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翠洁 《国际资料信息》2007,4(11):11-15,21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是一个旨在推进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能利用转向军事目的专门性国际组织。成立50年来,IAEA防核扩散功能不断加强,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68年7月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规定了有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 事国, 其他国家都是“无核国家” , 有义务不发展、不制造核武器。但是到2005年底, 世界上已有八、九个国家拥有 核武器, 大约27000枚核弹头, 这样多的核武器足以使地球毁灭若干次。制止核扩散、维护国际安全成为当今国际 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 制约核扩散的国际法机制主要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和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为核心。围绕着这两个核心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条约和机构。但是, 这个国际法机制并不完善, 存在很多 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核大国苏联解体以来,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问题开始凸显。从事核扩散的非国家行为体主要包括核科学家和核走私分子等个人、跨国公司及公司链、恐怖主义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国家对伊朗核问题极其关注,但伊朗核问题主要是作为一个国际性问题而非地区性问题在国际层面予以协调。无论是最初的欧盟三国还是随后的P5+1①与伊朗的协商,阿拉伯邻国均未直接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总干事巴拉迪对这一现象感到吃惊,并呼吁阿拉伯国家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②阿拉伯国家缺席伊朗核问题多边协商具有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并将对伊朗核问题的走向产生特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防核扩散政策与反核扩散战略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兴衰和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在阻止横向核扩散方面发挥一些积极影响。但美国采取强硬方法推行其反核扩散战略,特别是实施"先发制人"动用武力,则往往对国际和地区安全产生负面作用。防核扩散近年来成为中美合作的一个热门领域和新的增长点,但中美在反核扩散领域存在一些政策分歧。  相似文献   

6.
核恐怖主义主要是指国际恐怖分子利用核扩散从事恐怖活动. 当前,这种危险性呈上升趋势.防范和消除这种致命威胁是国际社会面临和务必全力解决的迫切要务.  相似文献   

7.
以核武器为代表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导弹的扩散,已成为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环境中一个具有全球性危险的新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把防止核扩散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在美国的推动下,全面加强国际防止核扩散体制已成为国际军备控制的新重点。现将国际上迄今已达成或建立的一些防止核扩散的条约、法规和机构及其作用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核毁灭和核扩散的威胁,国际社会建立了一整套核不扩散机制,其中NFT和IAEA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朝鲜与核不扩散机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排斥、参与和退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终是与朝鲜的自身安全紧密相连的。朝鲜与核不扩散机制的前景取决于美国的选择和国际社会的反应。美国面临着三种选择:和平对话、军事打击、封锁和经济制裁,其中和平对话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主要途径,可以使朝鲜重新回到核不扩散机制中来,军事打击、封锁和经济制裁只会使朝鲜与核不扩散关系愈来愈疏远。  相似文献   

9.
大事综览     
2003年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鲍威尔向安理会提交伊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证据。5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举行的公开会议上通报了有关伊拉克拒绝与武器核查人员合作、有计划地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恐怖组织勾结的证据。12个安理会成员国的外长和副外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出席了会议,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  相似文献   

10.
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核扩散,国际社会分裂成两个明显对立阵营: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核扩散是当前国际安全面临最大的威胁,必要时要剥夺有关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核能是人类共同的科技成果,各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这是国际法所允许的.近年来的伊朗和朝鲜半岛核问题是这种对立的缩影.作者认为,处理好和平利用与防扩散的关系,必须在两者间找到平衡支点,从而走出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核扩散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朝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不扩散机制正面临崩溃局面的原因,除核不扩散机制自身存在未能和国际安全机制有机结合的严重缺陷外,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肆意践踏和推行双重标准为害至巨,而核不扩散机制未顾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正性。朝核问题的演变表明,半岛安全局势早已超出朝核问题本身的意义,正是美国的制裁、威胁和以推动核不扩散谋取战略优势的政策取向迫使朝鲜从主张半岛无核化到正式拥核,也是美国霸权的言而无信导致六方会谈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强权政治是催生核扩散的土壤,只有构筑全球安全环境,才是解决核不扩散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亚洲是世界核扩散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1998年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2006年10月9日,东北亚的朝鲜又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8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际军备控制机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参与和普遍遵守,但由于种种原因,军控机制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和执行的复杂性。当前在军备控制领域,一方面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无核武器"的倡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应,另一方面是朝核、伊核问题前景扑朔迷离,核武器、核材料、核技术扩散形势严峻。此时,美俄两个核大国重启核裁军进程,促使其他核国家也为核裁军、保证核安全采取积极行动,形势有了转变。联合国安理会在促进国际军控、防止核扩散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人们期待2010年的核不扩散条约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核武器扩散形势严峻。朝核危机加剧,核大国核军备竞赛势头难以遏止,对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挑战。美国强化核威慑战略、谋求绝对战略力量优势是地区核扩散形势加剧的主因。中国一贯反对核军备竞赛和核扩散行为,是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坚定力量。  相似文献   

15.
许浩 《东南亚纵横》2005,(12):60-63
一、朝核问题的由来从1979年起,美国就开始监控朝鲜是否发展核武器。朝鲜197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85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1992年与IAEA签订《保障监督协定》。此后,IAEA多次检查,并未发现其任何异常。1988年下半年起,美国开始透露通过侦察卫星发现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1991年9月,美正式公开谴责“朝鲜正在研制核武器”,朝方则声明,这纯属无中生有。从此,美朝围绕朝核问题的矛盾与斗争时起时伏,日趋尖锐。1994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敦促朝鲜接受核检查。美、韩、日、俄、英、法等国讨论是否对朝进行…  相似文献   

16.
核不扩散问题举世瞩目,因它直接关系到国际安全与稳定。当前国际社会促进核裁军、消除核战争威胁的力量已成为防核扩散的主流。但是,核扩散的危险依然存在,仍然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巩固当前并不十分牢固的核不扩散体制。核国家与不结盟国家之间在核裁军、核禁试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后其庞大的核武库也一分为四,在核武器系统、核材料、核科学家及核技术等三个层次都出现了失控的核扩散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援助,使前苏联庞大的"核遗产"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因苏联解体而一度出现的核国家增多的问题得以解决,核扩散危机也基本得到消除。这不仅有效地捍卫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补充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也是重大的贡献。当朝鲜和伊朗核问题屡成危机而长期困扰国际社会时,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是奥巴马政府在上两届政府对国家核战略两次调整的基础上进行的再调整。主要体现在:战略理念上以常规武器优势替代核打击威慑;战略原则上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战略目标上转向以防范和应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为重点;战略手段上相对倚重国际协议和条约的制约力。然而,奥巴马政府的报告并未否认首先发动核打击的可能和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国家"用核,也未放弃重新研发新核武的立场,更没有放弃维持其全球独一无二核优势的目标。"报告"虽然具有某些积极意义,但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核扩散与核恐怖主义问题,也无法化解当前的伊核、朝核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1970年生效以来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条约缔约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履行情况一直存在着分歧。近年来,由于核裁军进程缓慢而防止核扩散力度加大,分歧进一步加深。这些分歧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损害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弥合这些分歧不仅要求对症下药而且要消除分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召开紧急会议以27票支持、3票反对和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美欧提出的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决议要求伊朗采取一系列重建国际社会信心的步骤,包括全面恢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重新考虑不要建造重水试验反应堆,尽早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等。对此,伊朗反应强烈,宣布全面恢复铀浓缩活动以示回应,决定撕毁此前与IAEA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并拒绝允许联合国对其核工厂及浓缩铀设施进行核查,伊核问题进一步恶化。为了加强对伊核问题发展的研究,我编辑部于2006年2月10日召开研讨会,请有关学者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整理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