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新情况,在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缺陷,也 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应当借鉴国外的立法,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重构。建议建立国家监护制度,建立监 护监督、惩戒制度,完善监护的设立、变更、撤消、恢复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李迪薪 《法制博览》2021,(1):136-137
近年来,科技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民的物质水平提高,对于精神需求要求越来越高,可大人们忙于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未成年人的精神及身心健康问题却无人问津,由此未成年人相关问题层出不穷.例如:父母虐待儿童、流浪儿童无家可归、未成年人犯罪等,这些事件让我们为之揪心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思索.本文将从现行未成...  相似文献   

3.
从未成年人保护看国家监护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未成年人保护的立场出发,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相对滞后、公力干预消极被动以及目前未成年人家庭私力监护中恶性事件不断发生的现实状况,借鉴西方国家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实践经验,引入国家公力机制、加强国家公力干预和监督,对我国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进行了初步设计,以弥补家庭个体监护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4.
2019年11月,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总则部分增补了诸多内容: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强化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第一责任、确立国家亲权责任、增设针对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强制报告制度等。其亮点之一则是新设了"政府保护"专章,助推了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立法进程。尽管如此,就未成年人监护监督而言,基于监护监督制度的专属性、立法设计、公权力介入方式、国家监督职能受限等原因,国家监督监护与现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尚未得到完美衔接。因此,应当明确监督主体、明晰监督对象、明定监督义务、细化强制报告制度,方可有效实践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从而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未成年人身心之健康亦是在关注我们祖国的明天。但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规定不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缺陷亦越来越明显。本文从我国监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的立法受传统的亲权本位思想影响,"国家监护"在理念和制度层面均起步较晚。现实中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凸显出了我国监护监督考察制度的缺位。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的未成年人监护考察制度,应当切实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保障未成年人人身、财产权益不受侵犯。明确检察机关的参与地位、建立和加强协作配合机制、细化监护考察职责范围和分工,进而加强监护监督考察制度的刚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刘玉翠 《法制博览》2015,(6):238+237
对于任何国家,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分析,阐述了不同学者对未成年人监护的性质的认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儿童服务机构数量欠缺、留守儿童等问题正不断考验我国现有监护制度的合理性。民法典制定中对于监护制度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究竟私法自治和公法干预应当如何取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预防犯罪要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要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包括监护制度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本文结合案例,对完善、监护制度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设想,力图勾画出未来监护制度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台湾地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地区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斐然成绩。其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以《儿童与少年福利法》和未成年人福利机构为基础的未成年人早期福利性保护制度,以《少年事件处理法》和未成年人司法机构为基础的犯罪少年或虞犯少年的司法保护与矫正更生制度,以及以《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条例》、《家庭暴力防治法》和被害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为基础的被害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1.
1956年《印度教未成年人与监护法》是印度独立后所颁布整理的印度教法的一部分。该法不仅明确了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而且还对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遗嘱监护、指定监护及事实监护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该法的颁布,不仅从立法形式上及司法实践中统一了印度教有关于此方面的立法规定,而且在内容上迎合西方民法的发展潮流,增加了许多富有平等自由精神的规定,颇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小学在校女童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留守女童和离婚家庭女童的父母监护缺失,致使其在心理、生活和学习方面出现某些问题;家庭教育过于注重学习;女童的受教育权可能被侵犯;学校对法律知识普及教育不够;学校提供的课外阅读书籍不足;个别小学教师歧视某些女童等。为促进女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特此对我围政府、学校和家长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建立特殊女童基本情况登记和定期访问制度;对监护人、事实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为特殊女童配备代理家长、设置亲情电话;采取特殊措施保护女童的受教育权;适当增加学校教育设施的投入,加强对教师的思想素质教育及对女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法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前未成年人综合审判改革的进行,未成年人审判改革试点法院均设立了少年庭,集中审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当前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主要是离婚后的变更抚养关系、探视权、抚养费纠纷和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分析其特点、成因和审理难点,对于提高未成年人民事审判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根据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特点和当前的审判实践,对构建新的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案件中,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加以规定是各国民事诉讼法的共同做法。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民事司法的规定比较笼统,民事诉讼法也没有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规定。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至少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检察机天应参与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家庭案件;家庭案件的管辖应考虑未成年人的住所地;为避免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强化家事事件与家事效果事件合并审判,诉的变更、合并与反诉应较为宽松;认诺、舍弃、自认、和解受到限制以及法院得斟酌当事人所未提出的事实;家庭案件审理中应对未成年人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到底是八种犯罪行为,还是八种具体犯罪的罪名,学界分歧较大。从该款的立法精神、规范目的以及对"犯罪行为说"存在的弊端分析入手,应当坚持犯罪行为限缩的"罪名说"的观点,因为对个人自由的保障是法益保护的应有之意。此外,在坚持犯罪行为限缩的"罪名说"观点的基础上,对该款规定的相关犯罪应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美学教育对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犯罪预防、对于公民精神的培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笔者对浙江省未成年犯罪人美学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当前美学教育中存在众多缺陷甚至误区,笔者试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就当前如何开展美学教育,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素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在未成年人民事司法领域,离婚父母因抚养、监护未成年子女问题引发的纠纷占到一半以上。此类纠纷因特殊身份关系而引发,与普通经济生活中的财产类民事纠纷相比,有着伦理性鲜明、权利主体特殊、涉及利益复杂等特性,致使司法实践面临法律空白多、矛盾易激化、取证难度大等困境。故以更好地适用法律、预防纠纷为出发点。通过对苏州法院近三年的抚养类纠纷进行专项调研,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一些更为妥善处理此类纠纷的方法和对策,希望对此类纠纷的预防、对规范今后离婚父母抚养监护未成年子女的行为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应单独设置“未成年人案件特别程序”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少年法庭法》出台以来,世界多数国家都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从实体到程序作出了特别的规定,无论采用何种立法体例,目前各国关于未成年人案件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已基本趋于专门化,并形成了以之为主要特征的少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的特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未成年人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必然会形成相应的身心发展特征,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的。处在人生特定阶段的未成年人,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同样也更需要法律的保护。在未成年人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走…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idea that assumptions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self can be damaged through traumatic experiences has proven to b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posttraumatic reac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World Assumptions of middle-eastern unaccompanied refugee minors (URMs) to contribute to a culturally sensitiv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nd analyzed using inductive category development. All assumed aspects of World Assumptions—benevolence, meaningfulness, and self-worth—were found in the participants’ statements. Regarding meaningfulness, we detected a new subcategory, the principle of a metaphysical plan, which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 by which religiosity protects World Assumptions in war-torn regions.  相似文献   

20.
Current estimates predict that more than 5% of men and 8% women will be stalked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fetime, and up to 6% of both men and women will be stalked during their time at college. While variables related to sexual assault have been extensively examined,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stalking and influences specific to university students remain a point of concern for administration and those attending the institution. Using a proportioned stratified sampling technique, this study obtained cross-sectional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873 students at a university in the upper Midwest. Utilizing a routine activity theory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hierarchical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stalking,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and campus guardianship variables on the stalking victim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n experiential comparison of female and male students. Findings reveal that among the total female student sample, 43% had been stalked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fetime, with 13% stalked during their time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male students, 34% had been stalked, with 18% stalked while at the university. Sexual history, year in school, and perceived vulnerability were positive predictors of stal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