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商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消费需求结构与质量供给结构矛盾突出。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既有社会总需求不足;也有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成本高,名优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质量工作是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7年以来,供过于求的商品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供不应求的商品所占比重急剧下降,市场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供求关系发生了转折,表明经济运行已从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卖方市场已转向买方市场。这虽然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一次历史性变化,但是。买方市场毕竟也是一种市场的非均衡也会从另一个侧面制约经济增长。何况,我国的买方市场是一种低层次的结构性买方市场,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本文仅就扩大投资需求,特别是启动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经济结构问题近年来被突出地提到了各项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过去人们也谈论经济结构,但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总量的不足,一直掩盖着结构的不合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人们自然不会花力气去搞结构调整。进入“九五”期间,我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收到预期成效,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多年来困扰上上下下的短缺经济大为改观,“买方市场”开始取代“卖方市场”。在此情况下,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落后的弊端便日益显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主要障碍。加之,近两年…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的市场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标志就是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形成了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市场格局,出现了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不断下降、竞争异常激烈、需求不旺的局面。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当前内需不旺的原因国内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影响国内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1.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的下降是导致内需不旺的直接原因。由于受国际经济大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正处在一个调整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收入的增长也放慢了,同时人们…  相似文献   

5.
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经济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顽症。建国40多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低,但并没有出现速度与效益比翼齐飞的盛况,而是呈现“高增长低效益”的格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经济结构没有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不断调整和优化。当经济增长处在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阶段时,结构性矛盾往往被掩盖起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也极易被淡化。而当经济进入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阶段时,结构性矛盾也随之凸现出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也日益强…  相似文献   

6.
谢琦 《理论导刊》2001,(1):19-20
随着全面买方市场的出现,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的困扰。近年来,出现了市场清淡、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问题。消费需求不振既弱化了支撑经济增长的力度,又直接引至投资疲乏,带来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加重了转轨时期经济和社会矛盾,阻碍了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因而,启动国内市场,刺激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  一、当前消费市场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  从深层原因上分析,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需求不足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失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晓丽 《学理论》2009,(31):78-79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手段,对当前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我国居民消费的市场来看,存在着消费品已进入买方市场、城乡消费市场差距仍然存在、地区间消费水平差距较大等特征,所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市场的培育就成为目前要着重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荆棘 《瞭望》1998,(52)
1998年是中国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超出了人们年初的预料;今年夏天又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同时我国的经济供求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卖方市场步入买方市场,经济增长明显受到需求不足的制约。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 )关于“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的认识。一切决定于时间、地点和条件,马克思主义是有条件论。中央指出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可否作这样理解:一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2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按先富后富“两个大局”的发展趋势看,整个经济业已由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已告别了短缺经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已接近饱和。而处于相对贫穷落后地带的西部滞后于东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下,缩小东西部差距日见紧迫,形势要求必须及时把侧重面由东部转向西部。二是经过经…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的改革实践,我们终告别了商品匮乏的“短缺经济”的困扰,步入“买方市场”时代,高兴之余,严峻的现实又使人们陷入始料不及的种种困惑之中。从全国613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来看,供不应求的仅占16%,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66%;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 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近年 来,产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已基本形成,生产能力普通过剩。目前,671种工业品都过剩,全国商品房过剩8783万平方米,农产品库存大大超过正常水平,至今年8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已持续下降了23个月,还将继续下降。总之,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在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通过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势在必行。 与其它西方发达国家比,中国经济摆脱当前的萧条,具有西方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强大的国内农…  相似文献   

12.
商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目前,买方市场格局在我国已初步形成,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巴经由生产领域转移到了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从而使商业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商业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但是,由于各类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各自的具体形态和运行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实现形式也就互不相同,各有差异。商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尽管与其他产业有共性的一面,但更有其特殊的内涵和切入点。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市场正在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从供需的角度看,买方市场正在逐步替代卖方市场,从而导致“短缺经济”的终结和消费趋向成熟;从产业组织角度看,因受同业竞争者的压力和垄断高额利润的驱使,资本正向着骨干、优势的大公司、大集团聚合,市场结构也由此从...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两年的积极宏观调控政策,使我国基本适应了摆脱短缺经济之后的新形势;亚洲经济复苏.使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也会比去年有所增长。今年我国经济面临更为有利的环境。预计今年GDP增长可达到7.7%以上,并有可能达到8%左右。在均衡时期,经济较快增长必须建立在经济结构较大调整的基础上,这对经济增长质且、尤其是投资质量提出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继续扩大国内需求、加大刺激国内需求力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本文拟就扩大内需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一、扩大投资规模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增加投资是各国政府惯用的刺激经济回升的重要手段。在目前我国出现买方市场、居民收入增幅减缓的情况下,增加投资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增加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当今世界,国际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就是各大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实施大集团战略,对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带动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及促进经济增长具…  相似文献   

16.
经济活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状况,就供需关系而言,已经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市场生存环境更加严峻。另一方面,就市场制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更加完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获得了更优的外部环境支持。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处于攻坚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小企业较早完成市场化改造获得的效率优势,同时规范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充分利用小企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和…  相似文献   

17.
一、消费热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 ,我国的消费体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传统的供给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 ,卖方市场让位于买方市场 ,生产者主权也让位于消费者主权。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积极寻找和培育我国城乡今后的消费热点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有以下重要意义。①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市场经济是市场取向 ,生产者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意愿和爱好。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  相似文献   

18.
一、我省农业已率先进入发展新阶段,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卖难标志着我省农业已由长期短缺经济逐步转变为剩余经济  以农产品的社会供求状况为标准,我省农业发展可划分为两大阶段。1984年以前是农业短缺经济时期,以1984年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卖粮难为信号,我省农业逐步进入了剩余经济阶段。对我省农业形势的这一基本认识,主要依据四点。其一,我省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跨跃式增长,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达到600亿斤,比1984年翻了一番,每增加100亿斤所用的时…  相似文献   

19.
梁盾 《瞭望》1992,(21)
从这期开始,本刊开辟了一个新栏目——《企业走向市场》。顾名思义,这个栏目就是介绍企业在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贴近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秘诀和绝招,进一步弄清楚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本来是很明白的。在商品经济下,两者同生共存,结伴相随,须臾难离。在产品经济下,两者关系被扭曲了。一段时间内,由于对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两者关系模糊了,造成市场疲软,大批压库。 现在这些问题已经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取得共识了。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企业就是以生产商品为直接目的。而有商品经济就有交换,就有市场,企业生产的商品也只有在市场上才能实现其价值,并通过市场价格波动的信号,及时采取措施,促使自己的经营行为更有效率,以取得最佳效益。因此,企业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商品市场,而且面对要素市场,即包括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劳务、房地产等等市场。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还面临着如何由商品市场逐步转向要素市场,以及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命题。 由此可见,市场不仅仅是买方和卖方自由交易的场所,而且是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工程。对于企业家来说,市场有时象上帝,有时如魔鬼,有险滩,也有机遇。个中的关节虽然扑朔迷离,但认真探究,仍有成律可循。 下边发表的  相似文献   

20.
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因素,是使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它体现了生产的目的和生产的效果,对于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具有指示和测评的作用,从而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GDP增长中的60%左右由消费拉动,消费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发展来说更是举足轻重。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清淡,有效需求不足成了我国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