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海鹰 《党史文汇》2013,(12):76-76
抗战时期,在延安,党中央领导没有小汽车,出行都是靠骑马或步行。一位爱国华侨送来了两辆小汽车。管车的同志首先分给毛泽东一辆。毛泽东则提出:“分车一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要照顾年纪较大的同志。”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中组部开始住在延安城内,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之后,搬到北门外大约两公里处一山坡上的窑洞里。山脚下有一饭馆,名叫西北菜社,顾客很多。特别是归国华侨和国民党地区一些富家的子女,跑到延安来学习,寻找抗日救国的道理,但是不习惯生活上的艰苦,经常去西北菜社解馋。那些人很有钱,每次都要许多菜,显得十分阔气,吃不完就扔掉,毫不在意,同延安一般人的艰苦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陈云同志看到这种铺张浪费现象十分反感。  相似文献   

3.
徐徐 《共产党人》2004,(12):53-53
抗战时期,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领导没有小汽车,到哪里去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爱国华侨,送来了两辆小汽车,管车的同志首先分给毛泽东一辆,毛泽东则提出:“分车一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要照顾年纪较大的同志。”按照这个原则,他坚持一辆让管军事的朱德总司令用,一辆给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记得“延安名角”1940年8月底,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后经延安返回重庆,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回到红岩使整个气氛都改变了,大家在生活上好像也活跃起来,所有同志对他都非常尊敬爱戴。恩来同志本人对大家都很亲切,没有一点首长架子。那时,我对他不熟悉,在延安的时候听过他作报告,我们从延安新来的这批年青人在离开延安前,他和其他首长一起接见过我们,他还和我开过一句玩笑,说我是个“小广东”。有一天,我抄完急电,小鹏不在,我拿着一叠电报到恩来同志处,他很快专心地读完,抬头看见是我,有点惊愕地说:“你不是…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5周年学术讨论会上,读到艾克恩同志新近编纂出版的《延安文艺运动纪盛》一书。艾克恩同志是陕西米脂人,是在陕北这块革命老根据地土生土长,靠延安的小米哺育和延安精神鼓舞成长起来的“陕北娃”。40多年来,他由于受到延安革命文艺的熏陶和感染,走上革命道路,一直热爱和从事着党的文艺工作。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艾克恩同志怀着要“对得起英烈先辈,对得起子孙后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是如何对待高官的?栾锦萍刘少奇同志从白区回到延安在中央书记处工作。有一次,少奇正在窑洞里写《论党》,一位从前线回来的同志,来找他要待遇,争个人荣誉。少奇同志放下笔,热情地招呼他坐下来,耐心地说:"我们现在生活都很苦,全军上下官兵一律平等,都实行...  相似文献   

7.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一生艰苦朴素,遵纪守法,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许多动人事迹,成了党的精神财富。“吃饭要照镜子”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中组部开始住在延安城内,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之后,搬到北门外大约两公里处一山坡上的窑洞里。山脚下有一饭馆,名叫西北菜社,顾客很多。特别是归国华侨和国民党地区一些官员富豪的子女,跑到延安来学习,寻找抗日救国的道理,但是不习惯生活上的艰苦,经常去西北菜社解馋。那些人很有钱,每次都要许多菜,显得十分阔气,吃不完就扔掉,毫不在意,同…  相似文献   

8.
郑淑芬  李凯 《奋斗》2013,(6):28-29
正1940年秋,毛泽东对专程到杨家岭迎接他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的邓力群等4位同志意味深长地讲:"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我同周恩来同志接触中的一些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它们在某些方面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是1941年9月,党组织从延安调我到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当时,周恩来同志任南方局书记,负责国共谈判、统一战线和国统区、敌占区党的地下工作。能到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我心里十分高兴。在延安,我多次听过周恩来同志的报告,受到很大教育,对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早有所闻。我想,到重庆后,他一定会问起延安的情况。为此,我就延安的学习、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作  相似文献   

10.
陈云同志与世长辞了。他一生艰苦朴素,遵纪守法,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许多动人事迹,成了党的精神财富,下面叙述几个小故事,仅是全豹中的一个斑点。 一、“吃饭要照镜子” 延安时期,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中组部开始住在延安城内,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之后,搬到北门外大约两公里处黄土山头上的窑洞里。山脚下有一个大饭馆,名叫西北菜社,顾客很多。特别是归国华  相似文献   

11.
彭真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陈模彭真同志不幸辞世了,我作为他在延安时期工作的一个老部下,心里是很悲痛的。延安时期是彭真同志一生革命工作一个重要时期,是他进入党中央作领导工作的起点。他在延安的全部工作,我虽然不全了解,在中央党校近四年的情况,大体上还是清楚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生活了10个春秋。在延安的岁月里,他住的是延安的土窑洞,吃的是延安的小米饭,穿的是延安的粗布衣,在延安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一位老革命家的情怀,反映了他与延安人民的鱼水亲情。这些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革命和建设征途上奋进。  相似文献   

13.
陈云同志在延安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在用人提出要“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意思是  相似文献   

14.
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思想纯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都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忆董老     
张颖 《红岩春秋》2006,(4):36-38
七十年对人生来说不算短暂,有些人和事回想起来却那样清晰、历历在眼前。董必武同志——我们都亲切地称他董老,论年龄他几乎是我的祖父辈了,但我们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融洽、那样亲切,那个年代没有代沟啊!1939年5月份,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王明、博古、董必武、林伯渠等同志从延安去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他们带领了一群年轻人,从延安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我是其中的一员,时年17岁的丫头片子,虽然当时我已经去延安学习了一年多,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领导人,当年延安很受尊敬的老革命“四老”——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我一个也未曾见过面,这次机缘巧合,能随林、董二老同车去重庆,真是惊喜万分。从延安出发时共有三大卡车的人,挤得满满的,而我却一个都不认识,车停第一站时,我才看见二老从司机驾驶室下来。我十分惊奇;这么大岁数了还和我们一起坐卡车,一路颠簸,据说要走十来天哩。但见他们精神健旺,谈笑风生。我们才听说这就是董老和林老,一路上他们经常和我们这批年青人说说笑笑,特别是问到我们的家庭和到延安后的情况,并记住我们的名字,董老特别对我说,不要叫她小广东了,因为你要长大的,那就不好改正了,就叫名字吧,老人家就真记住我...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2,(6):34
在延安时,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中组部驻地附近有一家饭馆叫西北茶社,这里经常聚集一些跑到延安学习的归国华侨和国统区官员、富豪的子女,每次都点上许多菜,吃不完就扔掉。在一次群众大会上,陈云严厉地批评了随意扔掉饭菜的铺张浪费行为,他说:"延安的生活艰苦,要珍惜每一粒米一滴油,决不能糟蹋农民的血汗,有丝毫的浪费,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并提出一个总体要求就是"干部吃饭要照镜子"。  相似文献   

17.
拜年是春节的一种习俗,过年互相走动一下,拜个年,道个谢,叙个情,对于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密切关系,未偿不是一件好事。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在延安时,每到新春佳节,从主席到老百姓,从总司令到伙夫,大家都互相拜年,互相问候,互相勉励,主动征询意见,取长补短。1942年延安整风时,有些同志受到错误的处分而背上了思想包  相似文献   

18.
吃饭要照镜子延安时期,陈云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最初,中组部设在延安城内,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之后迁到北门外约两公里的一山坡上。当时,山脚下有一饭馆,名叫西北菜社。当时,一些跑到延安来学习的归国华侨和国民党地区一些官员、富豪的子女,他们过不惯艰苦的生活,常到西北菜社去“解馋”。这些人很有钱,每次都点上许多菜,吃不完就扔掉,与一般延安军民艰苦的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陈云同志大力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严厉地批评了随便扔掉饭菜的铺张浪费行为,并提出了“吃饭要照镜子”这句名言。其意思是说,不仅要把饭…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2,(6):34-34
在延安时,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中组部驻地附近有一家饭馆叫西北茶社,这里经常聚集一些跑到延安学习的归围华侨和同统区官员、富豪的子女,每次都点上许多菜,吃不完就扔掉。在一次群众大会上,陈云严厉地批评了随意扔掉饭菜的铺张浪费行为,他说:“延安的生活艰苦,要珍惜每一粒米一滴油,决不能糟蹋农民的血汗,有丝毫的浪费,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并提出一个总体要求就是“干部吃饭要照镜子”。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许多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为抗日救国先后从国民党统治区来到延安。“这些人过去都信仰革命,同志中甚至有人牺牲了,现在他们活着到了延安,大家都高兴”,“他们到延安一过边界,就匍匐在地上亲吻土地,热情的很”。①他们赞美延安“没有暴力的统治,没有政治的腐化,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