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中秋月圆时,回家团圆的诱惑早已让人按捺不住,它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也使城市里的交通变得拥堵。对于从事保安这份职业的人来说,节日里的坚守是责任与使命,此时此刻,他们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妆点着这一片片热土,维系着一份份团圆。中秋节,是亲人的团圆的节日,保安员们虽无法到场,但他们一直惦记着家人。心中的思念与问候比任何人都执着、强烈;中秋夜,他乡的月光在他们眼中是否也曾由于离家的忧伤而残缺黯然,还是因为第二故乡的包容而月明如昔?  相似文献   

2.
蒋新平 《传承》2009,(9):62-63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啊……还有那吱吱唱歌的水磨……"每当唱起这首《那就是我》的老歌,故乡那"咕隆咕隆"的石磨声就在耳边不停回响,那苦涩艰辛的岁月又会在心头一幕一幕重现。故乡那劳作时会唱歌的石头,伴随着祖辈们的白发和皱纹,在昏暗的磨房里,也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永不疲倦地吱吱嘎嘎响着。  相似文献   

3.
福鼎音符     
正一说起故乡,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就涌上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在抒写故乡的诗作中,乡音又是永恒的主题。乡音的诗句俯拾皆是:唐代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疑是写乡音乡愁的代表作。还有唐代司空图的"逢人渐觉乡音异",宋代吴潜的"乡音到耳知家近",明代方氏的"梦里乡音近",清代许虬的"偶听故乡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意义     
当我静静地缅怀往事,尤其是当我紧紧闭上眼睛的时候,只要心头一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如此之多的善良人的面容。我同他们曾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期而遇,曾同其中的不少人结下了亲密的友情。  相似文献   

5.
尽管一个人旷达到万事不萦于怀,对自己生长的故乡却是无论如何也忘情不了的西方哲人有「人是乡土动物」的名言,中国先贤也有「月是故乡明」的佳句,可见对故乡的依恋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故乡的名字是多么地令人神往啊!月三更,人万里!大海茫茫鸿雁无消息。  相似文献   

6.
乡愁     
<正>当我双脚踏上故乡这片温暖湿润的大地时,居住过的村庄离我越来越近了,乡愁也一点点在心头慢慢释放、浸润。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农村老家,进城生活,我们就变得非常深切地思乡;也许吵闹的城市中,人更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乡愁入梦。石板街,老土路,不知承载过祖辈几代人的亲情,历过多少风雨,才轮到我辈踏过。儿时曾经欢快的脚步,如今已慢慢变得沉重了。扑进故乡的怀抱,看看路边的老屋、村头的老  相似文献   

7.
悠悠故乡情     
肖立国 《人民公安》2009,(13):63-63
人出生或养育自己的地方.被称为故乡。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身在何方,人对故乡的情结.从来都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8.
故园情     
荔波是我故乡的县城。 少年时,从故乡到县城,要步行60华里。每次来到登高坡脚,倦意顿消,感觉也就完全不同:眼下是若走若奔的绿色群山,莲花般地环绕着一片沃野,美丽的樟江从坝子上闪闪流过,那田畴里的麦垅、草垛、油菜被斜阳映照着,散发着不绝如缕的生活气息;而一簇簇青色的、参差的屋脊,黑压压的连成一片,夹杂着高耸的白色山墙,绿树掩映,炊烟袅袅,市井尘嚣,闹烘烘地,仿佛在讲着那连绵不断的人与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黑色的人     
我坚信是风把他们吹到了一起,像一片叶子和另一片叶子,像一些尘土和另一些尘土,他们被风挟带着聚到了一起,在这个地下深贮着煤炭的山城里,他们的脸上带着沉睡的煤炭呼吸吐纳扬起的烟尘,开始他们灰灰的看不清底色的童年。我说的“灰灰的”和“看不清底色”指的是他们表面的颜色,因为树的颜色庄稼的颜色和人们脸上的颜色,都是煤被开采被挖掘被惊醒被燃烧被灼痛了之后弥漫在空气里的浑浊染成的,他们睁眼看世界时,这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他们很小的时候是不问故乡的,一个人生活在哪里,生活得久了,那儿就是自己的故乡。无论那故乡是什…  相似文献   

10.
多少年了,故乡那株古老而迷人的银杏树,仍常常萦绕在我心头。现在,我终于又看到了它——我梦中的银杏树。这株树生长在我的故乡——四川省简阳县濒临三岔湖的丹景山南麓。三岔湖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之一;丹景山则是省会成都东南屏障龙泉山脉的主峰,自古便是蜀中胜地,在它的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故乡的宫殿,每个人的味蕾上都有一碗属于故乡的美食,宫殿用来储藏自己的情感,美食用来安慰自己空洞的肠胃。故乡如花,在味蕾上长久地盛开着,一瓣一瓣洋溢着故乡所特有的气息和美感。大凡从西北出来的人,对面食都情有独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饮食滋养一方文化,这钟情是与生俱来的,是渗透到血液里的。西部的面食种类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拉面,其次是刀削面,再次是拌面。这几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清明节这天上午,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终于踏上了故乡———武进市漕桥镇,终于站在了芳草萋萋的亲人的坟头。他和妻子范我存恭恭敬敬地点燃了三炷香,青烟袅袅,犹如游子的乡思缕缕。抬头,远山如黛;身边,乡河似碧。“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但是这天,“一把怀古的黑伞,撑着清明寒雨霏霏”回到江南故土的余光中,他的乡愁在故乡的烟雨中,在乡亲们的亲情中消散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回乡扫墓@陈士行 @周逸敏…  相似文献   

13.
心灵之约     
心灵之约陈玉岭我笃信心灵是有约会的。那约会就像云恋山峦。泉思大海一般,最能拨动人心弦的情感。40年前的一个5月,当惊蛰的春雷一声炸响,伴随着故乡渐渐沥沥的春雨,我来到了人世间。自此,春天的那一片葱绿就一直缓缓地、柔柔地从我的心头流过,谱成了一支深情的...  相似文献   

14.
桑榆寄心愿赤子爱故乡在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扬眉吐气,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固始籍台胞董世钟、吴道先先生委托大陆亲人向家乡泉河、张广乡直小学捐献现金4000元,资助80名家境贫困的学生。并表示今后每学年捐资两次,对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予以奖励。...  相似文献   

15.
申荣彬 《台声》2023,(1):100-103
<正>孩子!你现在还小,还不懂事,虽然已回故乡两次,一次是8个月大时,一次是1岁半时,所以你不可能对故乡有印象。现在我回故乡办理证件,便把在你记忆里还无法留下印象的故乡写信告诉你。我把这封信寄给未来的你——你沿着人生的轨迹向前走着,这封信就寄存在你人生的必经之路上,突然有一天你看见它时,你站在未来的人生里便看见了自己曾经的故乡。——题记  相似文献   

16.
张鲁  张君 《民主与法制》2013,(11):46-47
没有补偿房屋被拆 再次站在熟悉的家门口。冯卫东的心头涌上一阵酸楚,百感交集。这里已经完全看不到人住的痕迹,院落里矗立着几棵腰粗的大树,树下杂草丛生,到处是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院落的南侧还立有一处门楼的侧梁。红砖裸露,满目疮痍,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拆迁背后那悲凉的维权之路。  相似文献   

17.
心曲     
夕阳送走最后的晚霞,喧闹了一天的岗哨在暮色的怀抱中又恢复特有的静谧。初秋的月夜,凉风习习,柔柔地吹拂人们的脸庞……水是门前清,月是故乡明。年轻的保安队员洗去满身的疲倦与灰尘,在碧蓝的夜空下弹着吉它,一轮弯弯的月儿悄然挂在天上。娘梦中的呼唤,村口的盼望,缕缕真情,沉吟至今。记不清离家后多少次月圆了,只有那浓浓的思乡曲,深深的思亲情,点点滴滴,聚在心头,缠绵不已。在这远离故土的保安岗位,说句心里话,我们很想家,为圆报效祖国志,不得服侍娘膝下。可我们都是您最优秀的儿子。举头望星辰,皓月正当空。为了故乡…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感恩第二故乡——周文彰海南诗书作品展"在省博物馆开幕。该展览展出了60余幅周文彰创作的书法作品,作品内容均为他本人近两年来创作的与海南有关的诗词作品。收录了这些诗书作品的《感恩第二故乡——周文彰海南诗书作品集》(下称《感恩第二故乡》)也于当日发布。《感恩第二故乡》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分海南名城、海南名胜、海南英雄等多个部分,是作者在琼工作生活20年里,对海南自然风光、人  相似文献   

19.
在川南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如今传颂着祖籍珙县的苗族台胞杨万良先生热爱故乡,奉献爱心的感人事迹。 杨万良先生 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珙县玉和苗族乡五同村。1924年秋,他从云南昭通国立西南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故乡,在珙县底硐乡小学教书。当时正值抗战关键时期,杨万良以满腔爱国赤诚投笔从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的原始丛林里作战。 1947年,他随远征军将领孙立人到了台湾。退伍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邮政系统工作,曾任台湾南区邮政管理局高级主管。 杨万良先生虽然人在台湾,却对故乡梦绕魂牵。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温情的回忆,也有让人郁闷的人和事,《遗失的故乡》(《公民导刊》第10期)一文里叔公的遭遇带给我们的就多是酸楚。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可作为高等动物的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呢?《遗失的故乡》一文里的叔公至死都没等到子女回家探视,其情其景可谓凄惨。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无数个日日夜夜和春夏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