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卫双 《党史文苑》2010,(6):61-62,77
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息息相关.河南省作为全国农民人口大省、全国农业主产区,全方位提高河南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加快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意义都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马芒  周桂兰 《理论建设》2011,(6):101-105
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在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亿万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农民。因此,对农民素质现代化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在构建农民素质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几个重要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人口素质指标,最后以10个指标构置成农民素质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设置依据与意义作了详尽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农业发展迫切要求提高农民素质王恒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仅仅在七、八年间我国农村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所起的作用是很显然的。现在,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由吴家丕撰著的《中国农民与农业现代化》即将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凡32万余字,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农民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突出地阐明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较为详细地说明了农民问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二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  相似文献   

5.
韩静雅  李昶罕 《世纪桥》2012,(17):134-13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决定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速度和后果。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只有赢得农民的支持,才能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定,只有实现了农民现代化,中国社会现代化才可能最终实现。而走向城市,则是农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吴家丕同志通过六年的潜心研究,写成《中国农民与农业现代化》一书,新近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对研究中国农民与农业问题的辛勤探索。作者博采众长而又独辟蹊径,从新的角度研究中国农民与农业问题,使全书别开生面,读后受益匪浅。这部著作的主要理论价值和特点在于:  相似文献   

7.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西部大开发正是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战略步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必将加速我国的整体现代化进程。然而,一个简单的道理是,现代化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事业,它的实现离不开亿万劳动者创造性的工作和奋斗。所以,现代化首先是人的事业。人本身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尽快赶上东部发达地 区,实现现 代化理想, 必须高度重 视人的素质 这…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什么?“化”是一个常数。关键在于“现代”两字怎么解释,这才是一个变数。 古代近代现代,是史家分出来的,而史家所谓的现代,已是一段凝固的历史,现代史也好,现代文学史也罢,既然成了史,也就都是“过去时”,都比“现代”滞后了一大截。 现代化的“现代”,显然不是这个意思。现代化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一个奋斗的目标。现代化的“现代”,属于“将来时”,而且也依然是一个变数。即使是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指明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农村工作深入落实十五大精神,就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这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必须尽快提高农民的素质。农业产业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业,而是指在农业商品化达到较高阶段以后,以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为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可持续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理论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从1991年就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可持续农业试验示范区,并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但是,我国正处于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为什么踟蹰不前 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在40年代中期,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中就已出现。一直到1976年以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还念念不忘农业现代化,并作了许多努力,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好的想法都没有变成现实,很多正确的措施落不到实处。农业现代化的真正起步,是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的,并明确提出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江泽民总书记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作了许多具体指示,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 然而,实事求是地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仍很低很低,部分地方还很难说起步。主要表现:一是农业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13.
刘梅珍 《求实》2012,(6):83-85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主体,现代农业要求培育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如何培育新型的现代农民,关乎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在物质条件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缺失严重,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表现在农民对文化的多方面诉求得不到满足,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实现农民文化诉求的途径,是培育现代农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能够联结农户、企业、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更好地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有助于加快农业的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推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将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人与资源矛盾的根本途径。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有条件的。从经济制度环境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京郊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农民现代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学习体会。重视农民问题是我党的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和社会性质的准确判断,在1926年撰写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1949年建国前夕,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1955年合作化运动开始,在…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体系中,农民是第一位的。“三农”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农民的发展。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之策。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民素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有关资料表明,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3%,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这是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农村很多地方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必须通过多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第一,要努力…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13,(6):59-59
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在4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撰文指出:农民有了土地,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我在农村作调查,常熟农村一位农民承包了200多亩耕地,稻麦两熟,一年净收入20多万元。他儿子在城里打工,一年净收入5万多元。我问他儿子,种地比打工挣钱多,为什么不回来种地?他儿子白了我一眼,说:地又不是我家的,说没就没了,那时我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三化同步"的重大战略部署,及时确立新疆"三化"统筹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明确了在"三化"统筹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任务。这无疑为伊犁今后加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已跃进到世纪之交的新起点上。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或采取得力措施,力图继续行进在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中,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奋发图强,抓住机遇,努力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历来众说不一。西方学者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