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国”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基于“以人为本”确定依法治国的目的性价值及“以人为本”思想有助于真正推动法治的实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崔自铎 《理论前沿》2006,(24):13-14
本文对“以人为本”的内涵、本质、针对性和歪曲形式,对“以人为本”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关系,对“以人为本”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关系,以及“以人为本”对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进行了阐发。  相似文献   

3.
徐斌  宋晓明 《理论前沿》2004,19(24):17-1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而且也是社会一切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对于究竟为什么应坚持“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等问题还存在很多混乱思想,有必要澄清。1.“以人为本”体现“人是目的”和“人是手段”的统一。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以物为本是对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可以说是神本时代,人们相信,人们的权利是上帝赋予的,人的价值不在人自身,而在于上帝,…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野中,"以人为本"中的"人"有三层涵义,即"人"是人类、"人"是现实的个人、"人"是指人民群众。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的涵义,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新闻宣传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理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应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法的价值观的思想主旨是"以人为本",而"人"是法律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法应以普遍的人性、自由、权利、个体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而这种思考、关注、把握与探索过程的产物便是法治.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要求党员、倡导群众做到集体优位、国家优位,但服务人民要体现个人优位."以人为本"是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荣辱观教育说服力之源泉.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也应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演变史来看,"以人为本"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人类文明最新最高的体现之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以人为本"必须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效力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切实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和严格要求人。为此,必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以民主、务实的工作作风服务人,学会善解人意、关怀他人的工作艺术,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的规范化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全面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协调发展是主线和灵魂,可持续发支撑,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中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蕴含在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的全部,是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红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