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讲三方面问题:一是为什么树立依法治国理念;二是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理念内涵;三是结合政法工作实际,践行依法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2.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按照“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要求来统帅和检验检察工作。当前,结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实践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必须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一、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法律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全体政法干警中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去年九月,中央政法委决定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教育阶段的时间延长到今年上半年,然后转入经常性教育。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说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我们本期发表司法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查庆九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依法治困、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的理念。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5.
检察干警应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政法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政法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2006,(5):5-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政法机关正在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下,深入扎实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依法治国理念是五项重要教育内容之一。这次教育活动,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法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政法队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努力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社会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理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协调一致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检察机关要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推动检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执法思想跟上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0.
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和曲折的经历。本文按照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层进行了解读和剖析,分析总结了我国法治的发展进程,着重论述了依法治国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中的作用关系,提出了对依法司法及依法行政的几点改革希望,并对法治、宪政、人权、政权、经济、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监督》2006,(6):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2.
袁曙宏 《中国司法》2007,(10):19-21
执法为民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执法机关在执法工作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人民利益为根本宗旨,以公正实施法律为首要标准,做到保护人民利益与维护法律权威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据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举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如何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举措进一步落实,加快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依法治国,则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社会转型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需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司法公正理念 (一)司法公正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悬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曼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基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据社会主义制度及原则形成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要组成部份就包括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司法中立、司法公开程序正义等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所推崇的普适性价值同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要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坚持把司法公正理念贯彻到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十三次检察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站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高度,强调新时期检察工作必须要牢固树立"六观",坚持"六个有机统一",切实做到"四个必须",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创新发展。努力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牢固树立正确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构建和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对于培育高素质检察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从思想上服从党的指挥,自觉做到对党忠诚。要增强信念上的坚定性;要增强政治上的敏感性。从政治上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检察工作的政治方向。做到三个到位:把握精神实质到位;传达落实精神到位;工作思路体现到位。从执法上依法行使检察权,全力维护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告诉我们,社会是否达到公平正义,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担负着保障在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是国家司法机关,建设一支职业化的检察官队伍,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队伍的建设,需要被整个队伍认可并遵守的理念。对于检察官队伍来说,这种理念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行使检察权的理论基础,是检察官队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郭群 《公民与法治》2008,(12):27-2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地方人大工作的强大动力。做好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工作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大优势,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  相似文献   

20.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总结多年来的治国理论和实践后所提出的创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这一理念铸成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在灵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