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前广州人买东西样样都要凭证,想吃好的自然免不了排队;如今,美术家们精心设计的肉票、鱼票早已成为一张废纸,如果你了解一下,就会知道,广州市场的放开搞活,黎敏同志是起过一定作用,承受过一定压力的,也许,这就是广州市民推选他为杰出公仆的缘由吧。“改革,当然是要担风险的,但看着市民们每天都是几条青菜,几块肥肉,当着财办主任,也感到不好意思。”在市政府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头发苍白的黎敏对我说。一九七八年的一天,黎敏到服务局找当时的局长韩耀云,问他能不能增加一些网点,解决广州市的“三难”问题(吃饭难,住宿难,  相似文献   

2.
张瞳 《工会博览》2005,(9):34-36
"在挪威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挪威的渔民把打上来的鱼,运到市场去卖;在市场上,活鱼比死鱼的价钱高出很多,但鱼一运到市场后,还活着的就不是很多了。只有一位渔民的鱼总是活鱼比死鱼多。于是大家便探究其秘密:原来这位渔民每次在装鱼的箱中放入一条鲶鱼,因为鲶鱼被放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就会不停地折腾, 它的折腾带动了其他鱼都折腾,于是这些鱼就不停地游,因而到达市场时鱼都活着。"这个鲶鱼的故事让记者感到了一丝不解,一时没有明白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庄兴无的用意。"我认为工  相似文献   

3.
“出头鸟”     
外地人到广州,都喜欢逛逛广州的鱼市,一排排清水池,一尾尾鲜活鱼,现(?)现卖,任你挑选。要头要尾,或截头去尾,整条拎走,或只取一段,卖鱼人都一样笑容可掬。甚至连老妈妈养猫用的“猫鱼”,也一小把一小把,随处都有得卖。这种景象,过去在内地是很少见到的,要么买冰鱼,要么买死鱼,还得凭一把一把的鱼票,大老早去排长队……更令内地人惊叹的,是今年副食、水产全面开放之后,北方不少城市鱼价大涨,市民纷纷叫苦,而唯独广州市风平浪静,安之若素,鱼价甚至还略为下跌。难道广州的水产部门有什么法术?为何他们能稳坐钓鱼船? 原来,震动早就发生过了。广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农贸市场的鱼档和街头的水产店,都设有鱼池,有的喷看清水,有的用机器增氧,池中鱼儿活蹦乱跳,摇头摆尾,任君选择。活鱼,多么生猛的活鱼,许多外地同志看了赞叹不已。去年初,国家农牧渔业部在广州召开产销会议。听了广州介绍的经验,有些同志怎么也不相信,怀疑是广州人搞的“门面文章”。  相似文献   

5.
某报的“美食”栏中,有一道美食名曰“生烹鹅掌”,做法是将一生猛大鹅置于烧红的铁板上面,惨叫声中,鹅掌因充血而愈显肥美、鲜滑。又有一道菜为“活鱼活吃”,做法是将一鲜活鲤鱼放在碟中,然后用滚油淋鱼身,一次又一次,直到鱼身淋熟,而头尾却是生的,眼睛、嘴巴还会嗡动。看到如此“美食”,我不禁毛骨悚然,人们在口腹之欲上面所花的功夫,真是够足的了。据传媒报道:广州某小学一年级学  相似文献   

6.
“谢” 海明威是美国的著名作家,有一回,有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信给他道:“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美元,请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不客气地收下了钱,回答了一个“谢”字。 “吃” 有人对海明威说:“文人的胃口真是好啊,在你们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力、吃醋、吃官司、饮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  相似文献   

7.
旧时广州的风俗,有沿街,“卖懒”之一说,“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不过,“懒”字何价?谁知?!现在有个参考数据了,值369.690美元!此话怎讲?话说浙江省机械进出口分公司某经理视察总务仓库,突然发现角落里有四筐各种函件和资料。其中有标明“特别传递”的该公司发往美国某公司的急件,巴基斯坦1983年12月发来的“急件”,及我驻埃塞俄比亚商务处1984年7月发来的价值百万美元以上的招标单……该发出去的没发,该收到的却没收,都扔在这  相似文献   

8.
早上,广州有一个烧鹅档打出的价钱比其它摊档便宜得多。过往行人有点奇怪,不禁驻足观望。档主老实地说:“这些烧鹅是昨夜卖剩下来,你们要买可千万煮煮再吃。”结果,这些烧鹅还是全部卖光了。这个烧鹅档的“隔夜烧鹅”由此出了名。瑞士一家钟表店存货甚多,很不景气。一天,店老板贴了一张广告:本店的一批手表,走时不太精确,24小时慢24秒,望君看准择表。广告贴出后,这个钟表店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销出了库存积压的大量手表。其实,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一个道理:诚招天下客。消费者一般都会认为:生意人为了  相似文献   

9.
登高偶拾     
张媛媛 《工会博览》2006,(20):39-39
一天,小区里来了一辆卖萝卜的拖拉机。十几个老人,手里拿着大袋子抢购萝卜,一买就是上百斤。我觉得很奇怪,干嘛买这么多萝卜?到了冬天萝卜也不过几毛钱一斤,何必储藏这么多?老人们告诉我,他们是要晒萝卜干。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冬天新鲜的蔬菜到处可见,谁还会吃咸萝卜?老人们又说,其实这萝卜干都是给他们出国打工的亲人准备的。这个小区里,平均每三户就有两个人在国外打工,虽然在国外工资比较高,但消费也一样高,特别是吃的方面。所以很多出国打工的人,都是从国内带咸菜或干菜,不舍得在外面买新鲜蔬菜吃。邻居姜阿姨的儿媳在日本  相似文献   

10.
“吃在广州”已经名声在外,广东人颇以“什么都敢吃”而自豪。我们在大举吃蛇的时候,似乎忘了蛇们是老鼠的天敌。我们大举捕蛇,鼠们自然感激不尽,回报我们的是鼠丁兴旺,啃庄稼、吃粮食、毁堤坝、传疾病,于是我们用起了鼠药,却又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11.
蜈蚣 《法制博览》2011,(16):30-30
广州人有许多的纠结,交通、楼价、教育……还有一个纠结就是餐饮,“食在广州”长盛不衰,与广州人喜欢吃而且喜欢到外面吃有着最大的关系,但是广州餐饮的问题不少,什么时候明察暗访,什么时候都可以整出一大堆“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我喜欢逛马路。京城的马路,比广州平阔,在没有“骑楼”的人行道上溜跶,十分自如舒服。不过,无论广州还是北京,凡是旧城区的闹市,马路总难以按现代马路的标准加以改造。道路一旦形成,就要走许多代人。路的设计远比楼房设计重要得多。京城的街头星罗棋布着书报摊,比广州多,也比广州的大。广州的书报摊,卖的都是通俗读物;而北京的,卖的有雅有俗。固然有《环球银幕》、《“红都女皇”事件之谜》、《性医学》之类的东西,但也有《萨特研究》、《世界面临挑战》、《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北岛诗选》以及尼克松的《领袖们》、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爱情心理学》、《梦释》、  相似文献   

13.
“广州乜都有!”(乜:粤语,意谓什么)本“服务大观”继观赏了“购物乜都有”“乜都有得玩”之后,少不了要看看“食”了。人们都说,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长腿的除了家具,广州人什么都敢吃!——此话怎解?笔者走马羊城酒楼食肆,随意采撷了一些食谱,尽管挂一漏万,读者大概也可以从中领略“食在广州”的情趣。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南风窗》2013,(9):14-14
1"住房自有率美国为60%,德国为40%,我国则高达85%。购房者呈年轻化态势,以住房购买消费为主,不仅助长房价畸高,而且影响保障房体系良性发展。"——王保安插图/茶茶2现在想来我要感谢卖猪肉的生活,不然我到现在房子都买不起。——因卖猪肉闻名的北大校友陆步轩受邀为学弟学妹作分享,他表示现时理想是做公益,  相似文献   

15.
教师病     
肾脏衰竭,造血功能丧失,在当今医学条件下并不是绝症,可以通过换肾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其费用的高昂,又非一般人的收入承担得起的。黎敏——广东化州县一中的女教师,从1987年初病症发作,到1989年4月换肾手术成功,逐步恢复健康,两年多的时间,围绕着黎敏老师的病,引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思索。她为什么拒绝治病她担负着班主任及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兼负工会、女工委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末,广州街头流传「市长卖债券」的新闻,本刊也曾发过报道,那是为了解决一个与广州市民息息相关的大工程的燃眉之急。随后,风波又起……  相似文献   

17.
自从今年年初中央提出“过紧日子”的号召后,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广州目前流行消费幼稚病,有的报刊也用一些实例说明广州人的幼稚消费。对这个问题,究竟广州人怎么看?本刊围绕这一议题召开了“市民研讨会”,让我们听听消费者们怎么说吧。只是为了威水(威风) △伍西菲(退休教师):广州目前的确存在着一种现象,2.50元的领带卖不出,升到40元一条就卖出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幼稚病。现在常听到年轻人讲“坚嘢”还是“流嘢”,“国货”还是“洋货”,一个英文不识却偏买写满英文的衣服,买一件“Madein China”就以为是洋货了。崇外崇洋,买东西的目  相似文献   

18.
当我把一台油亮亮的、保养得很好的古董缝纫机扛进家门时,太太与儿子都认为,东西买得好,位置却摆错了。我也知道,哪有年近花甲的男人,会在书房里放上一台女红大家伙。经济不景气,我们家附近的一条老街,短短200公尺内,竟然多了好几家旧货店。以前只要东西旧了,人们就想赶紧换新,不管坏了没,都往垃圾堆一扔,现在则是能卖就卖,  相似文献   

19.
李志军 《南风窗》2012,(14):67-67
大家都知道吃蔬菜是有益健康的。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反季节蔬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若是不良商贩利用化学剂催熟的反季节蔬菜就要小心了,它们一般对健康都有或多或少的损害。所以,很多专家都推荐吃应季蔬菜。同样,作投资也如同买菜——"应季"方为  相似文献   

20.
翦愁 《法制博览》2011,(15):53-53
自古以来便深刻意识到“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偏偏老在这件天大的事上屡屡犯事,连下一代的奶粉都没能幸免于难。利益驱动之下,个别人丧尽天良。现在是不愁没什么吃,愁的是什么能让人放心地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