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闽越有才,左海为盛。"2013年11月6日至7日,在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首届中华文化发展战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和中国文化院主办,华艺广播公司承办,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28位知名文化学者围绕"探讨中华文化,凝聚发展共识"主题,进行了深入务实交流探讨,发布了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文化内涵及对我国文化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文化内涵指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同质化和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及由此产生的诸多文化效应和文化现象。我国的文化建构离不开自己的文化母体,也离不开全球化的大背景、大趋势,全球化必将对我国的主流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呈现出多样性、兼容性等特点。可以预测,随着中华文化的振兴,中华文化在新世纪将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并为人类文化的进步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和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文化中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中国"的独特魅力、广泛指涉和博大包容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建设"文化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全面认识中华文化传统、提高建设"文化中国"的文化自觉,大力继承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论述影响海外华人的中华文化因素,即宗族文化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宗教文化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和故乡情结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并简要论述中华文化因素对海外华人的影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化特殊性与差异性的形成与一定的地域环境分不开。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地势、水文、气候等自然生活条件对文化间差异性的形成往往有着多种影响。中华文化形成于中华大地上,这里地域辽阔,空间地理环境优越,四周都有天然限隔,内部构成体系完整的地理单元,这种独特地理单元的构成对于以后中华文化一体性的形成也有着重大影响。我国东西南北间跨度都很大,地形地势非常复杂,自然地理等方面条件相差十分悬殊,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等自然也便有了重大差异。而人们习俗的差异必然造成文化及其审美意趣与美学精神的差异。同时,审美意趣与美学精神的差异与认同运动又是地域文化及其审美意识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闽台文化     
谭舯 《黄埔》2012,(1):75-77
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主要分布于福建和台湾地区,与秦陇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儿大地域文化并著齐名。闽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历史衍化中融合伸展、一体多元的重要特征,也印证了台湾地区与福建地区乃至祖国大陆在文化上存在无比深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较早和较成熟地接触世界其他地区异质文化的区域文化,为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发展、进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为保护和弘扬作为中华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闽南文化,2007年6月9日,文化部公布设立了以闽南的泉州、漳州、厦门为特定区域的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与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的访谈中,他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这一重大课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强调要重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的思想文化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英国殖民主义文化以及西方的资本主义文 化,既互相碰撞、冲击,又互相渗透、融合,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混合体。同时,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形成两者之间双向反馈。香港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特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对内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央号召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文化。发展中华年俗文化和其他传统节庆文化,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影响力巨大的江苏文化,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具有鲜明的现代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江苏文化资源丰富,建设文化强省,我觉得很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汉英词典编撰与中华文化安全处于动态的双向互动中.词典编撰有赖于中华文化的孕育与承载,词典编撰应该且必须能够将中华文化承载的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以文化话语的形式传递与表达出来,进入读者的视野.中华文化以其社会主流文化为标准,影响、规范与制约词典编撰的价值取向、表现形式与内容的整合和取舍.在词典编撰中坚守国家文化安全,做到收录词条时坚守汉语文字的民族性,词条释义时考量其中华文化意义,选择例证时确保其文化价值取向的本土性,以实现作为一支有力臂膀有效防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在国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中国一些专家学者却在肆意“恶搞”。对此,香港《大公报》20日刊出署名“唐虞”的文章指出。优秀的历史文化包括历史名人,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恶搞”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既要尊重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要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增进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重要原因是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树立热爱和传承中华文化包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不能把华侨文化等同于侨乡文化,应把二者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传统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文化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其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资源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新时代的到来,中华文化必将对世界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外华人作为一个移民群落,其自身的侨居模式和文化发展均有独特之处,这与中华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随着海外华人逐渐融入居住地的主流社会和身份认同的转变,其文化中的传统部分遭受冲击并发生变化,这一问题日益成为海外华文传媒关注的热点,这是华人文化焦虑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燕 《青年探索》2013,(5):39-43
文化认同影响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因此构建两岸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福建与台湾关系源远流长,分析两地文化形态和两地青少年文化认知的异同,进而探索两地青少年的交流路径是构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张青兰  刘秦民 《新东方》2002,11(5):46-50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同时并存。面对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民族文化应该如何定位及发展,是各国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华文化是诸多文化中的一种,中华文化要生存与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只有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中华文化才能走向世界,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和资源。  相似文献   

19.
李道湘 《台声》2000,(11):7-9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从其政治层面而言,它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反映了香港、澳门人的回归愿望;从其文化层面而言,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对统一的追求,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概,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 “一国两制”与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永恒信念 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到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它顺应了全体中国人的和平统一的愿望和要求,也说明了它符合和适应香港、澳门的实际,同时也适应和符合国际社会和平发展潮流。而从其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既包含自然科学知识,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加快制定中医药法,不仅是促进和规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本文结合笔者学习《决定》的心得和体会,从文化角度阐述制定中医药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