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赵兴良建国前后,毛泽东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探索的重点,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虽然毛泽东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但他在探索中提出的正确思想和遗留下来的问题,都是我党的宝贵财富。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浸透着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考。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艰难征程的起步阶段,他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建立、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最初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3.
170多年前,那位扬言“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将要震动世界,还是让它继续沉睡吧.”这句话正好透露出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共同心声——企图使中国永远沉睡不醒,任人宰割.当然,法国皇帝的话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没有提出过“构建牡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但他一生都在为中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而艰辛探索,其丰富的思想理论饱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慧光芒,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理论基石、策略方针和经济基础,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从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就试图在寻求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根据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在我国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但由于对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曲折发展.虽然在探索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但毛泽东在这期间所呈现的以道德理想改造革命主体和强调平等思想,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然有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着如何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社会主义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并提出两步走的现代化战略步骤,形成三个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的国家建设战略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做了重要准备和积累。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毛泽东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进行了探索,尽管出现了许多波折,甚至出现了“化大革命”那样的重大失误,但他作为探索的开创,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必须时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体制层面进行改革,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8.
钟读仁 《理论学刊》2001,4(2):89-92
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是各国遇到的共同难题。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有经验也有教训。邓小平探索了一条成功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农业现代化思想 ,着手解决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这已为中国共产党75年来自身建设的实践经验所证明。邓小平说过:“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48页)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3,(12):118-121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探索与思考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尽管毛泽东当年并没有使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等概念,但他带领全党在这方面进行的有关探索及成果是不能否定的。这些探索主要体现在:适应当时形势任务的发展,将人民群众组织和动员起来;针对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把加强民生建设作为减少和化解各种矛盾的治本之策;加强群众工作和基层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这些探索,为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同时,这些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对于今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列宁说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解何尝不是这样?联系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艰辛探索,我们更能认识邓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所起的重大作用和所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学说的形成过程,是邓小平长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真谛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时期,全面探索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和升华时期。每一时期,其探索都具有不同的重点和针对性,显示出阶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梁柱 《新视野》2003,19(6):4-9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已踏上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苏联、东欧的全新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还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初步的但有重要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正式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一旦离开实践的土壤,社会主义这株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花就会枯萎。那种把社会主义学说牢牢地束缚在理论囚笼中并以它作为...  相似文献   

16.
17.
毛泽东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在中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并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构想.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两次将这一构想付诸实践.“虚君共和”构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彻底贯彻,解构了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高度集权,形成地方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非常不同于苏联模式.毛泽东按“虚君共和”构想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不仅使中国经济在“文革”的动乱中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而且为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创造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并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历史提出的重大课题。既使从具体实际出发,在把握实际时仍然存在一个理论视角问题。本文试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说明中国特包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与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毛泽东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中清楚地看到。但是,通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其理论的视角主要在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关系这个点上,也就是说,他选择了以改造生产关系,建构单一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20世纪50—60年代,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毛泽东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创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作的努力,总结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20世纪50-60年代,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毛泽东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创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作的努力,总结失败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