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冬天的故事     
一个冬天的早晨,在悉尼的环形码头车站,一位老人尴尬地倚着墙坐在地上。我朝他看了一眼,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乞丐,然后就随着早上匆匆忙忙赶着上班的人流从他身边走了过去。那天晚上下班时,我又在同一个地方看到了那位老人,这时,他倒在地上,头几乎碰到了地面,两位急救员正蹲在他身边进行急救。这次,我停下了脚步,那位老人并不是乞丐,他只是上了年纪,可是他还是穿着干净整洁的西服,脸上的胡须刮得一干二净,但是,他的情况非常不妙。一阵羞愧感涌上了心头,让一位有病的老人坐在冷冷的地面上,一整天忍受着凛冽的寒风,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他很可…  相似文献   

2.
父亲病重期间我没在身边,等我赶回去时,父亲已经不行了,贴耳倾听,似乎听到那句常挂嘴边的话,代我看看大别山!这是父亲终身的愿望,他不止一次去过大别山,梦魂牵绕着大别山,那里有他和战友们洒下的鲜血,有遗留在那里突围的枪声,还有与乡亲们久久挥之不去的一腔情缘。出发前,我找到了父亲保存已久的那个牛皮文件包,牛皮的表面己经退色,底部有炮弹皮划过的痕迹,但依稀可见烽火岁月刻下的风  相似文献   

3.
钢琴     
父亲二战后回家时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二战期间,父亲是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他身穿蓝色的军装,头上戴着薄薄的船型军帽,军帽紧紧地扣在他头的一侧.我常想为什么这样戴军帽也总不见军帽掉下来呢.  相似文献   

4.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5.
17岁     
火车驶进河南境界已近子夜,但从报站名称及偶尔传来的乡音中还是强烈地感受到了家乡的气息,老人就是被这种气息感染,才披衣从卧铺车厢来到与硬座车厢交接处的。交界处的门口正蹲着一位抽烟的年轻人,见有人走来,年轻人一惊,“忽”地站起来,老人说:“你没座位吗?要不到我的床上躺躺?反正我也睡不着。”“不不不。”年轻人慌乱地抖落烟蒂,一副欲走又犹豫的样子。老人看出他确实没有座位,就后退两步把这块地盘再次让给年轻人,年轻人也就继续斜蹲在了那儿。  相似文献   

6.
问到遇到"中国通"遇到鲁尼的那天,天下着毛毛雨,夜幕降临,霍尔特清冷的大街上燃起了万家灯火.我背着包像只过街的老鼠般仓皇,低着头沿着挂满绿色藤蔓植被的墙疾步行走. 哥本哈根的小镇都这样空荡,除了身边时不时静悄悄过往的车辆,很难看到一名行人.行走在异国的街道上,我有些不知所措.有穿着风衣戴着墨镜的男生牵着狗迎面走来,我停下脚步注视着他,张着嘴很久都没说一句话.这里的秋风似乎比家乡的还要寒上三分,我紧了紧毛衫重新低下头向前走.  相似文献   

7.
机场的孩子     
正我是在军队机场长大的孩子。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父亲把我抱在怀里看了好半天,问想不想他,学习怎么样?调皮不调皮?我和他有距离感,很陌生。爸爸给我吃苹果,还有一个大菠萝,那是我第一次吃这玩意儿,又酸又甜,直到现在我仍喜欢吃这种水果。  相似文献   

8.
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挎着公文包,满脸兴奋地站在乡间田野上。他穿着粗布中山装,上衣的两个兜里别着两支钢笔,他不时地用手捋一捋额前的黑发,嘴巴微微张开,激动之中似乎还在喃喃自语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趴在父亲嵌满补丁的后背上,我几次昏睡,几次惊醒.如此往复,再睁眼时,已到学堂门前.父亲左手托着我的屁股,轻柔地将我拍醒,而后舒缓地从粗糙的布衣上把我放下来,站在晨雾朦胧的校园门口目送他的女儿悠然离去.  相似文献   

10.
总有一些东西,终究是要在风中逝去的。比如炊烟。比如村庄上空的鸟声。比如父亲,像一朵柳絮,在村庄的枝头上悄然逝去的父亲。父亲说,我怕黑,我怕停电。父亲是怕无边的黑暗把他给吞噬了,怕在暗夜之中被死神牵住他的衣角,他怕寂寞,他怕冷,怕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去。尽管此刻我还守在他的身边。旁边,还有我的姐姐和我的母亲。现在,我们还是完整的一家人。但这种完整已经是非常的脆弱了,现在父亲努力地维持着这种完整,以他的抱病之躯,尽管另外的三个支撑点还顽强的坚持着,但仍旧显得无济于事。父亲说,我是有儿有女的命。父亲说…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是军人,我是1964年父亲任空军中尉时出生的。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他入伍15年,按部队规定可以把家属、孩子带到北京去生活。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后,有几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第一件就是教我学会了做饭。父母的工作非常紧张,又有了小妹妹,没有时间照顾我们,父亲便教我做一些家务,起初我不太愿意,也不愿意管妹妹,只想和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12.
意外的发现     
注视着书房墙上惟一的这幅画:画面上那干枯的柳枝,好似在抵御暮冬的风寒,身上还留着残雪———让你惊叹的是残雪下的柳枝上,竟悄悄地萌生着几个微泛绿意的苞芽!那呼之欲出的新形象上,又重叠出了当年的那一幕:那是9月的一天,我到自己班级去上课,课前提问时,我扫视在座的几十名学生,目光不经意地落到了后排的剑的脸上,他和我对视一下,就急速地闪开了。我似乎得到了什么启示,马上叫了他,可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是摇头,且目光总是在躲避什么,我随问随走来到他的座位旁,信手翻开他的笔记本。突然,我惊呆了:只见上面竟画着一幅画,我仔细端详,原来…  相似文献   

13.
正生于沂蒙山,长在沂蒙山。我从小到大,住在山里,玩在山间,年纪稍大,又随家人爬过泰山,游过黄山,览过嵩山,自认为再也没有什么山能够走进我的心里,也便生出了对一马平川的原野和柔情百媚的江南水乡的向往。直到我穿上了军装,这座山却注定让我用一生铭记。不知何时起,它就静静地坚守在这里。是巍然耸立的巨人,千百年守望着燕京大地,见证着世事的沧桑巨变。它经历过封建王朝更迭的战争纷乱,也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风雨  相似文献   

14.
到老挝万象搞华文教育,接触到当地不少华人、华侨,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最令我敬佩的是廖鹤川医生.话还得从头说起.那是1998年春节前几天的一个晚上,约8点多钟,我在学校电视房里看电视,隐约听到学校门口有人喊开门,我走出去一看,当时天正下着蒙蒙细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冒雨站在校门口.我开了校门,请他进来.经介绍,才知他姓廖,是当地的一位老华侨.我带他到宿舍,老人步履蹒跚,上楼梯要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到了宿舍,老人坐下,满脸慈祥地说:“春节快到了,我想请你们几位中国来的公派教师到我家吃顿年夜饭.”我和几个同事商量并欣然答应了.我心想,我们与老人素不相识,但他那么大年纪了,还冒雨来学校请我们去他家过年,是什么把我们连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吧.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     
前些年,我常常梦见父亲,近几年梦不见了。父亲和他所参加的抗日战争,似乎已经成了非常遥远的被人忘却的梦。昨天一位年轻的朋友,看我的专题录像时,见到我父亲年轻时一张黑白照片:父亲抱着两岁的弟弟,我呢,大约五六岁,光着肚皮儿站在他身边。父亲身穿长衫马褂,圆方形的脸,两只明亮的大眼,  相似文献   

16.
善良的价格     
闵凡利 《新青年》2005,(3):35-36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说的是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有一对老年夫妇来到了一家旅馆要求住宿,当时值班的是一位年轻的后生,后生很抱歉地对老人说,两位老人家,真对不起,我们这儿今天客满,没有一间空房子了。两位老人的脸上就写满了遗憾和失望。看到老人一身的疲惫和狼狈,后生又看看外面的风雨,他感到很是不安,他对两位老人说,今晚我值班,两位老人家如若不嫌弃,就到我宿舍里将就一晚吧。两位老人就住进了后生的宿舍。第二天,两位老人要给后生付住宿费。后生说,老人家,我没能让你们住上舒适的地方,心里就很过意不去了,怎能再收你们的钱呢?后生说…  相似文献   

17.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我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父亲的冷饮店里帮忙。因为这一时段,会有许多刚刚放学的小学生来买冰淇淋,渐渐地,我埘这些稚嫩的面孔熟悉起来。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橱窗外有一双眼睛。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它是属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儿的。男孩儿穿着一件白色的背心,肩上斜背着一个老式书包。他盯着店里其他买冰淇淋吃的孩子,一脸羡慕。以后的几天,我总能发现那双眼睛。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没有做声。我对父亲说:“可怜的孩子一定是想吃冰淇淋,但却没有钱,我可以送一支给他呀。”但父亲却冷漠地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18.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认识明的了,似乎是高一那会儿,迷上了打羽毛球,天天打。一次,一个高高瘦瘦的男生拉着一个同伴过来,说:“同学,一起玩啊。”于是我们4个人打了一次双打,以后他就拿着球拍天天找人打羽毛球,时不时邀我一起打。觉得他不胜其烦,破坏了我的兴致,后来我干脆不打球了,见他悻悻地拿着球拍满校园地走,寻找着一个人,心中很快意。  相似文献   

19.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5,(4):11
我对父亲有着天生的嫌弃和厌恶。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夏天,因为突然下雨,我没有带雨具,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校门口等我,就躲在收发室里不出来。透过收发室的窗玻璃,我看到父亲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抱着雨衣,目光在放学的学生中搜寻着,间或向校园里张望着。我在心底恨恨的想,父亲怎么来了呢?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雨也越下越大,我注意到父亲的裤子、胳膊都已经被淋湿了,他的身体似乎在发抖,我心里不禁窃喜起来,暗想,这下父亲要回去了吧!可是,我错了,学生已经几乎走尽了,校门外只剩下他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20.
大二的时候,因为失恋,午夜,独自一人站在闽江大桥上吹风、望月。这时,有个拄拐的老人迟疑地向我走来,他非常婉转地询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想不开,并意有所指地说生命的宝贵……我是聪明人,马上领会了他的意思,便用幽默安慰这位好心的老人:“谢谢你,我不会游泳,所以不会干蠢事的!”他有点不好意思,但显然宽慰了许多。离去时,他说:“对不起,我看到了,就不能不过问,要不,我会不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