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石品 《当代党员》2011,(4):27-28
孔子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困扰拉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多年的“拉美陷阱”和最近“埃及危机”的产生,其根源就在于贫富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2.
蒋逢轩 《奋斗》2003,(10):56-56
人的心理不平衡、委屈、冤枉。进而气愤、急眼……一般都是因遭遇了不公,真的不公或自以为的不公。古有“不惠寡,患不均”说,我看严格讲该是“不患寡,患不公”。那么为官者的公正廉明主持公道。便是人们所巴望、赞扬的。连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中都发感慨:“这样的公正严明,执法如山,人民怎能不信  相似文献   

3.
值得注意的领导者『搞平衡』现象□彦页“物不患寡,而患不均”。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均衡观念开始渗入许多领导决策之中,领导者“搞平衡”现象在不少地区和部门表现比较突出,甚或有愈演愈烈之势。形形式式的“搞平衡”任用干部“搞平衡”。某局老王与老张同为人秘科副科...  相似文献   

4.
“高薪养廉”,这是个既新又老的话题,至今人们仍在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每一次调资增薪,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怀疑者亦有之。《白氏长庆集·使官吏清廉》中说:“臣闻为国者,皆患吏之贪,而不知其贪之道也;皆欲吏之清,而不知清之由也。臣以为去贪致清者,在乎厚其禄,均其俸而已。”白居易认为治国者,都以官吏贪污为患,但却不清楚官吏贪污的根源“在于禄不均而俸不足”,以致官长侵吞下吏,下吏侵吞百姓,尽管日用刑罚也不可能惩贪劝清。我认为,“厚其禄”有助于官员廉洁,但“均其俸”更重要,不患寡而患不均。本文试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商讨。其一,…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那就是政府的良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收入分配自古以来事关社稷民生,如今我国的国民财富总量已雄踞世界第三,分好财富的问题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义利观对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着极深远的影响。在孔子看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肯定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求富疾贫是人的天性;他肯定了“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的行为准则,要求在求利时摆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他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主张平均、平等的思想。以现代的新视角来观照孔子的义利观,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在规定性,为现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首先,我们要建立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心工作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要求现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并且促进它的发展。我们要大力破除传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求…  相似文献   

8.
共享,即共同享有。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水平上,对共享发展的认识和诉求也会不同。古人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苟富贵,勿相忘”。这是古代中国人关于共享观念的朴素认识。  相似文献   

9.
“物不患寡,而患不均”.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均衡观念开始渗入许多领导决策之中,领导者“搞平衡”现象在不少地区和部门表现比较突出,甚或有愈演愈烈之势.形形式式的“搞平衡”任用干部“搞平衡”.某局老王与老张同为人秘科副科长,且资历也差不多,原科长调走后,局领导对新科长人选确定煞费心机,二者选一,左右为难,最终只好把人秘科一劈为二,老王当人事科长,老张当秘书科长,正好扯平了,皆大欢喜.近年来,人口不足百万.副科级以上干部愈千的县(市)有增无减.难怪老百姓说:如今带“环”(即括号)的干部越来越多了.这里除因工作需要的自然因素外,部分领导者在任用干部过程中“搞平衡”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评奖选优“搞平衡”.评奖选优本应是树立典型、弘扬先进的有效措施,但这种激励措施在某些  相似文献   

10.
留一份清醒     
在一个有利益紧跟着便有了纷争的地方,每日所闻所见的一些事千头万绪归根结底便可以和“利”挂得上勾。试想一下,“利”这个东西,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于是,如同平静的池塘里投入一颗石子,荡起的涟漪及到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疑似”     
世间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但相似的事物却多得很。自古以来,就常有人谈论这些事。“吕氏春秋”上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宝剑)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这是不能不“加虑”的。许多恶劣的东西,就常常隐藏在好事物中间,装模作样,迷惑视听。“鱼目”可以“混珠”,假货试图充真;杂草常  相似文献   

12.
“全面夺权”时期的“斗批改”思想理路呈现多条脉络并进的复杂格局.继续批“资反路线”与“社会的斗、批、改”在1967年初发生着冲突;夺权、大联合、三结合和“革命大批判”均与“斗批改”产生着独立或整体的思想联系;“斗私批修”则象征着“斗批改”思想的精神与道德路向;“改”的内容和元素也在逐步增长中.“全面夺权”时期在“斗批改...  相似文献   

13.
曾金胜 《廉政瞭望》2003,(12):13-14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到,中国农村的政权是“食之者众。生之者寡”。这指的是目前乡镇数量过多,内设机构庞杂、干部严重超编,“大政府、小社会”的结构争农民不堪负荷。  相似文献   

14.
颜玉华 《奋斗》2007,(4):63-63
养狗、管狗、治理“狗患”是世界性的话题。目前我国城乡正在大力探索和治理“狗患”.让我们来看看国外是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质,是要改革农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最重要的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中国古代《大学》一文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有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多达5700人。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6.
李泉 《党课》2013,(12):68-69
古人曰:“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品德崇高至关重要。作为领导干部来讲,要做到洁身自好,保持良好的品行和作风,就必须常备“六盆水”,荡涤灰尘,永葆纯洁性。  相似文献   

17.
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本书,所不同的是,有的是“百科全书”,与之接触能使人增长知识,明晓事理;有的是“专著”,在某个方面可以为人师,为人表;有的则是一本内容空泛,用处不大的书……此言极是。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更是一本书。这本“书”拥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就是这个单位群众的“必读书”。群众多半从领导的讲话、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读出领导者境界的高低、知识的博寡、能力的强弱和形象的好坏。而且,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他那本“书”的读者面就越大,昭示力就越强。有时一次…  相似文献   

18.
唐娟 《廉政瞭望》2003,(12):9-11
一年前,朱镕基在记者会上说,农民生活困难是他“很头痛的事情”。新任总理温家宝也在记者会上说,农村“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农民负担过重。近年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中央政府大刀阔斧进行了全国乡镇大撤并。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了月中旬。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时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由此我想到了与“两个务必”息患相关的“三个对谈”  相似文献   

20.
100多年前,林则徐面对鸦片烟毒之患,发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誓愿。100多年后,面对着卷土重来的毒品幽灵,一名普通的警察,隐姓埋名周旋于贩毒集团,游走在生死两极的传奇经历,又让他当之无愧地成为英雄。虽没有慷慨壮烈的话语,但他心中却始终牢记着一个生死不悔的选择:“我是警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