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实践中科学规范党委与人大关系,毫无疑义党委是关键,人大是主体.要实现党委与人大关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充分发挥人大的功能.为了发挥人大的功能,首先要改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真正选好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运转的承担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人大代表的法理定位,以规范广大选民和众多人大代表的参与行为;要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与同级党委之间的双向制约机制,着力解决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这个必须解决的重要的现实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做到以法律制度来确认和规范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出发点,以政治资源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策略为主要研究视角,将个案监督看作人大的创新性职权行使方式之一,力图探究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司法机关时采用个案监督方式的原因所在。认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的发挥受到党的领导、社会舆论、宪法及法律规定等3方面的影响,这既限制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行动范围,又为其行使职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决定性地塑造着各级人大的行为模式。个案监督就是人大诸多职权行使的新方式之一,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人大的行为模式和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3.
肖太福 《团结》2004,(3):8-11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在实践中积累了行使监督权的许多经验。但是,总体看来,人大的监督权尚未发挥完全的、应有的作用,与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充分、正确地行使人大监督权是我国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人大监督法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已经列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但至今未能出台,有待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继续努力。本文仅就人大监督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一、人大…  相似文献   

4.
赵新 《学理论》2011,(7):56-58
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中国政治学和宪法学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收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从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内涵、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重要性、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发展过程、理顺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基本路径、地方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模式五个方面梳理总结了学术界关于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党与人大的关系是我国政治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科学规范党与人大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党与人大关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选择正确路径,科学规范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6.
曹亚静 《学理论》2015,(7):61-63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和人民民主权利保障分别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阐释了党员民主权利和人民民主权利的内涵,然后分别从保障目标、保障主体、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民主原则等方面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并且从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了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和人民民主权利保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包心鉴 《政治学研究》2023,(1):13-23+155-156
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链条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居于根本性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重要功能,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彰显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确保人民主权的重要制度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制度载体的民主选举,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有效路径和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民主立法、实现良法善治的重要制度载体。通过民主立法促进科学立法,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首要环节和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强民主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重要制度载体。充分发挥人大民主监督功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防止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措施和根本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内在地要求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机融合起来,实现“重要制度载体”和“重要制度平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在走向民主法治化的政治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这一制度的根本保证;加强并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不仅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也符合现代国家政治权力运作的一般规律;加强并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也是我国人民民主国体这一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加强并完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又是人民代表大会“议行合一” 运作方式的内在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不仅有一个加强的问题,更有一个改善的问题,在实现领导的内容与任务、方式与渠道、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要进一步科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甄树清 《团结》2004,(3):12-14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以及司法改革的步步推进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依法治国并不是将法律单纯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而是将依法治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价值及制度运作深入到国家、社会、国民之中。而宪法作为法律的法律,无疑成为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要依宪治国。这就要求法治必须稳定,宪法必须权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职权,是宪法赋予的重要职权。那么,人大及其常…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链条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居于根本性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重要功能,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彰显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确保人民主权的重要制度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制度载体的民主选举,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有效路径和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民主立法、实现良法善治的重要制度载体。通过民主立法促进科学立法,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首要环节和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强民主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重要制度载体。充分发挥人大民主监督功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防止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措施和根本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内在地要求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机融合起来,实现“重要制度载体”和“重要制度平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政党是民主实践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核心。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顺各类政治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性问题。对党政关系的分析需要从制度和过程的分析范式切入,运用总体性的观点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构建及其制度优势进行理论剖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的党政关系既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举 《理论导刊》2006,2(10):29-31
政治制度是权力的归属问题,政治体制是权力的配置问题。因此,权力配置是政治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影响着权力的实现程度,但并不必然影响权力的归属性质。人民政治委托与授予作为政治权力配置的具体样式,在我国人代会制度中形成了“整体委托,全部授权”等鲜明特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应该对此进行必要的再思考,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大代表这两者中 ,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归根到底 ,还是人员决定制度 ,广大人大代表的素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巩固和完善的主体力量 ,是这一制度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三个代表”,就要躬身践行党的宗旨,着眼于广大人民的利益,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物质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关系、自身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与维持和平行动,践行了中国向全世界宣告的构建持久和平、稳定安宁的和谐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参与维持和平行动有助于推动国际维和机制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中国周边乃至世界许多地区冲突的解决,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和平与稳定的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理顺党的决策权与人大决定权的关系,党委要明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合法化对于自身执政地位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党委要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人大决定权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信任人民的智慧,充分发挥人大把握重大问题的作用;人大应积极开展对党委拟决策的重大议题的调查研究,并提交调研成果;要完善财政预算审批制度,进一步理顺党委与人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理顺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 ,核心的问题是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而激励和约束的关键对象是经理层。  相似文献   

18.
党委领导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前提,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作用,正确认识党委领导所面临的三方面挑战.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党委领导社会治理的根基,通过服务型政党建设创新党委领导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万其刚 《民主》2006,(12):14-16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并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常委会依法加强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一、“二十年磨一剑”:监督法的制定经过监督法从1986年开始酝酿、前后历经第六届至第十届全国人大、共五届20年时间。从1987年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到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历次全国人大会议都有人大代表提出有关制定监督法的议案,共计222件,参与…  相似文献   

20.
政党与民间组织的关系,是现代政党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当今中国民间社会日益崛起、国家建设跟进深入的现实背景下,民间组织作为社会成员利益的具体化体现,成为党致力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支持与团结的社会力量。在明确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的特殊性基础上,围绕二者之间良性生发的合作互动这一应然定位,并规范党政关系、加强党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以求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化,确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