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自荣 《团结》2009,(6):27-28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加强建设十分必要。构建覆盖城乡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以人为本,结合实际,按照强化政府领导,拓宽救助渠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多年来,上海工会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推动形成“一般困难机制帮、突出困难重点帮、突发困难及时帮”的工作格局,不断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推动工会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维春 《团结》2013,(4):33-36
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切实维护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权益,是保障改善基本民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农村社会救助工作。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城乡统筹问题——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制度是一种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发展趋势,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制度救助范围、救助水平、操作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已成为制约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制度要加强救助立法,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合理配置社会救助资源,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整合,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探索社会救助和传统保障的最佳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建立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建立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保持适度的贫富差距,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应该是在现代社会救助价值理念的指导下.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灾害性社会救助为主体,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重点,以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有机统一体。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造一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就必须重构社会救助的现代价值理念,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加快社会救助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实现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健全社会救助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如何做好城乡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长沙市天心区取得的成绩启示我们:社会救助要由城区居民为主到城乡救助并举,由社会临救到基本生活全面保障,由政府单一救助到社会力量整体联动,由单项制度向制度体系方向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传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很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制定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应当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长期发展需要,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把分配性制度转变为发展型制度;通过救助政策解决短期困难,进一步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逐步建立专项救助制度、健全社会互助救助制度;最终通过发展型制度实现农村社会救助的长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昕  楚德江 《团结》2013,(6):23-25
《团结》杂志2013年第四期围绕“农村贫困与社会发展”话题刊登了多名学者关于农村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方面的文章,梳理和分析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程,提出加快建设普惠适度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朱敏 《学理论》2011,(24):52-54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公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锡山区社会救助体系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其客观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试图对新形势下政府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作出初步勾画。  相似文献   

10.
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救助制度成熟定型的标志,是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三十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具有鲜明的分层分类特征,形成了社会救助的新格局。从精准管理视角,提出三条健全体系的路径: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救助管理改革;聚焦提升低收入群体需求和供给相匹配的政策设计;重点推动社会救助体系的供给侧创新。为此,需要建立健全多维贫困瞄准机制、分群分级干预机制、救助服务清单制、智慧化救助机制、低收入家庭能力建设机制和救助帮扶共同体等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贾锋 《理论探索》2014,(2):115-120
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权国家保障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性给付,这是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权之基本保障;服务性给付,这是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权之辅助保障。我国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权国家保障的现状是:给付标准比较低,给付覆盖面较窄,给付政策不公平。社会救助立法是保障失独者权利的有效手段,为此,可以由国务院先行制定《失独家庭社会救助条例》,待机会成熟时,再考虑制定《失独家庭社会救助法》。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救助的基本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发挥了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存在很好的发展机遇,必须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应确立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等发展思路,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加强城乡统筹,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积极推进社会救助的法制化进程;有效整合资源,健全社会救助资金的保障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制度设计,推进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衔接配套;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基层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从而有效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发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3)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在西方福利国家福利多元化、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及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大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尤为必要。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应该在救助服务的三大阶段,搭建服务参与平台,使企业、社区、志愿者、非营利组织等服务主体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救助服务的过程中,构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流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许桂 《学理论》2012,(23):9-10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的经济更是落后,相比其他地区而言社会救助在西藏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完善西藏农村社会救助的措施有: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健全管理体系;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实施农村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救助体制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是社会弱势群体扶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还存在着救助理念落后、城乡分割、救助内容单一、救助水平偏低、缺乏完善的救助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尽快通过转变救助观念、城乡统筹、建立社会救助体制等对策才能使现有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均是社会保障系统中最核心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存在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竞争的关系。目前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之间存在协调困难、大量边缘人群和制度间的真空地带等表现,系统之间关联运动能量小于独立运动能量,导致社会保障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因此,可考虑对部分制度进行整合管理、充分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救助制度等,以实现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之间协同运动。  相似文献   

17.
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在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方面起步早,实践经验丰富。这些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应始终树立公平正义理念,确保救助对象应保尽保;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使社会救助工作得到切实保障;建立科学的救助标准和综合型救助制度,确保救助对象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完善配套的扶助政策,提高救助者的自我救助能力和救助效率;建立多渠道的救助经费筹集机制和科学的管理分担机制;强调综合协作,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要:涉诉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促进他们改过自新、健康成长是社会应该担负的责任。针对涉诉未成年人,我们除了提供必要的司法帮助,也需要进行帮教和社会救助。随着社会救助模式的不断完善,出现了更加有效的心理救助模式,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心理救助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是促进其更好发展的良策。组织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策划与引导、渗透与影响、升华与完善等方面。农村社会组织文化建设不足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组织规模小,结构松散,发展迟缓;主体参与不足,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公益性与服务性欠缺,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加强农村社会组织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是:培育组织成员共同价值观,注重组织文化理念的形成,提高组织成员参与的自觉性和构筑个性化组织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自然灾害救助酌制度框架是规范各类行动主体参与救助过程的纂本结构。本文从救助的法律法姚体系、救助范围、救助程序、救助标准以硬社会力登参与救助等方面梳理指导和规范我网离然灾鬻救助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