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家荣 《人民公安》2012,(18):40-40
每逢下雨天不上工,或是晚上不加班,母亲就在家做针线活。特别是到了冬天,寒冬腊月,靠着一个火盆,她有时能纳上一夜鞋底。 母亲虽然离我而去已有30年了,音容笑貌却时常出现在我眼前。 时间虽已久远,可母亲在世时的一些生活细节,我都还记得。可以这样说,母亲是我心目中最敬最爱的人,她的早逝,让我很长时间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但最终还是让我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面对现实,走向新生活。  相似文献   

2.
四年前,我从外地开会回来,听说母亲病了,倒了床。我知道,再也不能让母亲自理生活了,必须请人做伴。河那边是母亲落实政策后政府赔给她的住房,两室一厨。先前,丧偶多年的舅舅在她那里生  相似文献   

3.
夜里 10点多钟,电话铃突然响起。我拿起一听,是母亲的声音。至今, 72岁的老母亲仍住在离县城 120公里外的大山中,家里没有装电话,母亲打电话要翻过屋门前的那座山,离家有两公里远。母亲告诉我,她头天打了一整天电话,我这里就是没人接。回家后一查,是她记错了一个号码,于是第二天又跑了一趟。   母亲在电话里说,近两个月来,她的腿总是抽筋,情况跟当年外祖母一样,疼得难受。一开始,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不想将病情告诉我,以为挺一阵就会好些。谁知却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她才打了电话。   我听了,心中一阵愧疚。此前,我…  相似文献   

4.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她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     
一本《娘是儿的山》让我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一股淡淡的忧愁笼罩在心头,驱之不走、挥之不去。不同的身世,相同的际通,使我身不由己地想起了我疏远已久的亲情。母亲老了,大半辈子的曲折,大半辈子的颠沛都刻在脸上道道深深的皱纹里,填满了她大半辈子的纯朴、辛苦与倔强,好像在每一道深皱里都隐藏着或甜或苦的故事。想起母亲操劳过度的样子,我内心就有一种揪心的痛,感到欠她的太多太多了,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位善良而热情、严厉而可亲,倔强而坚强的人。母亲是农民的女儿,当然也就是那种比较典型的、传统的家庭妇女。相夫教子,…  相似文献   

6.
王志文 《今日广西》2007,(19):76-76
我已经整整40岁了。很多人关心我的婚事。母亲更是盼着早点抱上孙子。但我至今仍然单身。不是我不想成家.而是太爱母亲,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和我生活的女人肯定要爱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我不想让她有一丝一毫的不开心。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民大会堂,是我和母亲永远的骄傲,是我们宁夏穆斯林民族永远的自豪!因为我的母亲是第一批代表穆斯林民族在人民大会堂工作过的宁夏人。她在人民大会堂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十年,而我寻着母亲的足迹,也在此度过了终身难忘的四年。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账本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因为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离开了我们,只剩下母亲孤单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在我的生活中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母亲的白发一点点变多,皱纹过早地刻进她沧桑的面容。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钱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毕业后,哥哥姐姐都离开了…  相似文献   

9.
“您是王博士吗7我是厦门一位患者的父亲。我女儿要杀掉她母亲!她现在正揪着她母亲的头发,将她母亲拖倒在地板上打,她母亲快被她打死了!求您救救我女儿,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10.
1978年夏秋之际,我从云南边境的国营农场回城探亲,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已经退休的母亲似乎比正在上班的我的哥哥姐姐们还要忙。从早到晚,都有街坊邻居来找她。邻居们对她很尊敬,一口一个“郑代表”地叫。派出所的户籍民警也时不时来家里与她商量事情。我仔细询问了才知道,原来街道居民正在酝酿选举出席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见母亲忙碌得焦头烂额但又心甘情愿的样子,我不由得问她是不是也要当代表?母亲听了,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是选她当代表,是选比她更先进更有能力的人当代表。我说,既然那样,你怎么比那几个要当代表的人还忙呢?还有那些邻居大妈们,怎么也不分辨清楚,事先就叫了你“郑代表”,这不是有意让你难堪吗?  相似文献   

11.
电话预约之后,母女二人来到了心理咨询室。由于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我只能分别会话。于是,很有点女强人气质的母亲首先讲述了前来求询的由来——我的女儿今年已经21岁,中专毕业两年了。小时候是让人很省心的孩子,还有点胆小、内向。读中专的时候,她开始头疼,脑子有点乱,我就让她回家休学了。休学期间,正好她爸爸急症去世了。她爸爸犯病的时候就她一个人在家。后来孩子的病好像又重了。  相似文献   

12.
做街边小生意的,往往为了多赚点钱而推荐有需要的顾客买更贵的东西。谋生不易,小本生意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总有一些店主,尽管做的也是小本生意,却能够让人感受到善良的温度……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下班回家正在做饭。这时门口响起了自行车铃声,就听到母亲喊我:“小新,快给我端一碗凉开水来。”我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迅速舀了一碗凉开水,送了过去。母亲刚把自行车停好,便抓.过我手中的碗,一口气把水喝了下去。喝完后,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再给我来一碗。”我诧异地看了她一眼,又去舀了一碗递给了母亲。喝完后,母亲又站着歇了一会儿,才吩咐我帮着把后车架上的东西卸下来。  相似文献   

13.
母爱难忘     
<正>十年前的八月,一个热得让人窒息的夏日,我的母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位慈祥的母亲,告别了她一生的辛勤操劳,告别了晚年的苦尽甘来,不顾儿女的声声呼唤,带着对世界的无限留念,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从此,我失去了一位最亲的亲人。她走了,永远地走了。  相似文献   

14.
左太北 《黄埔》2014,(3):71-73
我母亲原来是北京的学生,“七七事变”后为了不当亡国奴,于1937年10月到了延安。1939年2月她被派到太行山工作并结识了我父亲,他们于4月16日在八路军总部结婚,当时父亲34岁,母亲22岁。婚后的母亲在太行山区做妇女抗日救亡工作。我出生于1940年5月。  相似文献   

15.
每个月初,我都在企盼,就像企盼春天绵绵的雨,夏天凉凉的风,秋天红红的果,冬天皑皑的雪,而她——《公安月刊》,总是在这殷殷企盼中如约而至。生活中她像一份好的调味剂,我常拿她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让她给善良的人以防范,给步入歧途的人以警示,给愚昧的人以启迪。一位同学在一家公司做会计,惟一的经济来源是仅有的400元钱月薪,可平日里衣、食、住、行却甚为奢侈,娱乐进舞厅,吃饭下馆子,高档时髦衣服、金首饰隔三差五换一套。在无意的交谈中,我发现,她常常在账目上做手脚,为了让她及时、彻底醒悟,我便拿出《公安月刊》给…  相似文献   

16.
袁红兵 《两岸关系》2001,(12):22-25
一位千里迢迢到深圳寻梦的女孩经不住一位有钱台商的诱惑当起了“二奶”。后来当她身心倍受伤害,便坚决与对方分手,没想到灾难降临了,她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痛失爱女的母亲强忍悲伤哽咽着对记者说“我女儿这样悲惨地死了,我本不应该再让别人知道她不太光彩的短暂人生,但为了让更多来深圳寻梦的年轻姑娘不再走她的路,我才下决心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7.
喻向午 《政策》2008,(12):50-51
7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我跟母亲打电话。还没有等我说什么,母亲就焦急地对我说,麻烦了,电视机坏了,马上就是奥运会了.这可怎么办?母亲对奥运会很上心,奥运火炬开始传递,她就一直在关注。有一次,我告诉她,在武汉传递的时候,奥运火炬要从我们办公楼临近的东湖路上经过。听了我这话,她一度打算来武汉看火炬传递.她说,我一个老太婆,不能挤,就站在你们楼上看。  相似文献   

18.
你赢我输     
常跃敏:1958年4月生,安阳市灯塔路派出所户籍警她说局长政委都找我谈了,想让我当派出所的指导员。她说这话时就细心地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当年她谈恋爱的时候,母亲给她规定了三条:不找当兵的,不找家在农村的,不找没学历的。她的老师一介绍,他三条全占。结婚后,她才对母亲的话有了体味:农村出来的他,男子汉大丈夫的思想极端严重,在他的传统意识里男同志是一家之主,女同志就应该附属于他。按照他对家的设想,每天他忙完工作一进家门,老婆把饭做好,把屋子收拾好,把孩子看好,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可是她完全不是他意愿里的那…  相似文献   

19.
律师信箱     
NO.1我的老婆要卖孩儿编辑老师:您好!我和妻子2004年初来到广东打工,我当了一名保安员,她则进了一家毛织厂。可她嫌我当保安挣的钱少,可是我喜欢这份工作,觉得当保安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我老婆在2004年底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信,还要让她的母亲将我们的孩子要回去,说是要给卖了。我该怎么办?请您帮帮我!读者:田某田某:你好!你的遭遇让人很同情,不过你也不必过于苦恼。你有你自己作为一名保安员的理想,并且为你的理想而奋斗,这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你在信中提到的妻子要卖儿子,显然是不可以的。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  相似文献   

20.
5年前,患有放射性髓样癌的女检察官孟红伟隐瞒病情资助了一名特困女中学生。她母亲般的爱让女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和快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她不曾想到的是,她无私的真情付出也让她重新收获了曾经的自信和美丽。2005年12月7日,经检查,一直困扰她的癌细胞已经消失,她用爱心终于击退癌症,赢得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