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出于贫穷的压力,在农四师六十二团部分职工的思想意识里,种地只会越种越穷。可杨荣偏不信这个理,她在团场土地承包优惠政策的引导下,靠科技种田,每年种地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用实际行动向人们验证了种地照样能赚钱这一道理。她连续8年被团场授予“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今年37岁的杨荣是农四师六十二团一连的青年女职工,1990年从学校毕业后,就加入到  相似文献   

2.
"种子1870元、地膜4352元、滴灌带4738元,合计费用……"6月2日,农二师三十四团三连职工王木喜拿着自己的账本,同连队公开栏中公布的上半年生产资料及成本费用数据逐项仔细地对比。近两年,职工种地算细账,越算越精明,地也越种越好。  相似文献   

3.
正3月2日,赤城县迎来一场"降温"雪。"雪咱不怕,一冬一春,越下雪咱庄户人越高兴哩!"在样田乡双山寨村,赵安军在自家的菌棚里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说。赵安军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双山寨村人,早些年村里穷,村民形容种地是"土坷垃里刨食儿"。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赵安军靠着政策支持、干部帮扶和自身努力,建起食用菌大棚,走上了致富路。赵安军只是赤城县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截至2014年底,赤城县尚有贫困村272个,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种地不赚钱"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共识.在日常生活中,农民认为,种地只能实现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功能,不能实现发财致富的目的,由此导致许多年轻人或者能流动外出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并给种地贴上一种"划不来"的标签.文章通过对湖北各地经验资料的分析,认为农民种地不赚钱的社会逻辑主要在于,当首农业仍然是"靠天收"的传统精耕细作模式、投入与市场收益的反差以及土地制度与家庭规模的限制等因素.按照此社套逻辑进行推断,更是折射出当首农村社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要是不习惯在团场种地,你就回来?""现在兵团的政策好,在团场种地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我这辈子哪也不去,就呆在这里了。"这是8月8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刘丹俊和他老家姐姐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12):22-24
是农民不会种地,是工人没有技术,是城里人却被称作农民。他们,是一群跨入工业文明的庄稼人的后代;他们,是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面临边缘化的尴尬群体;他们,在改变着生活和生命轨迹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规则。在城市,他们可能找不到工作,还招来白眼;回村里,他们已经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他们是众多的“80后”“90后”农民工。  相似文献   

7.
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种地能赚钱”的问题。一些先行者的探索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参考和借鉴。从中不难看出,政府作为在调动农民积极性方面所起的先决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农民怎样"种地"长期以来,美国农民"种地"获得的高效益让人们惊讶不已.如果你对一个美国普通农民的经营有粗浅的了解之后,这个迷惑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9.
农六师新湖农场新东社区二连女职工张先平在6年里,每年养羊150只,种地100亩,养羊收入10万余元,种地收入达10万元左右,走上了种养致富之路。张先平1993年从河南到新湖新东社区二连务农。刚来时,每年承包40亩棉花,由于不  相似文献   

10.
题解 出租反租,发包倒包,流转土地经营权 故事在人们都议论种地富不起来的时候,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东钱村却靠种地使村集体富了起来.他们将承包给农民的土地,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再反租过来,进行集约化经营,或者再倒包给种田大户,每年村集体可用资金有二十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有院士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种地的局面。在今年的“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忧心忡忡:青壮年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七师一二六团十二连职工余刚既种地,又养牛,走出了一条种养双结合的致富道路,每年收入达70多万元,成为一二六团一名响当当的致富典型,同时,他也成为一二六团遐迩闻名的职工多元增收示范户。2005年,余刚在一二六团十二连开始承包土地,第一年他承包了80多亩棉花,但由于种地经验不足,只挣了几千元钱。后来,余刚继续种植棉花,但终因棉花单产低,市场价格也比较低,余刚每年种地的经济收入也仅有1万元  相似文献   

13.
李明德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的农民,全家5口人,他、老伴、女儿、女婿和一个外孙。提起家庭收入,李明德说,他的家庭收入有种地收入、惠农政策收入和劳务收入三项。他首先算起了种地收入。他家有10亩耕地,  相似文献   

14.
<正>"俺是今年才承包的土地,是‘新职工’,很多的种地技术不是很懂,这里有很多有关种植和管理的书籍。最近田管也不是很忙,抽空就过来看看有什么好的种植技术和技巧,种地现在也要紧跟时代,就像人家说现在种地必须科技种植一样,俺也经常到这里‘充充电’,要不然就落后了,跟不上老职工的脚步了!"5月3日,刚从一师十三团十八连职工书屋走出来的最近加入职工队伍的新职工樊书义  相似文献   

15.
庄稼人     
庄稼人爱地如命。尽管嘴巴唠叨着种地不赚钱,说不定还要把本赔上。但是一到了来年的冬末,春天的脚步刚刚临近,庄稼人就坐不住了,“哪能叫地荒着,庄稼人的根在土地里呀”。 可不,庄稼人不种地,那还算庄稼人么?没了地,庄稼人觉着像少了魂似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七师一二六团一连职工周玉兵总投资500多万元,在该团办起了第一家大型养殖合作社,1年来,周玉兵吸纳了20名职工群众参与这个养殖合作社,走共同致富道路,并解决了10名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周玉兵在该团一连承包了2000亩土地。近几年,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再加上棉花市场价格上涨,他每年种地经济收入在150万元以上。虽然在种地上已经发家致富了,但周玉  相似文献   

17.
从班子乱、人心散、集体经济无收入的老"上访村",到远近闻名的"创业致富村":全村产值过百万元的企业达11家,个体"小老板"230多户,资产超过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毕奉水上任仅6年,就交出了这样一份出色的成绩单。"没有毕书记,就没有毕毛埠村的今天!"村民说。毕毛埠是个农业大村,2003年前,全体个体及工商业户不足20户,村民90%的收入来自种地,人均收入在全镇处于中下游水平。村民越穷,大家就挤破头往村两委的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过了鸡年。在狗年俺们农民有不少盼头:头一件是,国家给俺们取消了农业税,几千年种地缴纳皇粮的规矩给破了,俺们心里可高兴了,更要好好种地,多打粮食,交给国家。可是,俺们心里也犯嘀咕啊,农业税是取消了,过去养着乡镇的人头可是没见减少,要是还靠从  相似文献   

19.
丁建军  李新阳 《学习月刊》2014,(24):124-125
荆门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和油料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为解决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非农化就业带来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荆门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人才匮乏、土地流转机制不畅、资金缺乏等,制约了该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农业生产经营出现“兼业化、副业化、粗放化”趋势,农业从业者呈现“老龄化、女性化、低文化”特征。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严峻地摆在面前。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