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华盖创意近年来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持续的维权风暴,被媒体人称为"华盖风暴"。通过研究分析近三年来出现的华盖维权案件,可以发现不同的法院对于类似案件的焦点分析及认定存在很多分歧。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是我国企业避免卷入"华盖风暴"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8年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件有以下特点:我国企业或主动维权或勇于应对海外企业各类诉讼及"337调查",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积累经验,胜诉案件增多;国内知识产权案件最终以调解、和解形式结案增多,既显示执法司法部门的努力,又反映出涉诉当事人维权更加理性,务实;法院认定驰名商标更加慎重,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关于商品通用名称认定案件增多,关系到行业健康发展;新类型案件更加注重实际经济效益,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在实践中不断扩展;司法认定手段更新……本篇仍旧以商标权纠纷案件、专利权纠纷案件、著作权纠纷案件以及不正当竞争等其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顺序对案件进行回顾,所选案件均为至少一审审结案件。囿于作者水平及公开报道资料所限,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件可能没有收入,是为遗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权利人面对境外的侵害者侵害其享有的知识产权时,根据这类案件的特点,直接表现的侵权行为地以及被告的住所地均在我国境外.权利人欲向侵害人提起诉讼,不得不考虑到境外法院提起诉讼.而在境外提起诉讼高昂的律师费、案件受理费、语言上的障碍、境外诉讼长达几年的时间成本等等一系列的难题迫使权利人不得不放弃维权.其实,权利人完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包括行使诉讼程序权利,选择在国内进行诉讼,降低维权成本.  相似文献   

4.
依法保护在先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2000-2004年我院权利冲突案件审理的基本情况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是指在同一客体上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式上合法的知识产权,从而导致不同主体在同一时间、地域行使权利时发生冲突。依此标准,我们对近5年来所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据统计,我院共受理权利冲突案件21件,已经审结20件。这些案件具有如下特点:权利冲突的类型较为广泛、全面。既有涉及相同权利之间冲突的案件,但更多的涉及不同权利之间的冲突,包括商标专用权与企业名称权中的商号权,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使用权,著作权以及地名使用权之间的冲突,专利权…  相似文献   

5.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从维稳角度提出的概念,是涉及众多经济利益受损群体,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经济犯罪行为.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的权利包括参与人在涉足该类案件前的财产权利即原权利和利益受损群体寻求救济的权利即派生权利.要做到精确维权和依法维权,必须明确原权利维权主体的范围,明确国家机关的辅助维权地位.要鼓励利益受损群体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维权,制裁和避免极端的维权方式.要正确认识维权与维稳的关系,正确看待政府在维权过程中的作用,对现行“先刑事后民事”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同时实现维权与维稳法律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上年涉及公司企业的典型案件进行回顾是本刊惯例.本次仍将知识产权案件单独成篇。2010年的典型知识产权案件有以下特点:涉及网络的纠纷在知识产权各个领域都有体现.所占比例较大;国外公司在国内维权案件较之以往有所减少.说明我国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竞争白热化.各种不正当竞争案件上升.冲击商业诚信底线;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财产性权利,对某一类创造是否能成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不是去深究其性质,而是探讨其保护价值。"字体与字库"的保护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也是"利益平衡"。其实字体与字库保护的问题已非一朝一夕了,方正公司的维权也已持续多年。从针对专门开发字库软件的潍坊文星公司,再到  相似文献   

8.
侵权案件是知识产权审判的重点,如何正确适用法律认定侵权行为是审理该类案件的关键。青岛市两级法院遵循的原则是:以权利法定原则为前提;侵权赔偿责任的承担以过错原则为主,过错推定原则为补充;在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中,遵守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或双边协定,平等地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法律尚没有明确规定的案件,依照有关法律原则、本着"三个有利于"原则慎重地予以审理。  (一)坚持权利法定原则,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审理各类侵权案件。 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中经法律直接确认的权利,只有经国家法律直接确认并予以法律保…  相似文献   

9.
技术标准中的“必要专利”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海生 《知识产权》2009,19(2):35-39
"必要专利"的认定是技术标准实施和相关专利许可中的首要问题,是实现公平、合理专利许可的基础."必要专利"的认定应当考虑技术因素、法律因素,但不应考虑商业因素.虽然目前的许可实践中是由专利权人、专利许可组织或他们聘请的技术专家认定"必要专利",但由标准化组织承担鉴定"必要专利"及其法律有效性和保护范围的责任应该是最佳选择.当然,这些认定并不具有法律上的最终效力.法院在审理专利许可合同纠纷等案件的过程中有权利对专利技术是否构成特定技术标准的"必要专利"做出事实认定.  相似文献   

10.
对上年涉及公司企业的典型案件进行回顾是本刊惯例.同前几年一样。本次仍旧将知识产权案件单独成篇。2009年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件有以下特点:涉及网络的知识产权案件激增。尤其是网络视频传播侵权案件频发受到广泛关注;涉外、涉台港澳在华知识产权诉讼向纵深发展。重点转向市场占有性强的公司企业。维权更加深入;知识产权诉讼理性维权明显.双方握手言和、共同开拓市场案件增加:有关司法解释出台后.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明显谨慎;商标行政案件增多……本篇仍旧以商标权纠纷案件、专利权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1.
一、著作权案件收、结概况  1995年 4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同时也组建了知识产权庭。在知识产权庭的审判工作中,著作权案件的审理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和其它知识产权案件相比,著作权案件审结数量较高,处理上也有较成型的办法和思路。知识产权庭收、审的著作权案件在类型上呈多样化趋势。从案件性质上看,包括著作权侵权案件、著作权合同案件以及著作权权属案件;从权利种类上看,包括涉及文字作品案件、软件作品案件、音像作品案件、美术作品案件、地图作品案件等;从权利主体上看,即有涉及作者的权利的案件,也有涉及出版者…  相似文献   

12.
《山东审判》2015,(1):106-108,14
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人民法院居于重要地位,但知识产权案件审理过程复杂,审限过长,生效裁判难以及时执行到位,导致当事人经济负担过重,维权成本过高,影响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降低维权成本成为知识产权审判亟待解决的问题。泰安中院自2004年3月取得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管辖权以来,受理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案件类型日趋多样化,在惩戒侵权行为、保护  相似文献   

13.
由于测量错误,镇政府在办土地证时一时出错。为此,当事人多方奔走,强烈要求给予纠正,可却迟迟未能得到具体回复。百般无奈之下,年近半百、憨厚朴实的庄稼汉李光玉只得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将镇政府告上了法庭。2007年7月23日,经涡阳县人民法院审理,这起"民告官"的维权案件终于有了结果:一审判决镇政府败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年不断制定法规、政策、规划,加大专利权保护,这些保护制度无疑加大了对专利权人的保护力度,相应的也削弱了站在"对立面"的专利被告权利,但被控涉嫌侵权不等于专利侵权,且由于国内存在大量的"不以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申请专利,容易被专利权滥用者以维权之名行敲诈之实,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愿景背道而驰.专利权人维权存在一定的举...  相似文献   

15.
深圳两级法院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审判体制改革。在该新审判体制下,截至2013年3月15日,全市两级法院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0004件,审结18845件;其中,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7030件,审结16057件,新收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122件,审结1069件,新收一审行政案件9件,审结8件,行政非诉审查案件2件。重大知识产权案件不断涌现,比如,美国苹果公司、IP公司诉深  相似文献   

16.
对上年涉及公司企业的典型案件进行回顾是本刊惯例。同前两年一样。本次仍旧将知识产权案件单独成篇。2007年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件有以下特点:涉外、涉台港澳知识产权诉讼增多,打假案件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我国企业勇于应对海外企业,依法维权。不乏成功案例;新类型的案件不断出现。一些案件因社会影响面广、涉及多方面经济利益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行业类案件集中,如汽车、餐饮服务行业;维权更加注重细节,如瓶贴、包装盒成维权切入点;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增多;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增多……本篇仍旧以商标权纠纷案件.专利权纠纷案件、著作权纠纷案件以及不正当竞争等其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顺序对案件进行回顾,所选案件均为至少一审审结案件。囿于作者水平及公开报道资料所限。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件可能没有收入本篇,是为遗憾。  相似文献   

17.
看了某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渤2"案件的纪录片后,对法庭的审判活动无非议.但对辩护人的席位上写的"弁护人"三字却有一点看法."辩"按照现在的解释是辩论、争论、分辩."辩护"是指提出事实、理由来申辩."辩护人"是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根据事实和法律,  相似文献   

18.
刘红 《知识产权》2004,14(6):41-44
权利冲突在法学领域中几乎无处不在.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是指不同法律权利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为经法定程序取得的在后权利侵犯他人合法的在先权利而发生的冲突.我国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始于80年代,以杨沫"名誉侵权纠纷案"为序由,拉开了著作权与名誉权权利冲突的帷幕.1此后不久,由中国美术学院在北京美术馆主办的"人体艺术大展",又上演了被展作品部分模特控告主办者侵犯其名誉权的剧目.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发展至今,各种权利间的冲突以及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解决的途径也已有诸多探索.本文着重借助有学者提出的两种解决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一种是以制度化的方式或规则的方式;另一种则是衡平的方式.2前者是指以宪法或成文法的规则将权利规定下来,并通过立法确立为原则.后者则是法官针对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合乎情理的处理,这里没有制度化的配置,而只有个案中的"利益"配置.  相似文献   

19.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兼评“公平竞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包括保护主体和保护客体.其保护主体为竞争者、消费者、其他市场参与者和公众;其保护客体为法益,即通过禁止性条款或一般条款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接或间接保护多种主体的法益,并不创设完全独占权.退而言之,即便创设"公平竞争权利",该权利也只是一种"不完全独占权"或"框架权",不能积极行使,只能消极防卫."公平竞争权"的设立使受保护主体单一化,会窒息公平竞争并导致知识产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涉及公司企业的新类型案件领域较为集中,突出表现在公司内部诉讼、网络侵权、消费者维权领域等;法院审判更加注重利益衡量,注重社会实质公平;消费者维权着眼点更加细微,索赔更趋理性;个人通过网络发文乃至签名等形式引起的侵权纠纷增势迅速。知识产权典型案件已单独成文刊发于本刊今年第1期。本文所选案件均为至少一审审结案件。囿于公开报道资料及作者水平所限,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件可能没有收入,是为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