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志欢的"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一文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人们对国家主权观念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传统主权观念所认为的主权绝对化的原则受到了质疑,国家主权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国家主权内涵拓展的"多元化",国家主权自主让渡的"分层化",国家主权限制与共享的"对等化"。  相似文献   

2.
刘子靖 《理论导刊》2003,3(8):56-57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国家的主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销蚀和冲击。但经济全球化产生于民族主权国家时代,其发展又必须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损害国家主权,必然会破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借经济全球化否定国家主权的新干涉主义思潮。对其实质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问题,近些年来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主张,无论国家主权在现实中发生怎样的变化,但其作为"国家的属性"这一本质并没有变化。西方国家否定国家主权的理论,包括"9·11"之后提出的"新帝国主义论"都是为其本国利益服务的。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国家主权的弱化,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伞化时代,国家主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国家主权观念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理性审视国家主权,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国家独立,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国家主权随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而发展,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国家把部分主权让渡给某种组织,国家主权让渡究竟是"什么",什么是权利、权力和权能。国家主权仍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是在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进程中,权能的运用以及权能的分离是主权功能的强化,权能的分离反而使国家主权得到了延伸,这种权能分离使得国家主权在面对全球化问题时可以更好地做出"让渡"。  相似文献   

6.
印辉 《理论探索》2006,(2):133-136
在全球化时代,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国家主权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对每个国家的经济自主决策、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民族产业保护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任意干涉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主权,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独立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对各国尤其是传统民族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等等;另一方面,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并未改变,并通过各国国家主权的平等让渡,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一定的深化,构成国家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并形成了发展原则、平等让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等一系列新的国家主权概念。  相似文献   

7.
赵中杰 《理论导刊》2001,(10):46-47
当代世界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内政治、经济国际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观点受到强烈的冲击。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挑战国家主权。准确理解和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世界政治现实并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一主权sovereignty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之一。所谓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  相似文献   

8.
哈特和奈格里《帝国》一书的核心论点就是,随着冷战结构的松动,资本主义市场与生产全球化的阻力被扫除,在全球层面出现了一种新的主权结构,这就是帝国。这种新帝国主权区别于传统国家主权,又不同于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帝国主义,而是一种新型全球性司法主权形式。哈特和奈格里通过美国宪法的理论演绎得出的帝国主权理论是与现实的民族国家主权相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主权虽然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但是这并等于一种帝国主权取代了国家主权,帝国主权理论与现实民族国家主权是相悖的。两位作者从美国历史出发建构的帝国主权理论暗含了一种美国中心主义的思想,为美国全球霸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晏子 《学理论》2012,(8):17-18
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它不仅成就了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也导致以国家为主导的观念意识的淡化,使主权国家的根基逐渐动摇。区域性国家体系的出现冲破了国家为单一行为体的世界体系。欧洲一体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其丰富的实践不但改变着各成员国的政治结构和政治行为,也冲击着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国际法的基石,是主权国家维护民族权益的保障;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主权原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已发生重大的变化,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非常现实和强烈的挑战,对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探讨,使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走出传统,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最深厚的时代背景之一。应对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应妥善处理好维护国家主权与自主限制国家治权的关系、增进党的权威与依法治党的关系、融入民主化潮流与坚持本国特色的关系 ,以走出一条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家适应全球化趋势,对主权行使方式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但同时,国际关系的现实是民族国家并不愿意让渡主权,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亦然,原因是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国家主权让渡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全球化时代,主权让渡是一种长远趋势,但民族国家不会轻易擎起主权让渡的大旗。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开放性与渗透性必然地要与国家主权的排他性和专属性发生碰撞.国家主权被削弱已是一种无情的现实.在全球化浪潮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认识全球化,积极参与,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14.
李朝辉 《学理论》2013,(23):38-39
国家是一个历史性现象。国家的出现有其一定的条件,国家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近代的民族国家及其概念产生于西方,三十年战争之后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后,主权国家才真正立足于人类历史。民族国家产生之后,与之相伴的是关于国家的主权的争论。直到今天,全球化的影响已经势不可挡,与全球化相伴的是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网络犯罪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单一主权国家的能力。国家主权在全球化这样强大的冲击中会否成为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障碍,以及国家主权会被强化还是被削弱以适应市场的开放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如何界定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的特质,存在着"垄断资本分析范式"和"帝国主义批判范式"两条主线。前者以"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发展为线索,后者则以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为中心。承袭"帝国主义批判范式"的新帝国主义论,强调的是资本逻辑已经从地理学意义上的显性广度空间扩张转向了文明学、人类学意义上的隐性空间扩张,并最终打造出资本力量操控一切、人们普遍认同的全球控制社会。新帝国主义论实际上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逻辑批判,它体现出当代左派思想家对资本逻辑向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的忧虑与反思,但过于渲染资本逻辑的无法操控,一方面不符合民族国家主权力量依然强大的事实,另一方面必然导致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悲观论调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刘小川 《学理论》2011,(18):50-51
主权理论是现代国家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在全球化时代,主权理论的困境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工具性,更是因为主权理论正面临着来自经济一体化、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挑战。要使主权理论走出困境,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主权观念,充分认识到国家主权的工具性,合理的运用国家主权来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在新世纪里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指明了方向。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自主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有利于在急流激浪中全面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独立权利,即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目前,国家主权正受到全球化、新干涉主义和民族自决三个方面的强有力挑战,并受到侵蚀。全球化和新干涉主义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权构成威胁的外部性强制力量,民族自决则是对一个多民族主权国家的主权发起强大冲击的内部性挑战力量。在这种新形势下,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建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一、全球化:传统国…  相似文献   

19.
浅析电子商务与我国农村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正以无可比拟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着商务活动的运作模式,给社会经济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下发展的农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良好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农村上网率越来越高,农村的发展越来越信息化,使得农村农业发展得到了新的出路,农产品的销售得以推广全球,使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不同国家、民族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互间不断交往、交融的过程和趋势.不同的交往观必然会有不同的全球化理路.马克思以"物质交往"为核心,以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为规律,延伸出"世界历史"的全球化逻辑;哈贝马斯以"语言交往"为核心,认为交往行为中的相互作用起着比劳动更为重要的作用,并建构了一个没有强迫,但又能保持民族国家主权独立的"世界共同体"方案.两个方案各有利弊,但都没逃脱乌托邦的理想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