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镇工业分布是企业生产的空间组织形式.它的布局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乡镇工业本身的发展前景,而且还关系到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我省乡镇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工业地区布局很不平衡.一是我省乡镇工业布局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1990年关中5个地市乡镇工业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是农业社会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体。由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公用事业、服务业等众多的部门组成,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是国民经济的总称。所谓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是指国民经济建立和发展的根本,应有两点含义:(1)没有了它,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建立;(2)没有了它,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些部门以另一些部门的存在为前提和发展条件。从历…  相似文献   

3.
索非亚专电 保加利亚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农牧业在稳步发展。这是这里的外国记者的普遍看法。 第二次大战结束时,保经济落后,农业生产靠畜耕人拉,效率很低,农业产值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例约为65%。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40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达82%,农业产值占18%,国民收入增长了14  相似文献   

4.
在十二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总目标中,农业是战略重点之一。把农业尽快搞上去,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满足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给国民经济打个坚实的底子,是党交给我们的光荣的战略任务。这个任务是光荣、艰巨的。但是,从我们当地的实际经  相似文献   

5.
余炳良 《学理论》2010,(8):15-16,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指导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经济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善,才能实现把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大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 发展农村工业,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实行现代化,必须首先实行农村工业化。因为我国现阶段农业技术装备很低,经营规模小,务农劳动力比例过高,没有自我增长的能力,因而发展缓慢。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并制约着工业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提高。因此,加快发展农村工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解决十一亿人口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为了使我国农业真正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必须建立由国家(包括中央和地方)、集体和农民三个层次组成的新的农业投资体系,"三位一体"共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一、紧缩工业投资规模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根据一般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上以后,国家财政与农  相似文献   

8.
一、调整产业结构与保持社会稳定时下理论界都在呼吁:调整产业结构是治理整顿的当务之急。道理确实不错。但实行起来可不容易。什么叫“调整产业结构”?无非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或者说“倾斜政策”。对于当前的“瓶颈”产业,如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等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短线”,要大量输血,促其发展。对近几年畸形发展的一般加工工业,即所谓“长线”,要大力压缩。对加工工业中的高技术行业,农付产品加工行业又要适当加强。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无疑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按比例地)发展。可是用什么办法来调整呢?一是拉长短线,二是截短长线。或者分别叫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拉长短线,增量调整固然好。增者高兴,不增者  相似文献   

9.
在今后十年的发展中,要避免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就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我国建国几十年建设实践证明的一个正确方针。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过几次较大的曲折,都给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约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几倍以至几十倍。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促使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举其大者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曾经是国民经济两大支柱之一的农业,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缩减到10%以下以至3%、2%;中小型家庭农场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工业(包括矿业、建筑业)生产一度扩大,70年代以后一些传统产业萎缩,工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所缩减。第三产业(包括运输、邮电、商业、金融和各类服务性行业)急速发展,其就业人数已  相似文献   

11.
"郡县富、天下安",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层次,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承上启下的特殊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它所表现出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证明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始从自给半自给的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齐全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生产体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改革十多年来,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日益富裕,农民购买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技术装备的能力大为增强等等。所以,现在提出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条件已经具备也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好。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解决好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四川工业生产与沿海省区的差距及对策陈智一、1990年以来四川工业的发展概貌1990年以来,四川国民经济的发展继续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工业企业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抓住了机遇,促进了发展,生产高速增长,销售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分配、消费活动从依附于农业经济活动和工业经济活动的服务部门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核心产业,包括主要从事科学知识生产的研究开发部门、从事科学知识分配的教育培训与信息传输部门、从事科学知识应用的科技知识推广普及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在内的知识产业,这可以称之为知识活动的产业化趋势;同时,科学技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迅速提高,这可以称之为国民经济的知识化趋势。在上述两大趋势中,国民经济的知识化是以知识活动的产业化为基础并依赖于它的发展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这是本刊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系列专题报道的第三组。前两组报道是《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见本刊今年第21期)和《建设商品粮基地》(见本刊今年第26期)。这三组报道从不同的侧面,报道、探讨我国发展粮食生产的新情况和所面临的问题。这当然没有包括所有应当解决的问题,例如,工业支援农业、提高生产机械化和科学种田水平、改善生态条件等方面的问题,没有或很少触及。但是,这三个问题都是发展粮食生产中的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用这样大的力量,花这么多的篇幅报道发展粮食生产这一主题,是很值得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使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对发展国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报道是初步的,在有些方面,也许只是把问题提了出来,究竟怎样解决,要靠农村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要靠亿万农民、广大农村干部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实践。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粮食生产虽有很大发展,但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还必须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还要花很大的气力。千万不可有丝毫的松懈和大意。愿全社会都来关心发展粮食生产这件大事,各行各业都为发展粮食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便是我们不惜篇幅发在这一报道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7)
本文从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入手,详尽地阐述了毛泽东消灭传统小农经济,释放农业生产潜能,使广袤大地上的农民走上了农业集体合作化道路的过程。同时深入探析了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原则与经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加速我国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缩小城乡差别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但工业大而不强依然是我国工业的显著特征,走向工业强国是推进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2012年5月2g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农业问题的几点思考杨宏真马洪波一、正确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在于牢固树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包含着两个基本内容:其一,“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产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这就...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开宗明义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再次重申农业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基础论”和“首位论”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作出的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科学总结,是促使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这是我们党在五、六十年代因“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在认识和理论上一个飞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因此,“基础论…  相似文献   

20.
编者寄语     
《瞭望》1990,(49)
中国乡镇企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以后,迅猛发展起来的。如今,它创造的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占一半以上,在全国社会总产值中约占四分之一。十多年来,乡镇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传统上,中国是“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农村贫穷落后,缺乏办企业的条件。因此,乡镇企业在大发展中一拥而上时,在管理水平、技术设备、劳动力素质、原料和能源消耗、产品质量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