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考第一     
考了第一又考第一,考了第一再考第一。在一次次的考试中我总能考第一。我考第一,因为我是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村娃。虽说报纸杂志上总爱登载现在农村多么富裕,可是我家乡的那片黄土地依旧贫瘠:没有现代化都市的繁华,有的只是祖祖辈辈挑着重担气喘吁吁在崎岖婉蜒的山道上蹒珊。英莲辍学了,因为她“早晚是人家的人”;猫仔洒农药时不懂药性,中毒后倒在稻田里压死一大片禾  相似文献   

2.
王建成 《政协天地》2008,(12):64-64
不知时间过去了多少年,市场上的电视机产品已换过了多少代,它们品种各异,优质高档,可我卧室中依然还放着那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平时,还经常打开看看。因为那是我家的第一台电视机,保留着我人生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与她接触就能从她那干练的外表中感受到真诚和热情。她说,"2001年6月,我从公务员岗位辞职创办了瑞信律师事务所,开始了人生的一次新挑战。十多年来,带领我的团队一直在援助第一线,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农工民主党法律援助中心挂牌在我所,盐城妇联12338维权热线与律师所的办公电话捆绑,连续三年每年派出两名律师到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坐班律师。"2008年,刘玲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也是江苏省恢复律师制度后第一  相似文献   

4.
有土堡的地方,总让我感受到岁月的绵长和久远。水美土堡的名字是我偶然听说的,听到之后居然再也没有忘记。初春,踏着雨后满地灿烂的阳光,我来到沙县水美村探访土堡,读到了定格在岁月中的一种鲜活的古老语言和那生生不息的坚守。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3月是我特别难忘的时间。彼时,我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第一次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有一句让我深受触动:"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作为一名出国后又归国的新华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我深切感受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6.
丽江三叠     
胡性能 《今日民族》2001,(12):44-46
雪山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的玉龙雪山代表了自然意义上的丽江。1994年5月,我第一次骑车沿着一条简易的公路朝它靠近的时候,突然感受到这是一座让心脏骤然缩小的雪山。那洁白而高耸的山体呈现在面前的,不再是我们在其它的大山也能感受到的雄奇、险峻或者磅礴,而是一种灵魂,一种俯瞰众生的王。在这样的雪山面前,我只能停下车来,像那些朝圣路上的人一样,心怀虔诚同时又带有一丝恐惧,用双脚慢慢地向它靠近。在甘海子一带,公路两旁是铺陈开去的低矮松林,没有房舍,也没有人群,有的只是松涛涌起的大寂静。隔着一个巨大的空间仰望…  相似文献   

7.
当过几届班主任了,一谈起学生心里头就有说不完的话题、诉不尽的回忆。陪他们一起欢颜笑语,陪他们一起伤心落泪。他们让我感受到了青春的盎然生机,也让我体味到了成长的青涩甘苦。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考验,一种尝试。最难忘的是学生步入八年级后,从第一天  相似文献   

8.
正2005年12月在新疆噶尔曲尕最后的罗布人部落的夜晚,昏暗灯光下,那些维吾尔族兄弟高大的背影依旧萦绕在眼前;热情的歌声,也仿佛回绕耳边。"兄弟,我骑马千里趟过塔里木河只为来看你……"那一夜,在无边无际的棉花香气里,平时滴酒不沾的我醉得像一团软棉。那是我第一次和尚昌平去新疆采风,也是第一次被新疆同胞兄弟般的炽热真情感动。此后,对新疆的美好回忆令我经久难忘。"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情感是隐藏在对他人的社会承诺背后的力量。不仅如此,情  相似文献   

9.
初见罗放云是在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她个子不高,皮肤有点黑,眼角刻上了一些细小皱纹,那一身色彩鲜艳的布依族服饰,在代表团里格外引人注目,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漂亮的民族服饰,而是她的朴实和执着。  相似文献   

10.
永不言败     
我以前很少和爸爸说话,因为爸爸总喜欢用他小时候那套做人的道理来“开导”我。记得爸爸平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永不言败”,我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爸爸活得挺累的,这样做人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1.
滚乃散记     
也许因我奶奶是孟定傣族,那里有我的“比浓傣”的缘故吧,孟定——那充满着绿色生机的美丽坝子于我总有着一种莫名的熟悉和感动,当我第一次走近她时,便不由得从心底深深爱恋上她。我曾先后两次调入孟定工作,其间流连过许多美丽的傣家村寨,而当我远离时,难以忘怀的是那一方水土一方人,尤其是那南定河畔的一个小村寨——滚乃。  相似文献   

12.
孙红英 《政协天地》2008,(Z1):18-18
2008年十届省政协一次全会有个引人注目的焦点,那就是新增加的界别——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界。这个界别之所以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一个"新"字,还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与人们关注的许多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记者感受到,这个界别委员们的履职热情很高涨。17日全会第一次分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宣传和宣传干部的培养在政治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支笔就能撰写各类型的稿件,因此,对一支笔的要求也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名农工党的宣传干部,如何做到一枝独秀?在这里,我也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飨读者。第一次接触《前进论坛》是我的一篇散文《我的农工情》被农工党泉州市委会推荐上去的,第一次感受到党的温暖。那时,我才刚刚入党。也正因为这篇文章,激发了我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台北逛书市     
北京每年春秋两季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都举办大型书市,那是我必去的地方。平时在北京或出差到外地,经意不经意间,我也会到书店逛逛。到了台湾,由于同文同种,处处都能感受到熟悉的中华文化的浓郁氛围和温馨气息。在参观访问之余,我循着往日的心情到台北逛逛书市。  相似文献   

15.
“诺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我父亲是诺苏,我母亲是白族。平时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我就简称为“白彝”(族)。 我从小生长在汉族地方,是受汉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至今深感遗憾的是我只会讲少量的日常彝语,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诺苏的那份与生俱来的感情。 记得在我五岁时,父亲带我和母亲第一次回老家——维西县永春乡四保行政村。当时还没有直达县城的客车,我们好不容易搭乘一辆解放牌大货车到达县城。一位在县城工作的叔叔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为我们备好了马匹,并由他扶我骑上马,那是我第一次骑马上陡峭的山路,由我的小叔叔牵马带路,…  相似文献   

16.
聚焦罗大佑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罗大佑《闪亮的日子》第一次听到罗大佑的名字和他的歌是在大学里。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迷恋罗大伤是一种“病”。而后伴随着那一代大学生的成长和融入社会,十几年间,这种“病”于默默无声中传染蔓延。常常,看到素昧平生的人们,就因为“罗大信”这个名字,在仓促人潮中知己相认。 而罗大佑始终活在歌里,离我们很遥远。 罗大佑带给大家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不少是隽永哲理。 听罗大佑的歌能明显感受到新旧两代人观念的变化。那时的人会想2000年时自己会是什…  相似文献   

17.
<正> 12月3日,一个可以载入世博会历史的日子:中国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这将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综合类世博会。12月3日,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经历了申办世博会的过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世博。经历是一种财富。拼搏三年,申博成功。申办世博会、感受世博会的经历,是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问妻子,嫁给我这个做警察的后不后悔,妻子说不后悔,因为从警察身上可以感受到的光荣是无法替代的。每次加班到深夜回家,过道上总有一盏灯为我亮着,卫生间里总放着一壶热水。而我再晚也要回家,自觉地到客房睡下。  相似文献   

19.
小枚 《公民导刊》2006,(9):58-58
不要问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境下邂逅你的,因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经相遇,我就喜欢上你,使你成为我们——乡镇人大工作者,经年保留订阅的一份杂志。我喜欢你,首先是源于你的“特别策划”它让我们这些远离城市的人大工作者,开阔了视野,打开了工作思路,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大工作的勃勃生机。这与开会的功效不一样,因为与实践相接合的东西,是最容易让人入脑入耳的。特别是它让我们在推进基层  相似文献   

20.
胡玥 《人民公安》2006,(3):44-46
我一直想有一所房子。一所自己的房子。初来北京的时候,一年里,我搬了五次家。第一次居在百万庄金盾影视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办公室里白天有一张床,晚上就变成了两张。那另一张是折叠床,是给影视中心打字的打工妹预备的长期“临时床”。办公室当然一点家的感觉都没有。那只能叫做一个睡觉的地方。因为是别人的办公室,我每天睡得都不安稳,生怕有钥匙的人随时随地地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