和创新空间;公共政策创新为“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需要在决策体制创新、政策主体创新、政策内容创新、政策工具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1949年3月 ,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 ,要经得住执政的考验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大以后 ,新任总书记胡锦涛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意义深远。“两个务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个人思想行为的指南,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得阐释了“中国梦”,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时他还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时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西柏坡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挥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以及党执政后的建设建树了伟大功绩。党中央和毛泽东以其西柏坡时期的伟大实践、理论创新和精神风貌,培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6.
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驱动创新战略任务和东营市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要求,系统地思考东营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东营市达成实现目标条件,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制定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后,江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努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江苏,是与江苏“两个率先”进程相适应,在社会领域逐步实现社会利益协调平衡、社会环境文明祥和、社会运行平稳有序、社会资源科学利用的一种整体和谐状态。为扎实推进和谐江苏建设,要建立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要进一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积极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加大教育卫生事业投入;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和完善社会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重要思想原理。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马克思从多层面、多视角论证了“两个必然”。实践证明,“两个必然”至今没有过时。“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补充、深化和发展。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得出的必然结论。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未息、欧债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持续动荡的国际大背景下,从“两个决不会”视角审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于我们科学地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三个自信”引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论证坚定“三个自信”是凝聚爱国统一战线力量的动力源泉;从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秦勒的文化进化论视角出发,遵循文化进化论的规律,将引领依次划分为启蒙阶段、博弈阶段、巩固阶段共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一种基本社会行为准则,是公民个人应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代中国必须长期遵循的最重要的准则,是决定社会成员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核心理念,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厘清其文化传承的渊源,又要厘清其对现实社会的关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在此号召下,作为山西省独有的文化宣传“名片”,“右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全省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有力载体。大力弘扬“右玉精神”,让“右玉精神”在三晋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使之彻底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转化为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动力,必将为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开创全省各项事业新局面提供新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革命先驱们用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勇闯新路的革命斗志,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在新形势下,应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通过自身的实践创造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当时环境下先进价值观的体现。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像井冈山时期一样,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优良形象以及超高领导能力的认同;坚持做到党的利益与广大群众的利益高度统一;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群众基础,赢得群众支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教育、传播手段,将党的主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苏武精神是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继承和超越,苏武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其深刻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学校形象、形成学校特色的迫切需要。当前,高校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的复杂环境及所凸显的问题,迫切要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持引领性、包容性、渗透性和个性化原则,打造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理路上一脉相承;但在内涵诠释上又各有侧重:前者关注思想的力量,后者张扬人的主体性;前者突出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后者寻求与国际社会价值观接轨;前者四方面内容平行展开,抽象概括;后者三个层面层层递进,简明通俗。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南有20多个土著民族繁衍生息,是多民族聚居的代表,云南民谣是表达社情民意的百科全书,在共鸣中传播着仁爱、智慧和勇敢的三达德思想,在民谣中体现对仁之教、智之赞、勇之誉。  相似文献   

19.
90多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在反帝爱国的旗帜下,讴歌爱国主义,追求民主进步,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五四精神指引了无数青年学生前赴后继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努力。当代青年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五四精神的指引。历史已成过去,正气光耀千古。五四精神的熠熠光辉依然能够为当今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学生追求远大理想提供有益的启示,指明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党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三个倡导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同时对于进一步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了明确的思路,但三个倡导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