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华侨华人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国内发表的专著论文不胜枚举,但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成果却非常有限,尤其缺乏研究专著。范若兰博士的新作《移民、性别与华人社会: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1929-1941)》(以下简称《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的出版,对华侨华人妇女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马来亚华人妇女研究》是国内研究华侨华人妇女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华侨华人妇女研究上的空白。以往研究中对作为华侨华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华侨华人妇女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传统的历史研究大多数从男性视…  相似文献   

2.
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移民研究是当前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已进入更广阔的国际移民研究视野。多学科的交叉性综合研究成为当代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趋势。当前,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是国际移民潮中引人注目的一支。从欧洲华侨华人研究到欧洲的大陆新移民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所建树,但还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说的华人新移民,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局势的变化,在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区出现的新的华人移民群体。他们人数众多,分布面广,不论是对所在国还是对当地的华侨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些与战前华人移民有很大不同的移民群体,他们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正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许多学者的兴趣和重视。本文拟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对这些华人新移民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祎 《八桂侨刊》2015,(3):72-76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抗战史学界和华侨华人历史学界开始重视和加强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苏联华侨华人是全世界华侨华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俄两国专家学者也对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研究,不仅在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文章,而且也有相关书籍出版。但根据已发表作品显示,有关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研究作品有限,研究学者也有限。研究内容主要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共领导人子女和参加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军人为主,对普通华侨华人群体在当时的活动和抗战情况研究有限。对苏联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尚有很多内容值得专家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略论非法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大陆海外新移民中,有一些是非法移民,人数大约在15~20万人之间。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非法移民人数虽少,但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危害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安定,损害了海外侨胞的声誉;同时给侨乡社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海 《八桂侨刊》2000,(4):62-62
2000年12月6日至8日,暨南大学第一届海外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该校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的学者以及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者共9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116篇,其内容涉及华侨华人的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侨乡、新移民等方面。这次会议,是继1996年11月在厦门召开的华侨华人问题国际学术大会之后,在中国大陆召开的这一研究领域的又一次国际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7.
丰富的侨力资源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之一。唐宋时期,就开始有闽人出海经商或移居东南亚和日本,明清时期福建人移民东南亚形成高潮。得沿海交通之便,福建是中国对外开放交流和向海外移民较早较多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福建人走出国门,移居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据2006年侨情调查不完全统计,福建籍华侨华人有1260多万,其中,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新华侨华人有110多万,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美国参众两院相继就排华问题向美国华侨华人社会道歉,引发关于排华对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排华对华侨华人已经没有心理影响了,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纠结于道歉本身就说明排华心理阴影依旧,甚至连带影响他们同当地及中国的关系。本研究据此进行了田野调查,结论是:到目前为止,由排华所带给美国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或者说影响非常有限,仅存在于少数群体之中,对他们与当地社会及中国的关系也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1990年8月,我国同印尼复交,中断了近1/4世纪的印尼华侨华人同我国的关系,又重新逐步活跃起来。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当地华人同中国的关系自然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复交前后华侨华人同中国各方面的关系。 认同中国时期:关系密切 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荷印政权和苏加诺政府时期对华侨华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中国政府在1955年以前实行争取华侨的政策,因而此阶段是印尼华侨华人认同中国的时期。 华侨认同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中国在海外的移民。历史形成的血缘地缘、同种同文、乡情族谊等关系使华侨难以割断同中国故土的联系,何况,“我国的移民是‘暂居性’,  相似文献   

10.
2015年9月25日至28日,“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武汉市侨务办公室、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召开.来自丹麦、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华侨华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主题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展开,着重从华侨华人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华侨华人与国际移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华人在南非的历史,结合对南非老华侨以及中国大陆新移民的个案访谈,分析了南非华人族群内部的老华侨与新移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大陆新移民与南非老侨之间的互动有限,双方居住分散、语言隔阂、职业隔离、价值观存在差异。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受教育水平有差异,南非华人内部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华侨华人的研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随新疆侨务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疆华侨华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起步阶段,因改革开放,始有专门研究;第二阶段,国家侨务机构重视,专门研究面广,相关研究增加;第三阶段,国家更加开放,新疆更受重视,专门研究进一步增加,中亚维吾尔人和东干人研究面扩大,对由新疆移居中亚的哈萨克族新移民研究较为深入。目前新疆海外侨情又有诸多新变化。新疆华侨华人的研究,作为研究的主体,其科学规范的严谨性还不够。因此,要加大研究力度,与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相适应,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黎力 《八桂侨刊》2021,(1):78-8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得到极大重视,呈现出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新面貌。但由于华侨华人地区分布广泛,研究领域众多,因而研究布局极不平衡。有的地区、领域趋近饱和,有的则依旧十分薄弱,加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的侨情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侨华人的研究亦需进一步跟进研究。美洲地区(含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是多年来华侨华人研究较为繁荣和成果较多的地区,也是急需跟进刷新的地区,尤其是拉丁美洲的中国新移民研究十分薄弱,急需充实。《世界华侨华人通史:美洲卷》(上下卷)(下文简称为《美洲卷》)一书的出版,是高伟浓教授多年来不辞劳苦、默默耕耘而撰写的又一力作。这部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添了大量新材料,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有效地刷新和填补了美洲地区华侨华人研究,尤其是中国关于这一地区新移民研究的空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高教授长期从事东南亚地区和美洲地区的华侨华人研究,笔耕不辍,新作不断,在《美洲卷》之前已出版了《世界华侨华人通史:东南亚卷》(上下卷)①、《在海之隅:委内瑞拉与荷属加勒比地区的华侨》(上下卷)②等著作。《美洲卷》的出版,为后人对国别和区域华侨华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约90%聚居在东南亚各地。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变化成为海外华侨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它代表海外华侨华人的动向。所以研究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代表性。本文在剖析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时,侧重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 一、落地生根:海外华侨社会的根本性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南亚各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各国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发展民族经济以巩固政治独立,对华侨及其资本采取同化与融合的政策。与此同时,华侨的祖籍国——中国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尤其土地改革没收了部分华侨的土地和房屋,将一些华  相似文献   

15.
作(译)者报名年月日版一、综述黄炎子孙放异彩廖承志家族与中国侨务华裔科学家参与研究“挑战者”号爆 炸原因简介几位国际知名华裔人士华侨与空军的故事华裔妇女名人集锦“玉颜不见空死处”:杨贵妃也是华侨?华人亿万富翁挥军海外中国华侨史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华侨、华人历史研讨会华侨.历史源远流长:华侨的出国雅棠星逞日报文汇报1986、1986、1、21吵1、21⑦张嘉中韩志鹏英丽谁译巫乐华巫乐华闻风子琪陈江炎石海外新华人社会的形成取向华人的根一一华侨的故事研讨华侨历史的新转折关于海外华人“向心力”的问题华人是问题最少的少数民族孙中…  相似文献   

16.
莫光木 《前沿》2012,(14):169-170
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华文报刊被称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二战以来,由于国际移民环境与美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美国华人社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华侨华人社团也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本文从原因、性质、功能的转变等角度分析二战后美国华侨华人社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以美国华人和印度人为例,分析全球化时代移民对祖籍国日益重要的影响。希望通过这种比较分析,能进一步加深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是“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人;凡是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能看到侨刊乡讯”。的确,中华民族历代都有一些人走出神州大地,迁徙到世界各地。目前,分布于海外的华侨、华人已达Z000多万人。自so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华侨回国探亲、旅游、投资,海外华侨、华人的整体经济实力也得到大幅度的增强。在许多国家,华侨、华人已由昔日“默默的”少数群体变成为引人注目的和活跃的族群。相比之下,侨刊乡讯却较少被人注意,似乎是不登大雅之堂。然而事实上,它们不…  相似文献   

19.
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话题在众多学者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近年来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研究不断增加并且深化,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侨华人的潜力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侨华人的作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华侨华人的影响分析.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新移民的特点及工作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州统战》2003,(12):28-29
“新移民”主要是相对于老一辈华侨华人而言,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国大陆移居国外并取得长期居住权和加入当地国籍的华侨华人。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市通过婚姻、亲友团聚、继承遗产、留学和投资经商等多种合法途径,移居他国的新移民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有3600多人,加上眷属有2万多人。其中留学者有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亚、欧洲和东南亚;经商的有2000多人。做好新移民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做好新移民工作的重要性。新移民经过多年奋斗,大多在居住国安居乐业,不少人在政界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