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股份制改革主张的提出 80年代初期,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都由于机械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或盲目效仿原苏联的集中计划模式而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管理落后、产销脱节、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通病。越南也不例外,该国第二个五年计划(1976—1980)的实施结果是“主要指标一项也没有完成”。在此形势下,越南政府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1981年,越南政府颁布了关于发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财政自主权的第25号决议,决定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改革国有企业。1982年2月,又颁布了进一步落实25号决议的第145号决议。此后,越南还出台了很多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减少对国有企业财政拨款的政策,但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主张,是在越共“六大”召开后的1987年11月才由该国部长会议在其第217号决议中明确提出来的。特别是1990—1991年期间,苏联和东欧各国相继瓦解,它们停止了对越南的经济援助。为了生存,越南政府不得不采取果断  相似文献   

2.
一、中越渐进式经济改革与东欧经济改革的比较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过程的核心。企业改革有下列3种选择:(1)将原有国有企业的市场化;(2)发展非国有的所有制形式,包括私有部门;(3)国有企业私有化。再加上怎样配置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顺序非常重要。与东欧和前苏联相比,中越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在没有可怕的经济后果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成功应部分归功于初始条件的不同(如其国有企业相对较小)和改革的配置与顺序不同。东欧国家强调对现有企业彻底地私有化,而中越则更多地集中精力发展私有和其他非国有企业。对这种间接…  相似文献   

3.
在俄罗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俄政府推行的以私有化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彻底打破了原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实现了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但是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还产生了相当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1996年,俄政府在总结前一阶段私有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改革战略,使改革的重点正在从“财产私有化”向“管理私有化”转移。透视俄国有企业改革的风雨历程,对于探索转轨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国企改革思路和政策调整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笔者想从拉美国家国有企业改革出发 ,结合中国改革的情况 ,谈谈效率和公平、改革和腐败这两对矛盾。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 ,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还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论是实行混合经济的发展中国家 ,还是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经济国家 ,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 ,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和普遍性 ,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国家和经济 ,不依国家的社会经济形态而转移。这些国有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都面临着相似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经济取得世人瞩目的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国家,国家干预和国有企业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与众不同的是,新加坡国有企业大多效益良佳。研究新加坡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改革国有企业体制具有借鉴意义。一、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发展及其组织形式尽管早期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是政府接管“殖民遗产”改造而成,但其比重极少,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是在国家实现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投资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兴建一批新的国有企业,或通过控股,与外资或本国私人资本合股…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与韩国国有企业改革及管理体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6 0年代中期以后 ,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成员。而国有企业在它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是以三个层次和两个分离为基本构架 ,韩国国有企业则是以经营绩效评估制度为核心和特点。通过对新加坡、韩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得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导言在“新秩序政府”时期,印尼的贸易改革和工业调整是有所变化的。一种历史观点认为,贸易和工业政策趋向的主要变化是同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相联系的。虽然政府内外人士有时也认为有改革的必要,但采取改革措施所必需的政治决心却常常来自于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而且,推动改革的最重要经济变化往往来自于外部(油价下跌)。  相似文献   

8.
越南于1986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始终把国有企业的改革视为重点.其改革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以国家指令性计划为主,企业自发引入市场经济调节为辅;二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三是走向市场,把经营机制转向股份化.由此表明股份化改革将成为越南国有企业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截止到1989年底,越南共有12297家国有企业.虽然经过近十年的改革,但经营效果普遍不佳,主要是规模很小的中、小企业.根据越南部长会议第388号决定精神,贯彻政府扶优扶强的倾斜方针,对于那些经营无规模,效益低下的中、小企业,采取关、停、并、转等行政手段进行清理整顿,加速企业兼并破产的步伐,到1995年6月全国仅余6213家国有企业.目前这些国有企业中一部份效益较好,但多数企业严重亏损,长期负债,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归纳起来越南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困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金的有效投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9.
智利、墨西哥和阿根廷的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 3个方面介绍智利、墨西哥和阿根廷 3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第一 ,以立法形式改变国家干预经济的战略 ,将国有企业划分为“战略性”和“非战略性”企业 ,缩小国有企业的规模和范围。第二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私有化 ,政策基本上是先对中小型企业、后对大型企业实行私有化。第三 ,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国有企业的财政状况 ,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私有化方式 ,同时根据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 ,及时调整私有化的方法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苏联对外经济联系是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联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对外经济联系的调整和改革也正在加快进行。本文试图对这一领域改革的背景、措施和趋势作一初步探讨。对外经济联系中的主要问题苏联新领导给苏联对外经济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重要目标”。戈尔巴乔夫强调对外经济“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加速器”。雷日科夫也明确指出,对  相似文献   

11.
缅甸民选的吴登盛政府自2011年3月30日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民族和解等领域推出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以期到2030年使缅甸迈人现代化的民主国家行列。两年来,缅甸宣称的“不可逆转的改革”成就令人瞩目,获得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支持。然而,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缅甸将面临着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变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财”,来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北宋以来形成的“积贫”局面。围绕着这个目的,变法期间对市舶制度也进行了重要的改革,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法国实行公私“混合型经济”,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高达20—25%,其中国有企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国家参预经济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推动法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纪之交,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法国的国有企业面临新的挑战,改革和调整势在必行。 一、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 根据欧盟的定义,国有企业是指“政府当局可以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控股权和管理条例,对其施加影响或间接支配性影响的企业”。法国官方的具体划分是,国家政权持有30%以上资本的企业为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虽然农业常被认为是泰国经济的支柱,但这几十年来它却被忽视了。多年来,许多政治家口头上高喊要抓农业,然而几乎谁也没有提出过任何有意义的改革。幸而,事物是会变化的。有迹象表明,政府的注意力最终可能从吸引入的工业项目转移出来,并认识到优先发展农业的必要性。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农业(占整个劳力的75%)增长缓慢阻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什么时候忽视了农业,城市和农村的社会问题便越积越多。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结构改革与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进入长期“停滞”之后, “结构改革”成为医治“日本病”的“良方”。不对现有体制进行结构性改革,日本经济就难以走出困境,这已经是日本上下、国内国际的共识。小泉执政以来,亲自担任日本经济改革本部“掌门人”,并把未来2—3年确定为“全力推进经济改革期”,将“结构改革”作为第一“要务”加以推进。日本结构改革进展如何、其主要措施能否挽救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在日本经济走势不乐观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中日经济关系等问题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70年代中期 ,智利成为拉美第一个对经济结构进行深刻调整的国家。国有企业 (包括国家依法建立的、国家征收的和国家占大部分股份的 )广泛私有化就是这一结构性调整的组成部分 ,也是智利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国有企业和提高生产效率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一 国企私有化前的状况在智利历史上 ,尽管早在 1 8世纪国家就通过建立企业来干预经济 ,担负起企业主的作用 ,但直到 2 0世纪 30年代末期 ,国有企业的作用仍很有限。自 1 939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智利政府成立了国营生产开发公司 ( CORFO) ,在智利进口替代工业化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起点相近。中国实行经济改革比印度“小步子改革”早两年,但拉奥政府一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使人刮目相看。现仅从农业改革、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内政治环境等几个方面,将两国的经济改革作一比较。一、农业改革 50年代初,中印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等方面极其接近。不同之处是,印度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3倍。1950年至1979年,中国农业产值增长2.26倍.印度增长1.32倍。中国的优势表现在改变封建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18.
越南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指80年代以来为了搞活国有经济,越南开始通过入股或发行股票的形式,对国有企业中长期由国家掌握的资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领域转变为由多种经济成份掌握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形式的改革.自1987年越南正式提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主张以来,越南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十多年来,逐步形成了越南特色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作法.本文将主要对这项改革的政策措施、试行情况及成绩与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人口问题:历史、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俄罗斯的人口问题既有前苏联时期人口问题的历史沿袭 ,又有其剧变以后的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从而 ,既集中地反映着俄罗斯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又制约着俄罗斯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 ,“人口危机”正在引起普京政府的高度重视 :改革、完善并落实社会保障制度 ,是解决目前俄罗斯一系列人口、社会、经济问题的当务之急 ;为扭转国家颓势 ,重振夕日雄风 ,俄罗斯亟待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20.
独立后,为在印度实现“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目标,印度实行了混合经济制度。在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和扩大公营经济,并把其作为印度“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标志。经过50年的努力,印度公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组织管理形式多种多样,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占领了“制高点”。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问题是经济效益欠佳。80年代以来,印度坚持进行经济调整与改革,对公营经济的组织管理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也留下值得记取的教训。从而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某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