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0,(10):44-44
书院始创于唐代。开元六年(718年)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备顾问应对。大顺中江州陈氏立东佳书堂,亦称义门书院,供子弟修学。贞元中,李渤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南唐时,就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称为庐山国学。宋初改称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由于政府支持鼓励,书院大兴。元代全国有书院二百多所,路、州、府皆有,开始成为科举预习场所。明代由于书院在讲学中多议朝政,屡遭禁毁。清代书院发展至数千所,多以应举为目的。废科举后,大多改为学堂。  相似文献   

2.
艺术长廊     
【院体】宋太祖时曾置御书院,书院成员都是学习王羲之的字,以用于书写当时朝廷的各种文告敕令。这种字,体轻势弱,多呆板无神,了无神韵,人称“院体”。后来,人们不管其书者为谁,书为何体,凡无骨力、无神韵的书法皆被人称为“院体”。故这一书法术语一般含有贬意。  相似文献   

3.
正清朝年间,青海设有三川书院、青海书院、凤山书院、河阴书院、崇山书院、五峰书院、泰兴书院等。凤山书院是清代远近闻名的河湟地区"四大书院"之一。凤山书院位于青海乐都,原名乐都书院。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何泽著建于碾伯城西隅,旋废为圃。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冯爔重建于城东厢文昌宫旁,因其地背倚凤凰山,乃更名"凤山"。前为厅舍,古树荫翳,花竹丛植;后为圃,榆杏交柯,环境幽美。凤山书院以书院为"国家培才之地",招收汉、土、藏、回等民族学生,延请名师授课,敦勉弟子"习诗书,亲师友,励名节",采取讲学结合  相似文献   

4.
《党政干部论坛》2007,(2):F0004-F0004
1783年房县建立"穆清书院",挑选县内品学皆优的秀才或县试合格看入院研习功课,以应乡试(考举人)之需。1938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一批有识之士在"穆清书院"基础上筹建了"私立房县穆清中学",1940年更名为"诚公中学",1949年秋,学校奉命改为"两郧第二联合中学",1950年改名为"湖北省房县初级中学",1956年,定名为"房县第一中学",1983年被省教委命名为"省级重点中学",2006年6月学校被十堰市教育督导室、十堰市教育局授予"十堰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居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同类学校前列,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绍兴文理学院以参与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开始了书院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1年,试点建设以绍籍名人命名的阳明书院、东山书院、羲之书院,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2012年6月,学校成功承办浙江省高校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现  相似文献   

6.
正白鹿洞书院概况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庐山市北9公里处。它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以悠久的历史、幽静的环境、宽敞的殿堂、严谨的教规而享誉天下,曾被推崇为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书院大省,从唐朝书院萌芽时候开始,江西的书院无论从时间还是数量上都领先全国。江西最早也是全国首批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是桂岩书院,属于幸氏家族书院。江西家族书院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和较大的社会影响促进了中国书院的发展成熟,在书院发展的早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长河中,古代书院曾经对社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铁岭银冈书院是东北地区清代建院最早的书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东北地区的文化历史中发挥了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经典等学术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铁岭银行书院在当代发挥的作用呈现式微态势,存在着书院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缺乏传承国学文化的学术氛围、书院文化的德育价值尚待开发以及研究书院文化的科研人才紧缺等发展问题。鉴于此,从凸显书院的东北地域特色、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挖掘书院精神的德育价值以及推动书院的内涵式发展四个方面探索铁岭银冈书院发展的转型路径,这对于促进书院的文化建设以及推进中国古代书院的复兴具有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万宇  徐雁平 《唯实》2014,(5):84-86
<正>中国书院是一种历时近千年的独特教育机构,始于藏书之所,之后自然成为读书之处。在士人们聚而读书,相互质疑问难,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讲学之风勃兴,读书讲学、教授课徒,逐渐发展成为书院。清人有言:"交友以自大其身,造士以求自身之不朽。"交友造士的适宜场所首推书院。两宋时期见诸于史载的书院有203所,可谓书院的始兴时期。自宋以后,历元、明、清三朝,书院不断得到发展。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明谕"改书院为学堂"。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制度完备、影响深远的中国书院  相似文献   

10.
书院制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书院制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在社区模式构造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育人环境、多元主题活动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多维需求、专职思政工作者生活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三个层面达成了可能性。因此,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标线,将拓展主题活动与发挥仪式育人相结合;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将文化育人与涵育文化自信相融合;坚持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引线,将书院闭环教育与网络开放空间相接合等方面进行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平凉有书院始于明初.在明清两代,平凉境内先后创办了13所书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7所. 阿阳书院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知州祝祥在静宁州城隍庙西创建陇干书院,不久即废.至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静宁知州黄廷钰复建陇干书院于州署东侧,即今静宁县委所在地.院门向南,有“正谊堂”“托素轩”“洗心亭”等建筑.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知州王烜捐资置学田,重修陇干书院.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知州王赐均用700重金买田数十亩,建“亦乐园”,改陇干书院为“亦乐园书院”.他亲自教授,又捐资以供膏火,一时间,士子云集,文风大变.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知州余泽春补修后,更名为阿阳书院.  相似文献   

12.
熊洪斌 《当代贵州》2012,(36):38-39
笔山书院孕育一代人才,书院弟子中,经由笔山书院,以公私费用出国留学者,在清末民初达30多人,是全省之冠。  相似文献   

13.
现代书院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的新手段,陆续在各类高校实施。制定适合高职院校的运行有序、管理有方、培养有功的书院制实施方案,是高职院校进行书院制改革的前提。文章从书院的功能定位、育人目标出发,对高职院校现代书院制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黄三畅 《新湘评论》2014,(19):51-53
建于清代的观澜书院坐落于武冈州高沙镇(今洞口高沙镇云峰村)蓼水南岸,观澜书院之得名,缘于书院前的高沙八景之一的"观澜涌月"和始建于明代的观澜桥。书院左右和后面是林木葱郁的云峰环拱,环境清静优美,实在是个读书求学的好地方。清代,武冈书院众多,较为人称道的有鳌山书院、观澜书院、紫阳书院、襟江书院、峡江书院、青云书院等九所,观澜书院是其中之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封龙书院     
封龙书院是河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坐落在封龙山中,现已在原址上进行了复建,书院为三门四合院,建筑以书院最为鼎盛的宋元时期风格为主。据《后汉书·伏恭传》记载:迁常山太守,敦修学校,教授不辍,并注解《齐诗》。同一时期,汉明帝刘庄的启蒙老师李躬曾讲学于此,书院有庙宇式讲堂、天然式读书窑洞等,院内尚有清泉两眼,一日蒙泉,水清且甜,是书院饮炊之水源:另一日墨池,又称洗笔池,池水墨黑如漆,相传为莘莘学子洗笔之处:至唐代,  相似文献   

16.
柯征 《唯实》2014,(11)
高校师生关系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借鉴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理念以及国外住宿学院制的管理模式,逐步探索现代书院制办学经验以构建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明确现代书院制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目标,多渠道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作为湖湘文化传承地和见证者的系列地方书院中,平江的天岳书院,它的历史绝对算不上悠久,比起岳麓书院来晚建了九百多年。作为书院,天岳书院确实没有什么亮点,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然而,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书院里,发生了许多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书院烙上了深深的红色印记,造就了天岳书院永远的光荣,于是,今天的天岳书院成为了一个历史不应该忘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宁夏的书院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14):45-46
书院的办学方式是儒学教育的发展,但仍然属于儒学教育的范畴。宁夏的书院,明代以前不详,现能查到的资料表明,明朝正德年间宁夏开始试办书院。明清两代,宁夏书院从小到大,由少到多,不断壮大。明朝宁夏著名的书院有养正书院(更名揆文书院)和朔方书院。  相似文献   

19.
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渌江书院、濂溪书院、安陵书院、石山书院……一座座书院,如闪烁的繁星,点亮湖南历史长河的苍穹;如星星之火,燃起湖湘文化的熊熊大火。在这绵延千年的书院,我们仿佛能听见张栻、朱熹开坛会讲,弦歌历经千年而不绝;仿佛能看见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9,(10):119-119
这几年,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形态再次兴起。在山东,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创办了“万松浦书院”,另外还有“尼山圣源书院”;在陕西,有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领头的“白鹿书院”;在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开办了“北洋书院”;在贵州,学者蒋庆创办了“阳明精舍”;在江苏,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更是声名远扬:而在长沙,唯一绵延至今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另三个为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讲坛热度同样是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